海南國際旅游島獲批 泛北部灣經濟帶再獲政策強援
    2010-01-08        來源:南方日報

  海南省的發展又站到一個重要關口。2009年的最後一天,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國務院關於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終於給這座中國最大的特區一個準確的定位。
  懷胎於9年之前的海南國際旅游島構想,一度受到各方的質疑,海南在此期間也嘗試過發展路徑:從工業建省到農業建省、從建設智能島到建設生態島。中央的一紙公文結束了各方的爭論。
  《意見》提出,海南島的發展目標為:到2020年,旅游服務設施、經營管理和服務水平與國際通行的旅游服務標準全面接軌,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島休閒度假旅游勝地。
  《意見》的意義不僅於此,近兩年來,中國先後批准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把這些區域開放開發納入國家戰略推動泛北部灣區域經濟合作;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已於1月1日正式運作,最新通過的《意見》無疑會增強泛北經濟區的橋頭堡地位。

  “免稅”政策備受期待

  歷史上,中央政府曾多次給予海南省特殊的政策優惠,比如2007年國務院同意設立的洋浦保稅港區,而在《意見》&&之前,海南省將會再次受到何等“優待”也就成了多方側目的焦點。
  而與此對應的相關資金、項目、政策扶持裏,《意見》提到,“由財政部牽頭抓緊研究在海南試行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的具體辦法和離島旅客免稅購物政策的可行性,另行上報國務院。”
  但這條尚未給出確定結論的政策扶持被認為是最有可能拉動海南省經濟的項目。
  據悉,目前國內商品可實現出口退稅的種類繁多,以2009年上半年退稅情況來看,我國一年出口退稅額高達8000億元。根據海南2007年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按國産日用品15%的平均出口退稅率計算,海南一年的出口退稅額可達到47.9億元。這個收入大約相當於海南省2008年旅游總收入的1/4,海南省地方財政收入的30%左右。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海南有日益龐大的旅游群體,如果在海南建立日用消費品免稅區,這樣首先有利於拉動內需,刺激消費。同時也使經濟收入較低的海南居民能夠降低生活成本,以解決海南的民生問題。

  粵“錢”可掘金琼島

  “開放是一個大概念,中央政府在政策上給予更加寬鬆的政策。在這個新形勢之下,除了旅游行業的開放、允許海南島引進外資,讓國內外大型的旅游財團進入市場之外,更加重要的是旅游服務業、環保産業等領域的開放。如民生經濟領域的辦醫院和辦教育方面政策在海南島的全面放開,提升海南教育和就醫的水平。”遲福林認為。
  作為離海南島最近的內陸省份,海南島再度獲得政府支持,相應的政策也將輻射到廣東。
  遲福林説,“海南的清潔能源有着得天獨厚的天然優勢,如太陽能和海上風能等,相關的企業和公司如果在海南投資,政府&&一系列支持鼓勵發展相關産業的優惠政策。”在遲福林看來,全面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重心絕不僅僅是發展旅游業,更重要的是相關産業的開放和發展。
  長期研究廣東經濟的中國社科院研究員蔣建業&&,“廣東的企業擁有先發優勢,很多企業在完成資本的積累之後都在尋求相應的投資渠道,如果海南的開發力度更大,這對廣東的企業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而《意見》也提到,在基礎設施、生態建設、環境保護、扶貧開發和社會事業等方面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和其他有關中央專項投資時,賦予海南省西部大開發政策。支持符合條件的旅游企業發行企業債券。設立旅游産業投資基金。按照國際旅游島的總體要求,研究將海南省增列為《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産業目錄》執行省份。

  “泛北部灣”再獲強援

  近日,全國政協調研組在深入海南、廣東、廣西就“加快北部灣區域經濟發展,推動形成中國—東盟合作新格局”進行專題調研。
  近兩年來,此前中國政府相繼批准實施的一系列地方發展規劃,包括《北部灣經濟發展規劃》、《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以及廣西欽州保稅港、廣州南沙保稅港、深圳淺海灣保稅港、洋浦保稅港的布局,一個泛北部灣的區域經濟雛形基本形成。
  “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的建設無疑再次表達了政府對該區域的關注,當然也有利於縮小該區域內的地區差異。”蔣建業認為。
  數據顯示,2008年中國與東盟雙邊貿易額仍達到2311.2億美元,同比增長13.9%。其中,中國與泛北部灣國家的貿易額達2269.6億美元,佔中國與東盟貿易總額的98.2%。
  海南省的有關負責人最近也&&,“海南將主動積極融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利用地緣優勢和資源優勢充分發揮橋頭堡作用,以此推動海南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對於廣東而言,其在泛北區域經濟圈中的核心地位毋庸置疑,“泛北軍團”獲得這一政策支持,廣東無疑也將享受到“政策紅利”。

  國際旅游島建設 廣東“危”“機”並存

  在國務院關於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相關意見&&後,廣東旅游將面臨哪些新的挑戰?能否借機創造雙贏的局面?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專家和旅游界人士。
  廣東商學院旅游管理與規劃研究所所長張偉強教授&&,海南國際旅游島的建設對廣東的影響將是正面大於負面,它將會給廣東帶來新的機遇,形成粵琼兩地更高的促銷平台。“海南國際旅游島一旦建成,對於廣東而言將會有極大的好處。就世界範圍而言,放眼整個華南區域,廣州以及整個珠三角城市群無疑正是海南國際旅游島的依託。”
  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將會為廣東製造業創造更多的機遇。“作為重要的製造業基地,將可以源源不斷地向海南輸出相關産品。”張偉強&&。
  不過海南國際旅游島的上馬,對廣東加速建設旅游強省提出了新的挑戰。“廣東現在任何一個海島,都有可能無法與海南競爭。”廣之旅總裁陳白羽&&,廣東在新形勢下,必須走差異化路線,避免區域內的重復建設。不過對於海南即將引起新一輪旅游投資熱的問題,多位專家與業界人士均&&並不擔心廣東的旅游投資強勁勢頭會減弱。

  相關稿件
網民:建國際旅游島,海南準備好了嗎 2010-01-07
[關注]網民:建國際旅游島,海南準備好了嗎 2010-01-07
“國際旅游島”:社會投資將成主力軍 2010-01-07
海南“國際旅游島”:社會投資將成主力軍 2010-01-07
打造"國際旅游島" 海南島已具備五大優勢 201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