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關稅:貿易摩擦的環保牌
    2009-11-26        來源:中國證券報

  從八國集團到二十國集團,從匹茲堡到哥本哈根,金融海嘯席捲全球之際,各國首腦不僅合作探討如何推動全球經濟復蘇,還力求謀劃應對氣候變化的長遠大計。而此間,各方交鋒的焦點,無疑落在碳關稅問題上。
  碳關稅,一般指對高耗能進口産品徵收二氧化碳排放關稅。分析人士認為,這實際上是發達國家憑藉先進的環保技術,設定特殊標準以阻礙他國産品進入本國市場,從而保護本國貿易的一種手段,本質上是“以環境保護之名,行貿易保護之實”。

  發達國家打出環保牌

  在今年6月德國波恩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上,一些發達國家代表提議徵收“碳關稅”,即對沒有實施溫室氣體強制減排的國家實施附加貿易關稅。6月22日,美國眾議院通過《限量及交易法案》,僅僅四天后又通過《清潔能源安全法案》,兩項法案均授權美國政府可以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不實施碳減排限額國家的進口産品徵收碳關稅。
  美國奧巴馬內閣能源部長朱棣文在就職後也曾公開&&,對沒有二氧化碳強制減排限額的國家,美國將徵收碳關稅。朱棣文訪華期間,這一問題也成為中美雙方爭論的焦點。
  眾所周知,高能耗産品多數由發展中國家生産,並向發達國家出口,其中“中國製造”所佔份額非常大。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研究員李靜雲認為,一旦碳關稅被發達國家所普遍採用,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十分不利,其中又以對中國的傷害程度為甚。
  李靜雲指出,美國推行碳關稅有改善形象的意圖,但更深層次的目的是尋找下一輪引領世界經濟潮流的經濟增長點,以振興和提高美國在全球的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鞏固其在未來以低碳化為核心的綠色經濟中的主導地位,這無疑是美國基於中長期發展而打出的一張“戰略牌”。
  與此同時,制衡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也是推行碳關稅的目的所在。李靜雲認為,美國的減排法案中規定,對未達到美國碳排放標準的外國産品徵收高額懲罰性關稅,在堂而皇之地將別國財富納入自己國庫的同時,還要讓其背負污染環境的惡名。

  中國或將採取徵收措施

  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作為美國的第一大貿易夥伴,美國開徵碳關稅一定會對中國出口貿易形成極大衝擊。他指出,中國出口産品大多為低端産品,碳含量相對較高,如果美國對中國採取無區別碳稅政策,將肯定影響中國貿易。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環境經濟係副教授曾賢剛對此也持相同看法。他&&,目前中國對美國順差特別明顯,而且中國出口最多的恰恰是含碳量比較高、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産品,一旦美國方面開徵碳關稅,必然對中國出口産品的數量形成明顯影響。
  在中國是否會徵收碳關稅的問題上,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儘管這一問題目前還存在爭議,但最終還是要徵,而且預計推出的時間不會等太久。“徵收碳關稅具有一定的象徵意義,能夠表明我們在節能減排上的決心。”他&&。
  林伯強預計,剛開始的徵收幅度可能比較溫和,“這樣影響也不會特別大。”他強調,徵收碳關稅涉及的問題比較複雜,以什麼方式來徵,執行怎樣的通行標準,如何認證碳排放量等許多前期配套問題仍待解決。他同時指出,中國應表明自己的立場,就是願意實行節能減排,但從我們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上來講,還需要資金和技術方面的幫助,目前讓中國和美國等其他發達國家負起同樣的減排責任不合實際。

  相關稿件
碳關稅 戴着“綠色”帽子的新保護主義 2009-11-10
美碳關稅 綠色面具難掩貿易歧視靈魂 2009-11-10
樊綱:美徵碳關稅不合理 中國應自己先徵碳稅 2009-09-09
碳關稅未必是美國貿易保護伎倆 2009-08-03
碳關稅干擾氣候變化合作 2009-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