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莓族”、“裝忙族”、“閃婚族”、“捏捏族”……都市裏各種族群讓人眼花繚亂。“新新人類”的生活方式和理念,值得我們認真審視。隨着“低碳經濟”、“碳匯”等新名詞的出現,“低碳族”應運而生並迅速壯大。可要養成少開汽車、隨手關燈這類“低碳”好習慣,一般人還真費勁。保護環境時不我待,如今,北京的“低碳族”算是初具規模,我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低碳族”的行列。 把家中燈泡換為節能燈,把空調溫度調高2攝氏度,減少收看電視時間,用洗臉盆接水洗臉,每天堅持用手洗衣物,能坐公交就別開車……隨着環保意識的普及,京城裏悄然興起了“低碳族”,在生活上更注意節能,減低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量。
改變小習慣等於種樹
“感謝您的參與!今天您減排了2406.1克二氧化碳,相當於種植了0.13148棵樹來吸收相應的二氧化碳。目前互聯網森林已種下2866694棵樹。” 動動鼠標,選擇改變10個身邊的小習慣,80後北京女孩陳怡然得出了這個結果,這讓她非常開心。她剛剛參與了一個名為“互聯網森林”的公益活動,在網上回答了包括“是否能少吃0.5千克豬肉”等10個發生在身邊並和減少碳排放有關的問題後,系統自動給她“種”下了八分之一棵“樹”,“要知道,1棵樹1年能吸收二氧化碳18.3千克,我只要堅持8天,就能種下一棵完整的小樹了。”陳怡然説,身邊有很多朋友,現在都開始堅持從小習慣改變自己,做個“低碳族”,“環保才是真正的時尚。”
今天你“低碳”了沒有
前些日子開心網等社交網站流行,白領們見面就問:“今天你"偷菜"了沒有?”而眼下,“今天你"低碳"了沒有?”正成為環保人士時尚的問候語。“以前在家做家務,也會讓電視機開着,現在才意識到這樣做會增大耗電量,很不環保。”在光華路上班的白領朱菲説,現在同事們都互相“攀比”每天的“低碳”成就。 “連少吃一頓肉也是環保,因為畜牧産品的生産比蔬菜會耗費更多的能源,少吃0.5千克的肉,可減排二氧化碳700克。”朱菲説,其實這對於女孩來説,是非常容易而且很樂意去做的事情。 剛上四年級的楠楠説,自己加入“低碳族”的行列,是受了爸爸的影響。“我夏天在家特別貪涼,空調每回都開20℃,爸爸讓我把溫度提高到26℃,告訴我空調與全球變暖有直接關係。”
網絡“低碳”行動正在興起
“互聯網森林”活動原計劃完成100萬棵樹的種植工作,活動從4月22日發起,現在已經有200多萬棵小樹開始“茁壯成長”,這些虛擬空間裏的“小樹”最終有可能由企業或個人認購,變成現實中鬱鬱蔥蔥的森林。 活動發起方、氣候組織大中華區總裁吳昌華希望這樣的互動活動能在網民中傳播,“大家可以記錄自己的"減碳日記",還可以有意識地去影響自己周圍的人”,從而使“低碳生活”成為全民的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 “你有多少噸?2.97噸?!”其實這是近期大家非常關注的個人和家庭碳排放計算器項目。計算器裏會幫助我們檢查生活中各項,為地球變暖負起責任,並從隨手關燈,少開空調、少開車等小事做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