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高新區:民生基金解困失地農民
    2009-11-11    作者:鄧道勇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2009年9月9日,在雲南省昆明高新區呈貢馬金舖新城高新技術産業基地,失地農民因對徵地補償價格有異議而組織了大規模的群體性上訪,最後在昆明市和高新區相關部門的介入下事態得以控制。

  衝突緣於徵地補償價格

  《雲南省徵地統一年産值標準和徵地區片綜合地價補償標準(試行)》從2009年7月1日起執行,旨在解決現階段徵地工作中存在的補償標準偏低、同地不同價、隨意性較大等突出問題,為徵地提供補償依據,依法合理做好徵地補償安置工作、維護被徵地農民切身利益、保障經濟建設健康發展。
  據記者了解,雲南省“徵地統一年産值標準和區片綜合地價標準”分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省屬16個州(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規劃區內的建設徵地區片綜合地價補償標準;第二部分是全省129個縣(市區)的徵地統一年産值補償標準。在全省16個州、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縣(市、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範圍內(或根據需要設定的區片價範圍內),實行徵地區片綜合地價補償標準;其餘區域實行徵地統一年産值補償標準。
  徵地補償標準的調整,出現了相同片區地塊由於徵用時間不同而存在差價,爭議由此而起。
  昆明高新區馬金舖街道辦事處黨工委書記葛正祥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説,群眾反映的問題主要涉及三個方面:一是土地被徵用後農民的出路和就業問題;二是失地農民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問題;三是10%—15%預留用地的貨幣補償價格問題。
  該負責人&&,新標準&&前,在馬金舖街道辦事處徵地價格是6.5萬元/畝,老百姓也沒有意見;現在按新標準是8.5萬元/畝補償,(片區綜合地價補償標準)老百姓就有意見。他們要求按15萬元/畝進行補償,但按老百姓提的要求處理與現有政策不符。

  民生基金解決農民後顧之憂

  在群體性事件發生後,昆明市市長張祖林率相關部門深入馬金舖街道辦事處了解情況,召開民情懇談會,並責成高新區解決落實失地農民失地後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就業和15%預留用地的補償等民生問題。
  失地農民最關心的是什麼?昆明高新區管委會主任張興華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説,除了徵地補償,還有就業、養老、醫療等長遠問題。正是着眼於此,昆明高新區在一個月內根據昆明市委、市政府的指示,制定政策措施,解除了馬金舖失地農民的後顧之憂。其中,還創新性地按每畝5萬元標準設立專項“民生基金”,用於被徵地人員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就業扶持和發展二三産業,此外提高被徵地人員養老保險繳費政府補貼比例,實行被徵地人員參加居民醫保個人繳費部分全額補貼制度等。目前,被徵地的4個村委會村民已停止上訪和撤除阻撓施工的障礙,新城基地的項目施工開始步入正軌。
  民生基金來自哪,是否會推高土地價格?張興華告訴本報,專項民生基金的資金來源於昆明高新開發區的本級財政,分年度專項列支,與土地出讓價格沒有關係。
  據張興華介紹,從2006年以來,高新區在馬金舖共徵地5910多畝。管委會根據徵用的土地數量,按每畝5萬元標準設立專項民生基金,10年內逐步撥付到馬金舖辦事處。凡是土地全部被徵的農民一次性轉為城市居民,由管委會補足農民部分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購買金,同步購買社會保險。被徵地人員參加養老保險,由民生基金補助繳納當期交費標準的80%,個人承擔繳納當期交費標準的20%。實行居民醫保個人繳費部分全額補貼制度,民生基金為成年人每年每人繳納70元,為18歲以下學生每年每人繳納10元的醫保費用。對馬金舖群眾反映的土地被徵後農民的出路和就業問題,高新區採取了9條措施解決。

  相關稿件
失地農民就業難成內蒙古部分礦區“心病” 2009-04-30
代表委員建議讓失地農民享受城市下崗職工待遇 2008-03-14
失地農民難成土地違法監督“主力” 2007-12-13
失地農民應是監督土地違法的“主力” 2007-12-12
湖北宜都:"三三模式"解決失地農民後顧之憂 2007-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