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榮:今日觀察 洞察世界
    2009-11-03        來源:經濟參考網

    央視經濟頻道的《今日觀察》欄目,逐步走紅全國,我認為是辦得成功的。
    現在除了經濟頻道的《今日觀察》以外,央視還有兩檔評論,一個叫《今日關注》,一個叫《今日説法》,這“三個今日”欄目,在我看起來已經成為央視一道新的亮麗風景線,在全國産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今日觀察》定位為經濟評論節目,實際上是對最新重大的經濟現象和經濟的事件做出解讀。在梳理來龍去脈的基礎上,分析産生原因,判斷基本性質,産生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方方面面的影響,從而做出應對的舉措。
    當今的資訊時代,資訊不再是稀缺資源,真正所需要的是對資訊的解讀。我們經常説資訊是零,解讀是精,因為事實最近,離我們最遠的是真相。從這個意義上説《今日觀察》的出現,應該説適應了我們這個時代的需求。《今日觀察》的走紅,符合時代需要,它鮮明的特點,在我看起來值得借鑒和推薦,《今日觀察》這個欄目它有四個方面的特點:
    一個特點是議題的前言性。議題的好壞能不能抓的準確,《今日觀察》欄目在這一點上我覺得做得不錯。第一選擇最新的事件,第二不回避敏感事件,第三選擇政府和公眾共同關注的事件。這三個方面第一點不難,新事件層出不窮。第二點有難度,因為有些話題不好説,比如説股市,比如説一些非常前沿的事情。最難的是第三個中央關心、公眾關心,在結合點上你要抓住這個話題,這是最難的。這是真正的水準體現。我看《今日觀察》在議題選擇已經有了自己獨到的功夫,而且以後需要在這個方面繼續下功夫。
    第二,話點尖銳性。主持人提問比較尖銳,直中要害,我們嘉賓的評論也尖銳,觀點鮮明,話鋒銳利,觀點新銳,我非常欣賞。《今日觀察》在這個評論過程當中很少的宣傳腔,宣傳味,很少的説教,這跟過去的引導類節目,大話、空話、套話一大堆,在這一點上,我覺得《今日觀察》的語言是幹凈的,話語的尖銳並不在于高聲吶喊,高腔怪調而是分析的中肯,讓人信服這是最重要的。
    第三,節目的可視性。談話類節目是你講我講,講來講去未免枯燥。而《今日觀察》調動了各種各樣的因素,包括視頻、圖表、圖片、字幕、場內場外觀點的互動,甚至漫畫也上了我們的視頻,在這一點上我覺得現場氣氛比較活躍,雖然我看有些節目編排的稍微有點亂,但總體説豁然有序,這是我欣賞的。
    第四,嘉賓的權威性。挑選嘉賓當然是有很多標準,如果説一檔節目能不能有吸引力,關鍵在議題。而一檔節目有沒有水準,關鍵在嘉賓的挑選。我覺得在這一點上,《今日觀察》在挑選嘉賓,包括在座的評論員,我看到你們很熟,看了你們很多次,謝謝你們給我們很多觀點,讓我們在課堂上去揮灑一下。所以説《今日觀察》在挑選嘉賓上基本是準確的,基本是某個領域的行家專家,甚至有些是泰鬥式的人物。
    為了進一步辦好《今日觀察》我提三點建議:
    第一,能不能有不同意見的交鋒?《今日觀察》這個節目基本上是互補式的,不管是兩個嘉賓三個嘉賓四個嘉賓,相互支援、相互配合,你的觀點很正確,我再補充兩句,剛才某某嘉賓講得非常中肯,這個我完全讚成。在經濟學界,在任何經濟現象這個觀點意見爭論都非常大,所有的舉措都有不同的方案。如果説能夠在一些黨的基本的經濟政策確保的前提下,就某一經濟現象、某一經濟問題,有不同觀點的交鋒,《今日觀察》可能會更引人注目。
    第二,嘉賓的選擇上我建議要面向全國。目前主要在北京,你們當然自己培養了很多嘉賓,我都很欣賞。我更希望《今日觀察》能面向全國培養一批具有偶像性質的青年經濟學者。
    第三,希望《今日觀察》更脫雅通俗。現在有些嘉賓基本的語言方法是好的,但有些節目上有些嘉賓在專家看起來不專業,在公眾看起來太專業,主要數字太多,術語太多,聽的人昏昏的,因為這些數字讓人摸不著頭腦。我的意見是千萬不要讓專家在課堂上跟學生講經濟學知識一樣,這樣就枯燥了,這是一點小建議。另外,介紹嘉賓的時候少介紹官方的頭銜,多介紹一些他們學者的身份,尤其是他們的學術成就,我不希望官銜來顯示他的官方的地位,讓人們知道知識的力量。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資深教授)

  相關稿件
李希光:從《今日觀察》看新聞人才的培養 2009-11-03
胡智鋒:多維度觀察《今日觀察》 2009-11-03
張銘清:寄語《今日觀察》 2009-11-03
劉衛東:解析央視《今日觀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009-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