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産業為什麼也被列入黑名單
    2009-10-22    肖華    來源:燕趙都市報

  在國務院近期印發的一份通知中,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風電設備六大行業被確定為調控和引導的重點。
  産能過剩在中國並非是個新問題。2004年以來,抑制産能過剩一直是宏觀調控的一項重要內容。不過這次和以往有很大的不同,過去抑制産能過剩都是放在傳統産業上,但是這次卻把多晶硅、風電設備等新興産業列入了“黑名單”。要知道這些新興産業在不久前,還被很多地方政府當作扶持産業,可是這次一下子就被列為産能過剩的産業,不得不讓人感到風雲突變。
  為什麼一些新興産業成為了産能過剩的産業?
  其中恐怕有很多的原因。一是與我們的一些錯誤觀唸有關,在一些人看來,既然是新興産業,就不存在産能過剩的問題,所以想方設法鼓勵支持新興産業。只要是新興産業,在立項、審批、土地供應等方面,都是一路綠燈;二是一些地方存在着盲目擴張的衝動。比如,一些地方為了方便圈地,上面鼓勵什麼,就跟着上什麼。所以,造成了很多新興産業在短時間內一哄而起。就拿風電設備來説,2002年風電的裝機容量只有46.8萬千瓦,可是到了2008年底,卻達到1200萬千瓦,7年足足增長了25倍。
  新興産業是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需要我們悉心呵護。可是一旦我們放鬆警惕,毫無節制鼓勵發展,新興産業也會很快成為産能過剩的産業。由於很多新興産業投資都比較大,一旦産能過剩,造成的損失會很大,還會影響到以後新興産業的發展。
  如何防止新興産業成為産能過剩的産業,最主要的是樹立一種觀念,那就是産能過剩的産業不僅僅出現在傳統産業,新興産業也可能成為過剩産業。因此在鼓勵投資上,哪怕是新興産業,我們也要有防止産能過剩的意識。在措施上,首先應當制定總量規制。很多新興産業成為過剩産業,就是因為我們沒有制定總量規制,認為新興産業比較弱小,在將來很長時間內不會出現産能過剩,所以很多新興産業發展沒有規劃,毫無節制。
  其次,應當設置門檻。不能因為是新興産業就沒有門檻,這很容易造成惡性競爭,也為以後産業結構調整增加了難度,不易於我國新興産業科技含量的提高。因此,即使是新興産業,也要有一定的門檻,那種科技含量低、將來沒有競爭力的新興産業就應該少上馬或不上馬,多上一些科技含量高的新興産業,使其以後有更大的後續效應。
  第三,應該建立行業市場供需信息的收集及預警機制。很多新興産業一哄而起,造成産能過剩,就是因為缺少市場信息。還拿風電行業來説,2002年風電的裝機容量只有46.8萬千瓦,而政策規劃是到2020年實現3000萬千瓦的裝機容量,這就意味着市場有60多倍的巨大發展空間。這麼大的發展空間,讓很多人看到了商機,再加上我們在市場供需信息的收集及預警機制沒有很好的建立起來,很多地方沒有意識到風機行業很快就將進入産能過剩,還在一味上馬建設。
  第四,應該改革當前的稅收政策。我國目前的稅收體制是,上項目越多,稅收才能越多,因為絕大多數的消費稅是在生産環節徵收的,所以一些地方政府千方百計鼓勵上項目,有的明知道産能過剩,也要鼓勵上。對此,我們應該學習外國的經驗,消費稅直接向消費者徵收。這就意味着,産品生産出來後如果沒有消費者購買,項目即使上馬了也沒有消費稅,要想徵收消費稅,必須有産品市場,從而使更多的政府部門把精力放在市場上,而不是把全部的精力放在項目建設上。

  相關稿件
黑龍江“千億斤糧食産能工程”顯效 2009-10-22
國家將對産能過剩行業收緊“土地閘門” 2009-10-22
中國鼓勵産能過剩行業境外建廠 2009-10-20
産能過剩病根在於稅費結構 2009-10-20
産能過剩下CPI也會上漲 2009-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