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智者的預言:《IT不再重要》
    2009-10-10    孫永傑    來源:經濟參考網

  《IT不再重要》,僅僅從書名上看,給筆者的第一感覺是,卡爾提及了目前在業內作為熱門的雲計算。
  初次聽説雲計算的人,恐怕就和這個名字一樣感到雲山霧罩。但提到耳熟能詳的IBM的“隨需應變”就很容易理解了。其實所謂的雲計算,就是“隨需應變”的延伸,即廠商按照用戶不斷變化的需求提供相應的硬體、軟體和服務。鋻於互聯網的迅速發展,與“隨需應變”不同的是,用戶需求的滿足是通過互聯網來實現的。也許正是由於借助於互聯網這個特點,互聯網公司才走在了雲計算的前列。例如Google的雲計算,它是由幾十萬甚至大約100萬台廉價的服務器所組成的網絡。這些機器就單個而論的話,其性能並不比家用&式機強大多少。但是這個網絡存儲的數據量驚人,能容納不計其數的網絡數據拷貝,因此搜索速度能夠更快,在眨眼之間便能為數十億的搜索提交答案。與許多傳統的超級計算機不同,Google的系統永遠不會老化。如果網絡中某一台機器落伍(通常在使用3年後),工程師們就會把它淘汰,而代之以性能更強的新款計算機。這意味着,“雲”幾乎就像生物一樣能長生不老。
  就像卡爾在《IT不再重要》一書中描繪的初次進入VeriCenter公司的情景:“進了門就像進了一個新世界。這棟樓房雖然外表像一個舊工廠,但內裏藏着完全與眾不同的東西——它並不反映工業時代的歷史,而是體現着數字未來。我面前是一間十分巨大的屋子,有城裏一個街區那麼大,在1 000盞日光燈的照耀下,滿目皆是龐大的電腦設備。它們排成長長的行列,每台電腦都被帶鎖的鋼絲網罩着。電腦的機身上有各公司的標識,如IBM、Sun Microsystems、Dell及HP。屋內似乎沒有其他人,只有一排排電腦,機內的風扇嗡嗡響着,當海量的數據流過電腦的微處理器時,紅色和綠色的發光二極管無聲地不斷閃爍。在我們的頭頂,有的排風扇將電腦芯片産生的熱量吸走,而有的排風扇則將涼爽的、經過濾的空氣泵入室內。”其實這就是雲計算的心臟——數據中心。
  此外,在《IT不再重要》一書中,卡爾通俗地解釋了雲計算的使用模式。向“雲”規模的數據處理邁進標誌着我們在信息處理方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轉變。從最基本的層面講,“雲”的發展就如同100年前人類用電的進程演變,當時的農場和公司逐漸關閉了自己的發電機,轉而從高效的發電廠購買電力。
  其實,Google的高管們很早以前就開始展望這一轉變並為之進行籌劃準備。以Google設備為核心的“雲計算”完全符合由該公司創始人謝爾蓋?布林和拉裏?佩奇10年前提出的遠大構想:構建起跨越全世界的信息,供人們隨時隨地訪問。在此,Google的搜索引擎可以視為雲計算的早期産品。用戶的搜索請求經過互聯網發送到Google的大型服務器集群上,完成之後再返回用戶桌面。是的,雲計算創造了一種不同以往的全新的商業模式。即用戶不再需要關心如何根據自己的業務需求來購買服務器、軟體和解決方案,只是根據自己的需要,通過互聯網來購買自己需要的計算處理資源。
  對此,卡爾也看到了這種趨勢對於産業帶來的革命。在《IT不再重要》一書中,卡爾認為,一些公司看到了這種公用服務模式在經濟上的有利之處,因此正在重新思考自己採購和使用信息技術的方式。它們不再花大筆金錢購買電腦和軟體,而正在努力與這種新的網格連接上。這一變化不僅會改變公司信息技術部門的性質,也會動搖整個電腦行業。大的技術公司——微軟、戴爾、甲骨文、IBM等——已通過向無數公司出售相同的電腦系統而賺了無數的錢。當電腦應用變得更具中央形態時,這種電腦系統的銷售額將大大減少。鋻於企業界每年要花1萬億美元以上來買硬體和軟體,全球經濟將會感到這一新變化帶來的影響。
  另外,卡爾在《IT不再重要》一書中,還列舉了亞馬遜公司的例子來説明雲計算模式給用戶帶來的好處。亞馬遜公司早期的客戶大都是較小的公司——即付不起錢自己建設如此先進系統的公司。雖然這些公司在收穫電腦自動化好處方面長期落後於大公司,但它們突然能追趕上來了。亞馬遜公司的公用運算為大家準備好了比賽場地。網上照片存放網站SmugMug即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個網站在比較出名之後,用戶上傳的圖像文件突然大增。其文件存放數量激增到了5億個,但上傳需求仍無減緩的跡象。SmugMug沒有投資於昂貴的存儲設備,僅僅加入了S3服務,從而利用亞馬遜公司無比巨大的存儲系統作為自己的數據倉庫。SmugMug估計它自己因此節省了50萬美元的設備費用,除此之外它還避免了雇用更多人手和租用更多的寫字樓面積。該公司CEO唐?邁克阿斯基爾(Don MacAskill)説,公用運算服務“使SmugMug能與財力雄厚的大公司競爭,而不必籌集大筆資金去買硬體。”某家也利用了S3服務的新創業公司的創始人説:“這就好像讓亞馬遜公司的工程師為我們工作。”
  當然,除了互聯網公司外,傳統的IT企業也在向雲計算進軍。例如IBM去年宣布推出的“藍雲”計劃,這是一種軟體和硬體的組合産品,讓企業用戶可以對“雲”計算模式進行實驗,“雲”計算模式使計算不僅僅局限在本地機器或遠程Server Farms(遠程服務器農場),通過架構一個分佈的、可全球訪問的資源結構,使數據中心在類似互聯網的環境下運行計算。
  除了IBM外,微軟的優勢也顯而易見,眾所周知,全世界有數以億計的Windows用戶,微軟所要做的就是將這些用戶通過互聯網更緊密地連接起來,並向他們提供雲計算服務——通過Windows Live。“當你想到存儲,就會想到Windows Live。”這是比爾?蓋茨曾經説的話,微軟正在創造這樣一種用戶體驗,即從一般的設備存儲轉移到任何時間都可以存儲的模式。其目的很明顯,就是在互聯網戰略上同Google平起平坐。
  但隨之也為用戶帶來了疑惑。尼古拉斯?卡爾在《IT不再重要》一書中描繪了雲計算不怎麼光明的一面。他認為計算機既是解放的技術,又是控制的技術。尤其是當系統變得更加集中化時,個人數據被越來越多地暴露;數據挖掘軟體越來越專業時,控制之手將佔上風。此時,系統將變成監視和操控人類的絕佳機器。
  其實從專業的角度看,雲計算目前確實還存在着不少的問題和普及中的障礙。
  首先是目前推出的雲計算方案各有不同,這也就面臨着連接各種計算機系統的技術標準、維護雲計算正常運作的軟體技術標準的問題,如果這一問題不能很好解決的話,用戶在雲計算的選擇上就會出現該選擇誰的困惑,尤其是對於業務種類繁多的用戶,能否做到不同廠商的雲計算方案的協同至關重要。
  其次就是對於為了解決自身業務需求而已經投資建立數據中心的用戶,如果用戶要轉向雲計算應用的話,原有的數據中心如何處理?是融合進雲計算當中,還是放棄,這也是提供雲計算的廠商應該為用戶考慮的問題。
  第三就是用戶的使用習慣。與用戶使用自己的數據中心不同,雲計算提供的是公共計算資源,那麼用戶是否會習慣與他人共用資源?此外,由於雲計算涉及用戶的身份等大量信息的存儲,所以對用戶隱私的保護也將是雲計算面臨的重要問題。還有就是雲計算的使用是借助互聯網,對於網絡環境的要求(例如帶寬)能否滿足用戶的併發需求也是個挑戰。
  總之,通過卡爾《IT不再重要》一書,你可以對目前業內炙手可熱的艱澀的雲計算能夠有很通俗的了解。當然,與當年卡爾題為《IT不再重要》的文章一樣,他對於雲計算的未來在&&出樂觀和期待的同時,也表現出了一定的擔憂。不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相信不同的人讀了《IT不再重要》一書外,對於雲計算的演變、現在和未來都會有不同的啟示。

  相關稿件
噹噹網經管類圖書周排行榜[09-28] 2009-09-28
[書摘]“十八羅漢”創業 2009-09-28
中信推出買《免費》就送三本暢銷書活動 2009-09-27
創業板公司招股説明書(徵求意見稿) 2009-09-21
[書評]未來,屬於成千上萬的創業者 2009-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