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亮出“八大産業”調整振興規劃
    2009-10-10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為貫徹《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落實國家重點産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福建省鋼鐵及有色金屬、汽車、船舶、石化、紡織、輕工、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等八個重點産業調整與振興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日前經福建省政府正式批准發布。
    《實施方案》的發布實施將進一步推進福建省産業結構調整,産業優化升級,着力建設東部沿海先進製造業的重要基地,為到2012年福建省人均生産總值接近或達到東部地區平均水平的發展目標提供強有力的産業支撐。
   《實施方案》內容主要側重四個方面:一是立足當前,考慮長遠。既立足於當前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又考慮長遠抓住機遇促進産業結構調整。大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着力培育高科技産業和新興産業,改造提升優勢傳統産業,爭取危機過後福建省産業有一個新的發展面貌和更高的發展起點,構建東部沿海地區先進製造業的重要基地。二是突出重點,項目帶動。堅持以發展統攬全局,實施項目帶動、品牌帶動、創新帶動、服務帶動,特別是注重以項目為支撐,在主要任務中篩選了一批重大建設項目、技術改造項目,通過布局重大項目、創新重大技術、開發重點産品等措施,保護和發展好重點産業、優勢産業、骨幹企業、重要品牌、重要生産能力和重要的市場份額。三是突出對&,深化對接。抓住國家支持福建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重大歷史機遇,按照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功能定位,創新體制機制,加快先行先試,密切與台灣相關行業協會、企業的&&,加強&&投資集聚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台建設,着力推進與台灣先進製造業、高新技術産業和新興産業的對接,拓展傳統産業的合作空間,促進閩&産業深度對接,把該省建設成為兩岸産業合作的緊密區域。四是整合資源,強化政策。《實施方案》編制過程中注重吸收部門、行業協會、地方政府和企業共同參與,廣泛吸納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集聚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同時提出了整合政府部門的財政資金,明確工作分工,落實實施責任,形成落實《實施方案》的合力。《實施方案》着力落實國家&&的政策措施,梳理、細化、落實福建省正在實施的政策,並根據新形勢,深入研究各産業發展的共性政策和專項政策,力爭使《實施方案》的政策措施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據福建省經貿委副主任張金鑄介紹,此次實施調整的八個重點産業,從經濟總量看,2008年工業增加值3310.1億元(指“規模以上”,下同),佔全省工業增加值的80.0%,約佔全省GDP的35%;實現出口交貨值3695.9億元,佔全省工業的93.7%;投資完成1220.1億元,佔全省城鎮工業投資的69.2%;從稅金總額看,上交稅金總額穴不含企業所得稅雪達266.6億元,佔全省工業的58%;從就業情況看,直接從業人員達到305.09萬人,約佔全省工業的87.5%。從服務“三農”看,僅輕工紡織産業中,80%的行業、50%的産值來源於農副産品深加工。八個産業中,石化、機械(含汽車、船舶)、電子是福建省三大主導産業,鋼鐵有色是重要的基礎原材料工業,輕工、紡織是福建省傳統優勢産業。這八個重點産業是福建省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撐,是該省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也是該省社會就業的重要力量。
  但是八個重點産業長期積累的素質性和結構性矛盾仍然比較突出,主要表現在三個“沒有根本改變”上:一是經濟增長主要依靠物質資源消耗支撐的格局沒有根本改變。能源、土地、環境的制約越來越突出;二是企業主要依靠低成本、低價格競爭的格局沒有根本改變。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産品附加值不高、知名品牌不多的劣勢凸顯;三是産業層次低、布局散、競爭力弱的格局沒有根本改變。高技術産業、裝備製造業成長不足,傳統工業企業大多處在産業鏈附加值最低的加工環節,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集團較少;出口型、加工型、中小型特徵比較明顯,受全球市場需求的約束比其他省份要大。
  《實施方案》根據八個重點産業發展實際,提出至2011年調整和振興目標:一是總量保持平穩較快增長;二是産業集聚效應明顯增強;三是産業創新體系進一步健全;四是項目帶動和品牌帶動持續深化;五是閩&産業合作更加緊密;六是節能減排指標穩步下降;七是區域産業協作取得新成效。另外,《實施方案》還配套了以下主要政策措施:一是鞏固和拓展國內外市場;二是加大企業技術進步和技術改造投入;三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四是有效引導民間資金投資;五是實行工業用地扶持政策;六是發揮行業協會作用。
  據透露,今後在汽車工業領域,福建企業如果被認定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的,福建省財政將給予300萬元的補助;如果被認定為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的,將給予100萬元的 補助。目的就是為了鼓勵廣大企業進行技術升級改造,做強做大汽車工業産業。另外,福建省將對投資先進技術裝備的企業給予補助或貼息支持;還將設立行業關鍵技術研發專項或省技術創新專項,加快企業技術中心建設;有效引導銀行和社會資金加大對企業技術進步和技術改造的投入。
  另據有關人員介紹,以往在閩&産業的引進對接方面,閩&兩地的行業協業發揮了主導性作用,如在福建的幾大石化産業集群的建設形成,台灣的石化工業協會做了大量的工作,從先期投資考察到項目落地建成主要都是通過閩&兩地的行業協會來對接。因此,福建今後將加大發揮行業協會在産業調整與振興中的作用,加強産業政策和信息引導;完善行業預警機制,協助完善産品出口快速反應機制等。

  相關稿件
福建首富斥22億成雲南白藥二股東 2009-09-14
揭秘福建泉港區徵地拆遷“零上訪” 2009-09-01
福建煉油乙烯項目試車成功 2009-08-31
福建前7月煤炭進口量同比增長1.1倍 2009-08-19
福建晉江三力機車有限公司出口割草機 2009-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