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資本會戰海南旅遊地産
    2009-09-30    作者:紀旭    來源:時代週報

    9月29日,颱風“凱薩娜”登陸海南。
  同一天,“魯能城”在三亞掛牌。這個整合了魯能地産在海南16年資源積累的新地産公司,在海南已經擁有19平方公里的項目土地,堪稱是島上最大“地主”。拋棄了過去16年的保守戰略的“魯能城”,打著“國際休閒地産供應商”的大旗,其三大全新高端項目將於10月同時在海口、三亞亮相。
  由保守到激進,“魯能城”看中的是“海南國際旅遊島”這一千載難逢的機遇。
  善於把握商機的不止“魯能城”。從海口到三亞595公里的黃金海岸線上,投資幾十億、上百億的旅遊地産項目星羅棋佈。在海南建設“國際旅遊島”的戰略刺激下,上百家地産企業陳兵海南,其中不乏國內一線及上市地産公司,投資總額超過1000億。
  “百企千億”會戰海南旅遊地産,對這個只有3.39萬平方公里海島帶來的震動,超過了任何一場颱風。

  百企陳兵 千億會戰

  今年10月,“魯能城”將同時向市場推出三亞灣新城遊艇2區、海口的海藍福源首期桃花澗項目和海藍椰風二期、三期三大産品,力度之大是過去16年從來沒有過的。其中,三亞灣新城佔地6.8平方公里,擁有9公里長的海岸線,面積甚至大過廣州CBD珠江新城。位於海口西海岸的海藍福源則佔地11平方公里。加之三亞大東海濱海豪宅群山海天,“魯能城”在海南的項目土地面積已經達到19平方公里。業界估算,沒有超百億的資金,根本無法撬動如此巨大的項目。
  而在海南,像“魯能城”這樣的超大型地産項目還有很多。今年3月開盤的雅居樂清水灣項目是雅居樂和摩根士丹利聯手開發的,佔地高達1.5萬畝,總投資達200多億元,開發面積900萬平方米,開發周期長達10年。數據顯示,雅居樂總土地儲備約3000萬平方米,清水灣項目就佔其中約三成。據了解,清水灣是雅居樂17年來開發規模最大,投入資金最多的項目,甚至被海南省作為“國際旅遊島”的一張名片。
  同樣來自廣東的地産商富力地産也大手筆投資海南。2008年,珍珠海岸所在的陵水縣政府提出打造“珍珠海岸:休閒度假之洲”的個性化旅遊品牌,富力地産在珍珠海岸的香水灣開始打造旅遊地産項目富力灣,投資超過15億。
  在富力灣的帶動下,僅珍珠海岸三大灣之一的香水灣就已經吸引了13家大公司進駐。不僅如此,2009年9月9日,富力地産在海南的另一項目“富力?紅樹灣”在澄邁縣正式開工,同樣以“度假居住”為核心目標,投資逾百億元。
  作為旅遊地産的旗艦産品,星級酒店也密集登陸海南。目前亞龍灣已經集聚了高星級酒店19家;而在海棠灣“國家海岸”,未來五星級以上的度假酒店將達到18家;在珍珠海岸的香水灣、土福灣和清水灣三大灣內,已規劃至少25家五星級以上度假酒店。據統計,海南2010年全部營業的五星級酒店至少36家,海南成為名副其實的“五星級酒店島”,其中三亞以超過21家的數量,成國內高星級酒店最密集的城市。
  據了解,目前進駐海南旅遊地産領域的企業已有上百家,其中不乏萬科、新世界、保利地産、杭州綠地、華潤、富力、雅居樂、魯能、中信、中體等地産大鱷,投資總額超過1000億。
  百企陳兵,千億會戰,直接催熱了海南的房地産投資。2000年,三亞全市房地産投資只有0.17億元,2008年這一數字已經達到76.18億元。而截至今年8月,海南全省的房地産投資已經達到167.95億元。
  三亞市房産管理局局長李洪海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在本地人口只有20萬人的地級市三亞,目前共有房地産開發企業130家左右,其中70%左右是外來開發商。“這一現象在國內地級市絕無僅有。”

  旅遊大開發海南先行先試

  把千億資金吸引到海南來的,正是建設“海南國際旅遊島”的構想。
  今年4月,溫家寶總理在海南考察,第一次把旅遊業提到了綜合性戰略支柱産業的位置來看,提出“旅遊是消費的先導産業”。
  溫總理在海南談旅遊背後的深意是:海南是旅遊大省,2008年國務院批准海南建設“國際旅遊島”,在旅遊業對外開放方面將先行試驗。
  國家旅遊局中國旅遊研究院副院長戴斌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從地方政府的制度創新和中央政府的重視程度來看,旅遊業發展正在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流,正在從一個行業的事情提升為國家戰略核心之一。
  其實,早在8年前,中國(海南)改革研究院執行院長遲福林及其團隊就撰寫了《建立海南國際旅遊島框架建議》。但直到2007年4月26日,海南省第五次黨代會上才正式將國際旅遊島建設列入了“十一五”海南推進的四大改革。
  2007年6月,中央組織多個部門對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進行調研。中國(海南)改革研究院專門為中央部委的這次調研重新製作了一份《推進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的方案建議。這份方案將國際旅遊島的內涵總結成9個字:“免簽證、零關稅、放航權”。
  2008年4月,國務院批准海南建設“國際旅遊島”,同意海南在旅遊業對外開放和體制機制改革方面積極探索,先行試驗,並批准在海口、三亞、瓊海、萬寧四市各開辦一家市內免稅商店。
  建省20年後,海南終於有了清晰的産業定位。海南在建省初期,曾圍繞主導産業定位進行了長時間的爭論。曾經,海南在熱帶農業、新興工業等領域培育成長起一批支柱企業。但是,隨著經濟發展,農業在國民經濟結構中的比重逐步下降,而海南島的生態環境對工業的承載力有限。海南人終於發現,海南真正的優勢和潛力在旅遊。海南省委書記衛留成指出:“未來5年、10年、15年或者更長一段時間,海南省真正能夠影響中國的,能夠給中國作出貢獻的,不是海南的工業,也不是海南的科技,而是海南獨特的、不可替代的自然環境,以及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大旅遊産業。”
  正因為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共識,“海南國際旅遊島”橫空出世。海南國際旅遊島概念的首創者之一遲福林&&,海南建設國際旅遊島,其本質是更大程度的開放,目標是建設國際化的海南島,以此尋求在亞洲區域經濟循環中發揮海南開放的獨特優勢,使海南在中國對外開放的大格局中成為與亞洲區域經濟合作的橋梁和樞紐。

  誰為龍頭?

  數十年來,“天涯海角,到此一遊”的老照片,幾乎成為人們對海南旅遊的全部記憶,但這種“觀光旅遊”恰恰成為建設“國際旅遊島”的軟肋。
  夏威夷,每年吸引700萬遊客,其中境外旅客達50%以上,每年有120億美元的旅遊收入;巴厘島,面積不到海南20%,人口不到海南40%,旅遊業對GDP的貢獻率超過50%;海南島,旅遊業對GDP的貢獻率僅6.3%,2009年上半年,入境旅遊者僅佔遊客總數的2.7%。
  顯然,“天涯海角”式的“觀光遊”無法把海南變為夏威夷、巴厘島那樣的國際度假天堂。“要在把觀光遊做精做深的基礎上,打造度假旅遊,把人留下來。”戴斌説,目前我國旅遊人均消費不到500元,就是因為處在觀光旅遊的階段,“這是日益增長的旅遊休閒需求,與我們相對滯後的産業模式之間的矛盾和相對落後的産業發展水平的矛盾”。
  無疑,“國際旅遊島”戰略從制度層面要求海南必須加快旅遊業轉型升級和國際化進程。而對市場最為敏感的房地産企業,已經率先進入這一領域,力圖成為破局的先行者。
  9月29日,剛剛成立的“魯能城”宣布,10月18日將向市場推出位於海口和三亞的三大超級地産項目,並以這些項目以及19平方公里的項目土地為依託,在環島資源整合、環島地産開發、環島休閒服務的基礎上,打造一個“魯能環島休閒圈”。這一發展理念無疑與“海南國際旅遊島”戰略不謀而合。顯然,這個國內二線地産開發商意圖通過這一發展戰略,不但成為海南旅遊地産開發的龍頭和領軍者,更可能借此迅速上位,躋身國內一線開發商行列。
  成立伊始,魯能城便大刀闊斧的開拓創新,尋求國際性戰略合作夥伴,引進國際先進産品研發、服務提升等理念。2009年8月17日,美國創新王國娛樂設計公司CEO愛德華多先生率領創新王國專家團隊專赴海南考察魯能城及旗下四大主題休閒地産項目,尋求與魯能城在特色休閒地産研發創新區域的戰略合作,搭建強強聯手的戰略合作&&,魯能城也借此逐步走出一條國際化發展之路。
  魯能城副總經理林化玉&&,隨著2008年海南“國際旅遊島”戰略的提出、全民休閒時代的到來及企業自身的發展訴求,魯能城把握歷史機遇,統籌規劃全局,大力整合旗下四大項目資源,形成了統一的品牌標示,對企業在海南的長遠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顯然,“魯能城”是踏著“國際旅遊島”的節拍而來。而其之所以高調宣稱是一個“國際休閒地産供應商”,在於摒棄了傳統的地産開發理念,以“運營城市”的全新模式,為海南提供了一種以休閒、度假為主的全新的生活方式。
  記者了解到,位於三亞灣核心區域的三亞灣新城按城市功能進行了配套,不但有遊艇會、高爾夫,還有大型商業項目、酒吧街等,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三亞市城市功能的缺失。從這一層面而言,三亞灣新城不僅是魯能的新城,更是三亞市的新城,而規劃無序、配套低級的三亞市,不正需要這樣一座國際水準的新城,來提升城市功能和形象嗎?
  此外,魯能城認識到,如果海南想在世界旅遊版圖上佔有一席之地,僅僅有硬體建設是不夠的,必須在服務上同時“升級”。在魯能城成立的當天,推出了特一號服務産品“魯能會”,著眼于客戶“365環島休閒服務”。這意味著,魯能會的會員只要踏上海南島,就會有一雙無形的手提供所需要的各種服務。
  戴斌説,一個成熟的社會越來越強調一種生活的品質,強調一種發展的需要和享受的需要,歐美國家強調休閒度假,強調生活品質,應該是中國旅遊業一種可以借鑒的樣板。從這個角度而言,魯能城代表了海南旅遊地産發展的方向。

  相關稿件
海南:積極推進五年結對幫扶 2009-09-29
海南首家黃花梨收藏館開館 2009-09-18
海南航天發射場開工建設 2009-09-15
海南航空:等待海南旅遊高峰到來 2009-09-11
蘇海南:實施績效工資制後大多數人工資會提高 2009-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