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市擬斥資1000億元打造一條總面積為400平方公里的“國際超級數碼走廊”,這條“走廊”將配備12條國際互聯網通道,此舉將使重慶成為我國的國際互聯網接口最多的城市。 23日,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黨組書記、副主任沐華平是在“重慶市國家級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試驗區建設推進大會”上披露的這一計劃。在用幻燈片演示該“國際超級數碼走廊”時,他特意用三條黃色的弧線在該市地圖上做了標注,這使其看上去像一條通道。 受制於重慶市的國際互聯網出口數量及帶寬限制,目前從重慶市傳輸數據包到國際互聯網上,其傳輸速度受到一定影響,丟包率較高。沐華平對CBN記者説,“以前開國際視頻會議的話,畫面會有一些卡。” 不過今年12月份以後這一狀況將得到根本性改觀。 重慶市政府23日與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分別簽署了打造12條國際互聯網通道的協議,上述電信運營商每家承建其中4條直通國際互聯網的通道,每條通道的帶寬為155M,並在北部新區、西永、永川三個園區都有同等接入,預計這些國際互聯網通道將於今年12月份建成。 “這實際上是一條虛擬的走廊,它起於重慶市江北國際機場,經空港工業園區,止於重慶沙坪壩區西永微電子産業園,長約40公里,寬約10公里。”沐華平23日在接受CBN記者採訪時稱,預計未來幾年該市將在此區域內投入1000億元,使該區域內的IT(信息産業)産值在2012年達到5000億元人民幣。 當地政府主要官員推動該通道的建設還與重慶市要搞區域性金融中心有關。重慶市副市長黃奇帆23日説,“沒有數據傳輸保證,沒有數據中心作支撐,搞金融中心就是空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