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何看好創業板
    2009-09-21    曉旦    來源:中國證券報

  創業板真的來了。
  9月17日中國證監會創業板發行審核委員會召開了工作會議,審議通過了7家創新型公司的IPO申請。這意味著,創業板掛牌交易已經進入了讀秒階段。
  創業板十年懷胎,終於一朝分娩,社會各界人士無不寄予期望。 
  經濟管理者們期望,創業板的開閘能夠有助於社會資源更有效地流向科技創新型行業、企業,從而有助於改善國民經濟發展的結構,提高國民經濟發展的質量,推動整個國民經濟更有效地發展;
  創新型的中小企業期望,能夠通過證券市場更便捷、更充分地融資,以此在高速發展的科技創新領域中佔得先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拔得頭籌;
  創投公司則期望,自己數載的心血終有回報,精心選育的“雞卵”真的變成會下“金蛋”的“母雞”;
  證券市場中的投資者們希望自己能獨具慧眼,在創業板中挑選到中國的“微軟”、“Google”;
  證券市場的“炒家”們也一定不甘寂寞,希望炒新大撈一把,在中國炒新總是有市場的。
  各方都有自己的良好期望,但良好的期望並不是現實。我們也應當看到,在全球範圍內,最近5年平均每年“誕生”2.6個創業板市場,全球幾十個創業板市場,曾經覆蓋了主要經濟實體和産業集中的地區。但是,其中真正的成功者寥寥,只有美國的納斯達克,還有其他幾個什麼“斯達克”還被人稱道,所以其中的風險也是不言而喻的。
  創業板來了,它的前景如何?我是一個樂觀主義者,我總是對前方有著美好的憧憬,表現在證券投資上,就是持股的偏好。對創業板,我也是如此。
  我看好創業板,最看重的是它的退市機制。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應當撤櫃,質量不合格的上市公司也應當退市,這樣證券市場就有了優勝劣汰的競爭秩序。
  看看我們的主板市場吧,許多股票淪為“垃圾股”,這樣的不合格品卻難以淘汰,又被拿來重組,重組後又淪為垃圾。垃圾—重組,再垃圾—再重組,浪費了多少社會資源,在證券市場泛起多少泡沫。人們喜歡説證券市場有泡沫,我説有相當多的泡沫是由這些沉澱在市場中的“垃圾”發酵而産生的。
  與現有主板市場的退市規則相比,創業板退市規則在退市標準、退市方式、退市程序等方面都更為嚴格。它具體表現為退市標準多元化,退市的方式直接化,退市的程序快速化。這種與過去不同的退市制度,建立起了良好的優勝劣汰機制,是市場制度建設的一大進步。
  通過嚴格的退市制度,既有助於維護證券市場優勝劣汰的競爭秩序,又有助於引導投資者樹立審慎的投資理念,防範風險,這對創業板的成功是至關重要的。
  創業板來了,我對創業板有著美好的憧憬。

  相關稿件
晃眼看 創業板有中小板的影子? 2009-09-21
切望中國創業板後來居上修成正果 2009-09-21
中小企業登陸創業板要早做準備 2009-09-21
創業板公司融資要適度 2009-09-21
境內企業申請到香港創業板上市審批與監管指引 2009-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