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師解讀創業板首批過會企業
    2009-09-21        來源:搜狐證券

  證監會創業板發行審核委員會工作會議17日如期召開,當天上會的七家企業全部獲準IPO。這意味著我國創業板市場挂牌進入讀秒,即將迎來首批上市公司。
  首批七家企業全部獲批意味著什麼?這七家企業的性質與投資前景如何?又該如何認識創業板開通後對中國資本市場與中國經濟的影響呢?知名分析師為您解讀。

  辛宇,證券投資學專業研究生,著名遊資“寧波敢死隊”操盤手出身——職業操盤手。現為航空證券北京營業部研發部研究員,CCTV證券資訊頻道特約嘉賓,著名財經會所“知錢俱樂部”講師團成員,多家媒體職業撰稿人,有著豐富的實戰操盤經驗和輝煌的投資戰績。

  簡獎平,注冊國際投資分析師證書持有者,美國特許金融分析師證書候選人,擁有證券從業資格和期貨從業資格,證券從業經歷6年左右。現供職于華泰證券

    主持人:17日有7家企業通過了審批,這七家企業大家不是很了解,首先請兩位老師給大家解讀一下這七家企業的性質是怎麼樣的?他們為什麼能成功過會?
    辛寧:這七創業板企業是管理層經過慎重選擇的企業。通過我們的研究,首先我們認為七家的管理層有很高的水準,創業板首先要有高速的成長性。我們看到首批過會的七家企業體現了非常突出的三高特徵:不是高血壓高血脂,是高凈資産收益率,高毛利率,高營業收入增幅。
    辛寧:對于我們通常理解的創業版企業,這七家企業已經發展得規模非常大,從首批融資的額度來看,七家企業達到了22億元以上,平均每家企業融資超過了3億,超過了很多中小板的融資額度。另一方面,這七家企業盈利水準,最少的一家超過了五千萬元。最大的一家重慶的制藥廠,超過了五億元的水準。他們的水準已經超過了中小板的水準。他們已經産生了非常穩定的收益,既是一個高速成長,又是一個發展得非常好的企業,體現了管理層對首批創業型企業慎重的態度。
    簡獎平:創業板啟動的意義可以這樣理解,金融危機來了以後,我們很多的資源都是帶給一些國企,或者是一些有背景的企業。我們現在面臨很多中小企業融資的問題是比較的困難,尤其是在我們整個的國家戰略情況下,我們下半年不但要保經濟的增長,在保增長的基礎上我們還要調結構。在調結構的過程中,科技的進步,科技的創新這一塊是尤其的重要,所以整個的創業板的啟動也是中國的管理層十年來的願望得以實現。
    簡獎平:創業板的啟動也有助于我們整個中國的比較完整的資本市場體係的初步完善,是非常具有重要意義的。現在我們有主機板市場,也有創業板市場,將來還會有OTC市場的啟動,我們將來會不斷的發展和完善。
    主持人:這些過會企業本身的成長性和盈利都有一定的水準了。而且我們看這些企業平均融資大概達到了3億多,他們成立時間大多都在2000年之前,您認為這樣的企業和融資額符合我們創業板設立的初衷嗎?
    辛寧:我們主辦市場首先講的指標股的概念,中國的創業板從企業規模來講,肯定跟國外我們通常理解的創業板是有差異的,它的額度規模肯定不是創新型企業的要求,我們認為管理層在這個角度上,更多的是想再維穩的基礎上實現創業板的穩步推出。這樣的企業成立時間很久,我們認為更多未來的創業板企業,很多應該成立在2000年之後的。    辛寧:南方風機成立于1988年,是一家已成立21年的企業,已經過了企業的創業階段,更多的是一個收獲期。我們不能以七家企業評價整個創業板的特點,我們不希望創業板走出中小板的情況,我們更希望中國年輕的創業板,通過自己的努力,走上了創業板融資的道路上,實現一個飛線型發展的過程,我們不希望有這麼多大規模的企業走進到創業板來,我們希望有更多的有迫切融資需求的小企業,比如説中關村年輕的創業者,他們帶著自己核心的技術,帶著非常有前景的項目,通過資本市場的運作,實現企業不斷的發展壯大,這樣才能有我們中國的微軟和中國的思科。
    簡獎平:我們的確看到這幾家企業有差不多的條件可以達到中小板。我理解創業板有點像小主機板的味道,監管層這樣考慮,可以分幾個層次去看:第一,在原先的設計制度上面,我們的要求是比較嚴格的。這是我們借鑒了很多國外市場的經驗。從現在全球創業板來看,做得最成功的是美國的納斯達克;其次是韓國的考斯達克做得也是不錯的。我們借鑒了臺灣、香港的一些條件比較寬鬆,我們看到香港的創業板市場做得不太好。我們現在創業板剛剛推出,我們的條件是比較高的,包括我們很多盈利的條件,包括我們凈資産的條件,相對來説是比較嚴格的。這是一個角度。
    簡獎平:第二個角度,我覺得也是跟中國的投資者結構有關係,中國二級市場的投資者還是以中小投資者為主,中小投資者對創業板風險認識得還不是很深刻,所以我們基本的風險教育可能還要繼續開展,在這種情況下,對于首批過會的七家企業,我們要求得更加嚴格一點、更加穩健一點,更有利于創業板首批的上市,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主持人:有了這麼高的起點,以後小的公司是不是不敢上,或者是擔心不批呢?
    辛寧:中國的企業上市成本要達到兩千萬甚至三千萬,這個成本把很多小的創業型企業已經擋在門外了。這個成本將來會隨著創業板推出有一個非常大的降低的需求。如果一直把要求定那麼高,很可能真正走上創業板的企業,並不是創業型的企業,而是發展很大、很成熟的企業,這些企業在早些年是高速成長的,現在正好是一個成熟期。
    辛寧:這樣的企業如果更多的走到創業板裏面來,以後我們創業板的活力會下降,我們的收益率相對也會下降。我們看到這些企業很可能在上市之前成100%、200%的速度成長。上了之後,融到錢了,反而他的成長速度慢慢降下來了。未來走向慢慢邊緣的情況。這是管理層需要更多深思的地方,更需要眼光和智慧去審核創業板的企業。
    辛寧:首批149家公司中,有很多是來自于非常傳統的企業,有做飼料的,有做雞精的,有做水表的,有做玻璃幕墻的,這些企業有上市的願望不錯,但是我們管理層要做的是要真正把創新型的企業,把符合國家政策導向的朝陽型的企業慢慢進入到創業板,不合格的你申請可以,大門永遠向各方企業展開,但審核的時候,不應該僅局限于財務報表的審核,盈利能力、增長力的審核,更多的需要審核委員會以發展、向前看的眼光去評出那些未來的高速成長的企業進入到創業板來。
    簡獎平:我擔心創業板變成中小板第二。但是我覺得這只是一個開始,後面我們會看到國家的定位,創業板的企業應該是符合兩個角度的,一個是兩高,我們必須要高成長、高科技,第二,我們有六新,考慮到這個行業的角度,新能源、新服務、新科技、新材料、新農業等等。
    簡獎平:這一次過會的企業裏面,雖然有一些比較傳統的行業。但是我個人覺得這中間還是看到了一些新的東西在裏面。六新體現得還是蠻不錯的。即使一些傳統的行業裏面,我們看到了一些新的商業模式等等。我們剛開始的時候可能推出的時候稍微有一點保守,但是隨著後來我們自己的探索之後,我們相信可能我們會看到更多的符合我們兩高和六新的企業來上市。
    簡獎平:今後我們也會看到創業板有更多偉大的企業出現。我們回顧美國的納斯達克市場,現在美國納斯達克的市場股票上市的只數已經遠遠超過主辦市場了。而且他的成交量在1994年也遠遠超過了美國的主機板市場。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説,我覺得中國在借鑒了美國的納斯達克市場或者是韓國等等市場之後,我們相信在中國這樣一個大國裏面,在高儲蓄率的一個國家裏面,我們國家的整個大的方向就是説要鼓勵自主創新,而去建設一個創新型的國家。在這裏面我們相信未來的創業板會越做越大,越做越大之後我們會看到更多的創新型的企業能夠到這個市場來上市。
    主持人:是不是可以這樣説,兩位老師都認為,第一批的過會企業只是一個標桿的作用,之後的審查標準、上市標準都會有一個變化,比如説偏向性、各種指標、判斷依據都會有一些變化?
    簡獎平:5月1號已經實施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在創業板上市的管理辦法。這個裏面有關創業板的公司盈利的狀況,凈資産的狀況等等這些指標,已經有一個基本的下限,這個下限現在來講是比較明確的,只不過我們第一批的企業的財務指標,包括整個的品質遠遠超過我們比較低的一個標準。後面隨著創業板的不斷開展之後,只要達到基本條件,監管人會有所考慮的。
    辛寧:後面能不能松,我們只是一個預期,如果在上市成本很高的情況下,企業上市成本幾千萬,他必將帶來融資額是幾個億,這樣才合算。融資幾個億的企業,注定不會太小了,很多還是一種中小板的模式走上了創業板的道路,創業板塊改一個名字。我們更多的覺得像美國、韓國成功的創業板,他的融資成本並不很高,他過會的成本也很低。他只要在這上面融到他自己想要的資金就夠了。
    辛寧:可能短期內需要一些科研公關、科研創新等等,需要幾百萬、幾千萬的資金就足夠了,更多的我們應該往下線走,把尺度放寬,把評審委員會的眼光放寬。但是同時也會出現兩種現象,企業會大批的上,好企業也會很多,慢慢的很多企業也會被市場淘汰,帶來的風險也很高。首批創業板的企業的風險是很低的,企業優良、發展情況很好,都是未來幾年國家政策扶持導向的。比如説電網、新能源相關的,沒有多大的風險。可能是管理者考慮到投資風險的因素,把這些低風險的先放上來。
    主持人:辛老師認為首批過會的七家企業是值得投資的嗎?
    辛寧:投資分兩方面,首先看這個股票是以什麼樣的價格、怎麼投資進來的。50元的茅臺是好股票,200、300元的股票一定有很高的收益嗎?如果一個上市的企業以一個非常高的姿態估值上市,上市之初可能透支了企業若幹年的成長。
    簡獎平:我是這樣看,辛老實説得蠻對,公司的確是很不錯,現在我們就看定價了,定價我來談兩個角度,我們參照的一個情況。第一,因為我們現在上市的這幾家企業來看,跟我們中小板的差別不是很大。昨天我看了一下中小板的市盈率,現在的市盈率是根據我們的中證指數基金上披露的中小板的市盈率是37倍。歷史平均水準還是比較合理的情況。
    簡獎平:現在創業板整個盈利增長還是比較快的,我們對股票的估值基本上主流的有兩種,一種是絕對的估值,一種是現金流。絕對估值的第二種辦法是,這個公司有多少分紅,以後拿分紅我們去貼現。但是這些方法不太適合創業板的企業。因為他可能説穩定的現金流得不到保障,未來的分紅也是很難預期的。
    簡獎平:所以我們只能偏好相對估值,相對估值有幾種,市盈率、市銷率,我個人偏好在創新板裏面估值一個比較合適的估值方法就是PEG,就是市盈率除以這一家公司的增長率。如果説這個公司預期未來兩三年每年都可以增長50%以上的增長率,我們可以給他50倍左右的市盈率是可以的。在我們參照美國市場或者香港市場來看,的確也是大家用PEG估值的比較多。簡單的用市盈率是不太合適的。
    簡獎平:我們創業板的定位主要是高成長、高風險的企業。肯定要考慮到他的成長,才能給他估值,如果我們預期他增長百分之百,或者是百分之兩百,我們很可能看到有一些公司,可以給他二級市場交易的價格給他一百多,甚至更高的市盈率。這個在納斯達克上看,上百倍的市盈率的公司是非常多的。所以還要結合公司具體的增長性來給他考慮,到底他是貴還是便宜。
    主持人:我看到一個資料,説按照創業板估值應該比主機板拉開差距的前提,現在預計創業板的平均股價應該會達到50塊錢,兩位認為這個是否合理?
    簡獎平:我們現在中小板的企業市盈率是37倍。根據整個的情況,如果在發行價格上,創業板的這些股票發行價格的時候,我們就給他定到40倍左右的市盈率,或者是30到50倍,我們參照中小板,還是比較合適的區域。到時候到二級市場上市的話,我覺得四五十倍,甚至一些高成長的企業給他六七十倍,甚至更高的市盈率,是完全可以的。這個要個別的處理,因為不能簡單的評價説他50倍高了,或者是80倍高了。要看具體的成長性。
    辛寧:創業板的估值,我覺得我們首先要打破傳統估值的方法和方式。傳統的估值是現行的估值,考慮他每年的産出、成長,資産溢價。創業板的創新型企業往往用線性估值不合理,真正當中優秀的企業是不能簡單的用線性來給他固執的。爆發型企業在得到技術以後,會快速的把這個核心技術轉化為生産,優秀的公司一定是這樣的。弱勢的公司你給他那麼高的估值,他的肩膀也扛不起那麼高的估價。
    辛寧:創業板主要要仔細甄別不同公司擁有的不同技術和所在的不同的行業。假設我們2000年初互聯網大發展的時代,那些企業你當初都給他一個市盈率的估值,我相信市場上沒有可買的股票,因為他們都是非常高的,但是你錯失了人生重大的投資機會。因為後面的那個企業是剛剛發展的階段,未來會是爆發性的成長。中國網民的增長速度那個時候達到多快?整個産業的發展速度又有多快?如果你的估值開出來以後,你會嚇一跳,我都不敢買,很多優秀的企業,你喪失了投資機會。
    辛寧:50塊錢、100塊錢並不是評價股票的核心因素,很多主機板的股票業績很差,創業板的股票很好,比如説華為,一萬美元、兩萬美元,他照樣走一個上升的通道。我覺得投資者應該更理性的去區別對待,不應該單看股票的價格,更應該用自己的眼光,以一個發展的態度,結合二級市場的大趨勢來做整個創業板的投資。
    主持人:兩位老師都認為現在投資要選擇的話,不應該單看他的市盈率,也不能單看他的股價。從投資者個人的角度來説,有一個困惑,您説的高成長,我個人判斷也不是很明確,我只能看他的股價和市盈率。現在有人説,既然説首批過會的企業首先都很高,接近中小板了,是不是不符合中小板創業的企業過來渾水摸魚,就是為了圈錢來的。我作為一個普通投資者,就會很質疑這個市場了。現在普通投資者適不適合馬上就參與進來?我應該從什麼角度去看那個企業?我是選一個新能源行業還是專門做一個證券行業?
    辛寧:選股的方法有很多,作為普通投資者投資創業板,渾水摸魚的企業一定存在,即使這個企業現在不渾水摸魚,誰也不能保證他未來不會倒閉。納斯達克首批創業的企業,現在只活下來了10%。管理層的水準再高,也會走向它的終點。
    辛寧:所以,第一個建議是,建議投資者分倉購買,分別建倉。經過篩選後的企業,假如10支中有7、8支沒有成長好。但是有1、2支有很高的成長,也會給你很高的回報。投資創業型企業跟投資主辦企業有著相通之處,只在股市的上升裏面做。假設未來的大盤存在很大的係統風險,估值天天跌,你不要太高的希望你的創業型企業一定能夠逆勢漲,這是非常小的概率。我們做價值投資,首先要結合股市上升的趨勢去做。
    辛寧:第二,對創新型企業的研究,我們每個人不是專家,我們只能大概的去判別,當你發現你的判斷失敗的時候,假設你的企業未來年報出來不是很理想,每個投資者要及時的修正自己的錯誤。我相信更多的企業剛拿到錢的一年內,不會走向退市的邊緣,一定在季報年報、半年報,我們要及時的把企業的虧損做到可控,真正優秀的創業企業,我要不斷的分享企業成長的收益,讓自己的虧損可控,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這樣會取得比較好的收益。    簡獎平:創業板的企業風險比較大,創業板的企業最大的風險是來自于它有可能直接退市。納斯達克市場從1972年左右就開始做了,現在有38、39年的歷史,在這38、39年的歷史裏面,有六千多家企業上市,但是存活下來的大概三千多家。差不多40%多,將近一半的創業板的企業退市了。從這個角度來講,風險是最大的。
    簡獎平:我自己從業之前也是一個個人投資者。我是一個保守型的投資者,投資有幾條原則:要不就是不做,要不就是我很小的倉位去做。所以在分析的過程中,我們去看,這個市場的投資者主要有兩種:一個是你去做基本面的分析,一個是做技術面的分析。如果是短線,可能你不能注重趨勢,但是作為一個趨勢投資者,你一定要注意,創業板的企業盤子比較小,可能會受到操縱。容易受到操縱的股票,可能前兩天他的趨勢就是比較明確,但是可能他這種反向的概率可能要比大盤股的可能性要大一些。這是我們需要注意的地方。
    簡獎平:趨勢投資者要小心一些。此外,你要做基本面的分析,你一定要了解這家公司,包括他整個的主營的業務,我們看到創業板上市必須要有過去的兩到三年的基本情況。要是從基本面去考慮,大家還要去研究這個公司的基本情況有沒有核心的技術,管理層的團隊是怎麼樣的,業務的前景怎麼樣,它的産品增長的情況,主營的情況,是需要我們做很深入的分析,但是很多中小投資者在這方面不是很專業,但是大家可以去深交所看一看,下載一下上市公司的公告,去看一下、了解一下這個公司到底是做什麼的。
    簡獎平:我們很多投資者是看著名字買股票,看著這個公司是藥業,覺得是做藥的,沒有問題,比較穩健,這樣是不行的,還要具體的去深交所看一看這個公司公告的基本情況,做深入的了解之後再去做。
    主持人:簡老師的意思還是説要先了解公司的情況,了解完了以後再去投資?
    簡獎平:從謹慎的角度考慮,這個方面是必須的。更多的投資者應該是這兩個方面的結合,既要看他的技術圖形,也要看基本面。如果説你的基本面比較好,但是技術圖形走得不太好了之後,會産生衝突,産生衝突,我的建議還是不要做。就我本人的理解,技術分析給我們什麼樣的考慮呢?就是我們去看一些技術線形圖,他可以幫我們選時,我們什麼時候可以介入。
    簡獎平:第二,他可以幫我們控制倉位,振蕩的時候或者趨勢不好的時候,我們不要做,即使做的話,小倉位去做。我們基本面的分析就是告訴我們怎麼去選股。如果説你兩個角度加在一塊,又選時了,又控制了倉位,又能夠找到很不錯的基本面的股票的話,我相信這個風險是能夠不斷降低的。
    主持人:剛才我們談了很多的創業板。現在我們還是要和主機板聯繫起來。創業板已經開閘了,在現在這個點位,大家有一點擔心。創業板現在放開以後,會不會對主機板市場有一些影響?比如説帶走一些資金、帶走一些投資者。如果我是個人投資者,我肯定會産生一個問題,主機板新能源漲了,我去看創業板哪個新能源,我去買他。兩位老師覺得這樣是不是合理?
    辛寧:首先分流資金的問題。創業板的融資額度非常小,而且大小非解禁以後,資金量就更大了。我們只是對比創業板和主機板哪個更有吸引力的問題,假設創業板資金很差、很高,大家不會過度的關注這個,假設創業板很好,很有成長性、估值也不高,就會有很多資金進行炒作,中國是逢新必抄。
    辛寧:很多人想,創業板有退市的風險,但是這未必是件壞事,股市是什麼地方?是把優勢資源、優勢資金附集到優勢企業的地方。我們普通投資者很可能買在這個公司的最高點,而賣在重組前,我們普通投資者虧損是最大的。這是對社會劣質資源的保護,對普通投資者也未必是保護的行為。創業板的退市,不行的企業堅決拿掉,這是很符合資源優勢覆集的作用,你投資的風險,入股市的投資者都深知道這當中的風險,投資者要有一個風險的意識和風險防范的手段,並不能作為你評價這個板好與壞的依據。
    辛寧:很多人去買股票,主機板哪個漲了,我去買創業板。將來很可能是創業板這個漲了,會帶動主機板。因為創業板的股票很新,他沒有很多歷史的負擔在身上,便于新資金進入,第二,盤子很小,公司可炒作的空間很大。很可能一些老股票,歷史上有很多沉積的問題,他會後于創業板炒作。如果投資者短線炒,建議你追龍頭,不要追一些舊股。很多企業過了成長期,上市十年、二十年,反覆圈錢,公司就是一個殼,最終還是要回歸到最初價格的過程中,很多股民會挂在山頂上。
    簡獎平:我最近也看了一下相關的海外市場的情況。我們看了一下包括美國市場、包括英國、韓國、香港等等一些國家和地區有關創業板推出的情況。有三四十個國家和地區推出了70多個創業板。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現在剩下來的還不是很多,30、40個創業板。就創業板推出的前後來講,整體的,如果我們按照統計實證去看,對主機板市場的影響還是非常中性的。歷史和其他國家的經驗是這樣的。
    簡獎平:第二,我們發現創業板的情況,我們股市對什麼敏感,當然是對新資訊敏感,創業板的推出,最早可以追溯到1999年,真正的實質性的動作還是今年的3月份徵求意見稿出來,到5月份最終的管理暫行辦法最終的敲定。我們差不多,即使是5月份,到現在已經有4個多月了。我相信真正的影響基本上應該消化得差不多了。應該是沒有什麼新的東西。所以從這個角度,我們也沒有必要擔心。
    簡獎平:第三個角度,有關主機板和創業板之間相互影響的問題。我是這麼看的,這需要結合當前的具體情況來討論,如果我們現在是6124點的話,對我們的打壓是很大的。我們現在看到上海市場的市盈率在24到25倍左右,不同的統計機構,他做出來的數據不太一樣。我們深圳市場大約是34倍左右,中小板是37倍左右。現在整個市場的估值水準,跟中國市場18、19年的估值水準差不多。但是我們現在面臨的是,我個人的感覺,我們整個的各大投行和證券公司的研究來看,我們整個的經濟雖然是我們面臨著比較艱辛的回升,但是大方向仍然是在不斷的改善過程中。
    簡獎平:今年對2010年上市公司的業績預期,還可以增長20%甚至更多一點。現在如果上證綜合指數是25倍的市盈率,明年的動態市盈率可以降到20倍多一點,21倍左右。所以在整個的我們大的方向,現在估值價格是比較合理的,考慮到未來的成長性,所以我們當前的點位是在3000點或者是3100點這樣一個價位上,我們往上面看的空間更多一些。主機板市場的動向取決于整個的我們經濟的大方向,或者説整體上市公司主機板業績的增長情況。所以大家沒有必要過多的擔心創業板推出了,我們主機板要分流很多資金,主機板會下跌,會不會跌破前期的低點。這種擔心是沒有必要的。
    簡獎平:雖然我們當前估值有一些波折,或者説從技術上去看,等等角度討論,在3100點左右會有所反覆,但是股市本身就不可能一直漲上去。這是對主機板的考慮。我們對市場的影響不能統一的給一個非常明確的判斷。我是這麼看的,的確我們現在創業板推出,包括近幾天,我們看到中小板的表現是非常淩厲的,大家可以比較兩個指數,一個是中小板的指數,399005,中小板差不多反彈了20%多一點。上證50,漲得比較少,大盤股表現比較弱,我相信這一段時間中小板表現的是比較不錯,應該是會受到創業板推出的影響,包括近幾天的盤面,一些科技類、電子資訊的企業表現蠻不錯。我相信這就是創業板給中小板帶來一些正面的影響。
    簡獎平:整體上對中小板是正面的,對主機板的影響是中性的。會不會有一些負面的影響?我覺得還是有一點的。我們要辯證的去看,比如説在中小板的一些企業裏面,屬于比較垃圾型的,那些企業如果説估值都特別貴,這個時候如果我們有了創業板之後可能會有一些特別貴的小盤股,大家都覺得不好玩了,要換一個創業板那邊去玩一玩,我相信可能會對中小板企業裏面的一些股票會産生分化。但是中小板的好的股票會正面作用比較多。
    主持人:我們現在從創業板回到大市方面,兩位老師看目前回到三千點了,現在我們面臨國慶和年底,這個行情究竟會怎麼演繹?所謂的國慶行情兩位認為是否存在?國慶之前各種題材股紛紛登場,軍工、資訊、物聯網的概念紛紛登場,兩位老師認為國慶行情是不是就是題材股的行情?現在創業板有公司過會了,創投概念股是不是到十月份創業板上市以後,有一個拉動的過程?
    辛寧:首先,國慶行情是客觀存在的。政策面維穩,大盤經歷了8月份係統調整以後,國慶行情已經呈現在我們面前。我們看到市場上出現了難得的合力做多的局面。至于後市的行情,我覺得炒股永遠是一顆紅星兩手準備,看盤説話的問題。從估值來看現在還是運作在一個上升的趨勢中。如果上升趨勢不破壞,我們依然可以對中國股市看高。
    辛寧:首先來看,整個上升趨勢是一個復合體。經濟在復蘇,股市經過8月份的調整要進行回升,中國的股市在三千點,十年前中國的股市在兩千多點。我們看十年前的中國經濟和今天的中國經濟産生了多大的變化?我個人仍然認為中國股市的發展相對實體經濟發展是滯後的,絕對點位顯然不高。整體來講,市場整個的價格點位並不高。隨著經濟的復蘇,很多中小型的企業的業績會有非常大的彈性,很大程度上抵銷了估值壓力。所以中國股市在三千點位的時候,沒有必要恐高。
    辛寧:如果大家一味看高的話,這才是市場風險到來的時候。現在依然存在調整的壓力,8月份的調整我們按技術分析來看,存在兩種可能,一種是上升趨勢中的中性調整,我們叫它二浪回調。反回來講,他可能是下跌趨勢中的A浪下跌。向上衝,現在國慶行情可以把它界定為B浪的反彈。B浪的反彈重要的壓力在3150到3200點之間,也是B浪反彈重要的突破口。如果他突破了,我們依然走持續上升的可能性做大。如果這個點位上國慶之前掉頭向下,很可能後面産生C浪下跌,會跌破前期的低點。假設走第一種可能性,投資者繼續做多。如果走第二種可能性,投資者就要及時的出來。等待調整到位,新的上升趨勢的時候,我們再介入。這是比較穩妥的投資策略。
    主持人:如果我們把現在這個策略定義為國慶行情策略,是不是到10月8號以後就有利好出現?
    辛寧:這種可能性出現。尤其在小陽線追上來以後。很多個股已經早就創出新高了,很多中小板指數也幾乎創出新高了,技術上的獲利盤的打壓是非常大的。永遠要有跑的準備,也要做進的準備。要理性、客觀、審慎的看待這個市場。
    簡獎平:對于國慶的看法,我略微跟辛老師有一點不同。這一波上揚如果説單單是因為國慶的原因所以要上漲,我對這個看法持有保留意見。大盤的跌幅是非常大的,跌幅背後的原因有兩條:一是漲得太多,我們差不多是從年初的三月份之後,從兩千多點一直漲到3470多點,沒有回調,我們要回調,跌到2700、2800也是正常的。我們對這個回調是認可的。第二,大家也擔心經濟的二次探底。從2729點到現在3000點的位置上,核心的原因是來源于宏觀的經濟或者説整體經濟基礎層面的不斷改善。包括我們近期8月份國內宏觀的數據,我們的固定資産投資仍然是非常的高位,包括工業增加值的情況,雖然這些數據我們説跟去年比是增長。可能是因為去年比較低的原因,所以今年增長蠻高。但是我覺得,我們8月份的數據,如果跟7月份比的話,也是改善很多。月度之間的比較也是不斷改善的,而且國內的情況,大的方向是走好的。
    簡獎平:我們看到,美國的三大估值,歐洲的幾大估值都是紛紛創出新高。美國的基本層面,包括英國的基本層面,他們的制造業的領先指數,他們的消費的數據,是遠遠超過我們的預期,所以我們也看到,整個全球的估值是不斷創新高的。在這種大背景之下,對中國來説,我們的方向變好,我們的出口也能不斷的變好。在這一周左右,全球發生的一件事情非常重要,20國會議定調的是20個國家的領導人説我們繼續要寬鬆的政策,政府要拼命的花錢,央行的錢袋子不能收緊,仍然是很寬鬆,我們看到整個的層面,大家都比較擔心經濟,還是不太好,所以仍然政策比較寬鬆。從現在全球來看,包括中國來看,我們經濟二次探底的可能性越來越小,但是我不排除經濟還是一個艱難回升的過程。    簡獎平:在大盤上揚的過程中,從2600漲到3000多,很重要的原因也是來自于基礎層面近期的數據是比較好,而且我們的大方向仍然是看好。所以,國慶節之後會不會大幅回調,我個人覺得大跌的可能性已經非常小了。至于會不會有所反覆,我覺得這很正常。估值再調整一下,或者在國慶之後跌一下,也不能簡單歸結為國慶完了估值就要大跌。這是不太恰當的。國慶的確對有一些板塊是有明顯影響的,比如説軍工,熊貓煙花的瘋狂炒作,但是市場主流的方向是不會因為國慶而受到影響的,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去年的奧運會。整體經濟向下的時候也不會因為奧運會,大盤就不跌,奧運會開幕的當天,大盤就跌了。
    簡獎平:現在時3000點,我們今年到明年至少還可以往上面看20%左右。我個人的觀點,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可以看到3600到3800點這樣一線的位置。所以我個人的感覺,今年創新高的可能性非常大。
    主持人:兩位老師給出一個意見,今年或者半年之內,或者短時期內,空間還有多少?您認為它的頂會在哪裏?
    辛寧:首先,我剛才並不是認為國慶之後就跌,市場永遠是存在可能性。股市最大的魅力就是不確定性,我們不能預言哪一天的估值就會暴跌。我們在臺上一句話説起來輕松,但是會影響到下面很多觀眾的投資損失。作為負責任的態度,我個人永遠追求的是趨勢的投資。牛市的頂只有一個,你逃掉的概率是絕對的小概率。相反,熊市不要抄底。底也只有一個,你抄到的永遠是小概率。如果我們認為大盤永遠向上,你為什麼認為自己是抄到一個底呢?我留給別人10%的利潤,我再進場,追隨大盤去做。貨幣如此寬鬆,經濟如此復蘇的情況下,大盤見大頂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
    主持人:您會不會把現在的趨勢定義為牛市?
    辛寧:上升趨勢就是牛市,這兩個是劃約等號的。牛市熊市往往是走回來我們再看待它的。但是我們要做的是,在它走出來的時候,我們市場沒有定義成牛熊的時候,我們個人投資的時候,就要追隨牛熊去操作。好壞股票在中國股市裏,跌是空跌,逆勢上漲08年的股票不超過幾十只,被你買到的概率是很小的事情。我不去做,等待市場跌透了再進來。 
    辛寧:中國股市我不認為它跟經濟有非常高度的相關性。中國股市很多時候是博弈的。經濟和股市兩者是相對統一的關係,不是絕對的服從。都進去了,我股票賣給誰?股票不好的時候,我才能收集到籌碼,反過來經濟好的時候我再賣給你。這個行情無論是不是因為國慶行情,十月份繼續漲,國慶行情走完了,股市就一定會衰落嗎?這並不符合社會發展的大規律。國慶只是一個契機題材,給一些所謂的資金提供了一個炒作的平臺。
    辛寧:我覺得一個國家、一個資本市場,成熟的標誌就是緩慢上漲的過程。任何的歷史高點都會被打破,因為人類永遠在進步,社會永遠在發展,股市也是如此。三千點的時候我為什麼説他不高?因為我覺得他有很大的背離,跟我們整個的國力、經濟都有很大的背離。社會經歷了08年估值的下跌,很大程度上已經消化了06、07年暴漲的風險,後面估值會逐步的修復,隨著經濟的復蘇一起復蘇的過程。    主持人:我可不可以把您的觀點總結為六個字,是牛市、不言頂?
    辛寧:是的。
    簡獎平:我也是非常同意的。正因為這個原因,我們在07年我們看到四千、五千、六千點。當時的市盈率也是50、60倍,整體市場的情況還是比較瘋狂的。我剛才有提到,個人感覺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我們會有3600到3800的預期,我個人覺得這個預期比較合理,或者是有一點保守的。
    主持人:您這個3600、3800可以理解為頂嗎?
    簡獎平:不能。我説的這個是一個目標位。剛才提到經濟的大方向,包括中國、美國是不斷改善的。上市公司的盈利,我們可以看到有20%多一點的凈利潤的增長。在這裏面,我們看到,這一波上揚裏面,中小盤的股票漲得比較多,我們大盤基本上還是沒有動。如果從結構的角度分析,現在整個銀行股的市盈率大約是在13倍到17、18倍左右,工行可能是偏低的水準。為什麼有這麼低?當然有他的理由,理由就是大家很擔心經濟二次探底,擔心很多中央投資的項目,做了一期之後,二三期做不了,會出來很多爛帳壞帳。現在的房價太高,我們大量的房地産相關的不良資産産生。我個人覺得這些擔憂的確是有一些理由的,但是,一個角度可能是大家擔心得稍微有一點多了。
    簡獎平:第二,這種擔心已經被國家充分的預期了,如果我們去看看整個市場的情況,無論是比較歷史的數據,還是銀行業的基本情況來看,現在銀行的估值水準是低于歷史水準的。在這個角度,因為銀行板塊,我們現在還是拿上證綜合指數來説,他佔了30%多的權重。這是一個角度。所以我們對他悲觀的看法已經被市場所反映了。這個情況我們後面還可以看到,因為整個的前景不錯,現在的性價比比較合適。所以後面還會有一些來自于銀行股的推動。
    簡獎平:第二個角度,我們看到中石油佔了15%,中石化佔了10%。我們即使考慮他下跌,他應該往下看是非常小的空間,但是我們往上看有足夠的空間。銀行股加中石油、中石化有60%。煤炭等其他的行業的業績是在不斷的改善過程中。整個角度來看,他們可以推高我們的估值,三千點的基礎上推高20%,我覺得是非常審慎、非常具有足夠理由去討論的。是不是漲到3600或者是3800就肯定要回調呢?不見得。我們要關注幾個角度。
    簡獎平:剛才説到了有可能的機會,但是同時我們也要注意風險。風險可以關注兩個角度,一個角度就是説,我們這個國家或者我們全球來看,明年的第一季度或者明年第二季度左右,會不會出現什麼呢?物價漲得特別高,物價拼命的漲,經濟老是不好,出現了滯脹的情況,央行也調高利率,這對我們的經濟的影響是比較負面的,如果我們在未來的通脹壓力特別大,滯脹情況出現,股市不會有好的表現。即使他漲到3600、或者3800的時候,滯脹情況出現,估值可能還會有所回探。就國內的情況來看,我們還是關注一下,現在很多的中央項目在投資。
    簡獎平:我們私人的投資能不能上去,近期大家可以關注一下9、10月份的房地産銷售情況,金九銀十。如果這兩個月房地産的銷售非常糟糕,對市場來説影響還是比較偏負面的。第二房屋新開工,固定資産還能不能繼續做下去。我們可以去預期3600到3800,但是這中間還是有一些風險。如果房地産行業出現了一些消極的因素,估值有可能會回調,或者是達不到我們的預期。
    主持人:到3600到3800的空間之內,您最看好哪些板塊?
    簡獎平:就板塊來講,近期整個的還是一些中小盤的表現不錯,我們看到中小板值也是漲了20%多。我個人從大方向上看,我們還是看好金融。金融裏面有銀行、有證券,我剛才談了,銀行股非常不錯,但是銀行股大家知道有一個缺陷,就是比較肉、盤子比較大,他不適合短線投資者,短線投資者應該玩中小盤的股票,或者是創業板。如果你有那麼三個月、六個月,甚至九個月、一年的視角,你去買一些銀行股,性價比還是蠻合適的,是比較穩健的。
    簡獎平:但是在整個金融裏面,我覺得證券股非常的不錯。一個是説我們剛剛談論的創業板要推動,可能會帶動很多的證券股,特別是小盤的券商股,他可能以前的投行業務都不怎麼好,現在有創業板以後,他做幾個業績就可以增加很多,他的敏感性是比較強的。比如説鉑金、東北證券,他對經濟業務或者是投行業務增加一個,他就會增加蠻多的情況。大證券,我覺得中信證券回調蠻大。如果看到創3600、3800的話,如果不知道買什麼股票,我相信抱一只很穩健的證券股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主持人:辛老師看好哪些板塊?
    辛寧:股市永恒的牛板塊就是一個公司的成長發展,一個企業的由小做大。如果你極限與主題投資或者是價值回歸,都不可能在股市回歸裏獲得過高的收益。我覺得尤其在創業板大調下,投資者更應該關注成長這樣的主題。未來很多高成長的企業將會走出一個非常好的不斷成長的走勢。所以我還是建議投資者關注我們今天的主題討論,關注創業板的企業。尤其是首批的幾十家企業,應該不存在太大的退市風險。很多企業在享受創業板高估值的同時,還能夠分享到近些年的高速成長。
    辛寧:比如説首批過會的青島特銳德電氣,上海的佳豪船舶,這些未來肯定會被炒作,如果定位很高,很可能會短場,如果定位不高很可能會走出很長時間的長牛。我相信在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肯定有很多創新型企業由小做大,成為中國的微軟、中國的思科。當然有賴于政府這樣一個非常好的土壤。第二,社會在一個大的通脹預期下,對于資源股的價值重估將會不斷的深入,在貨幣大量投放的時代,假設經濟復蘇,或者是經濟不復蘇,貨幣都難免的有一個貶值的過程。今年的美國M1增長了十倍之多,90%現在還躺在金融機構裏,10%流向金融市場。我們看到雖然經濟沒有復蘇,但是很多有色金屬的價值已經翻了幾番了。
    主持人:您擔不擔心資源股的估值過高?
    辛寧:資源股是短線、中線和長線的態度。從短線來看,從高位跌下來,資源股跌得也很厲害,資源股也要選擇性的選擇資源。有一些資源並不稀缺。假設鋁銅,並不是特別稀缺的。相對來説稀土、鎳、錫比他們稀缺很多。再比如説煤炭,未來隨著油價的上漲,它也會享受能源價格上漲的相處。第三個看好的板塊,追隨著市場的主線走,市場現在的特點是指數一定會壓著,賺錢效應體現在個股上面,這個時候你看權重股,很可能不漲。市場的主線在哪?我們現在的主線是炒科技,尤其是中小投資者,錢少了非常好回頭,今天進去了,主線變了,我換下一個主線。追高的時候,一定要追在這個板塊啟動的第一天。第二天追高就有一點風險,第三點就是拐角了。
    主持人:現在可以追題材?
    辛寧:題材分兩種,有一個是純粹的瞎炒,兩塊錢炒到十塊錢。然後再拉下來。另外一種我不認為這些炒作不完全是題材。比如説這兩天炒的科技股,科技類的企業今年以來相對來説比別的行業要好多一點。他一些軟件外包向中國轉移,他有他一定的合理性的。對于很多小盤的股票,他未來每年的銷售額呈幾倍增長是非常容易的。你讓中國銀行、中國石油如何增長?中國的經濟如果要騰飛,國家如果國富民強,不僅僅要依靠一些大的央企,壟斷性的行業。要更多的産生民營企業、創業型的企業,要産生在小的公司,這樣的話,整個國家才有生命力,整個民族才有富強強大的希望。所以我覺得對于小公司的投資、對于真正做事的民營企業的投資,將會是獲得市場超額回報的根本所在。
    主持人:兩位的介紹帶給了投資者強烈的信心。非常感謝兩位老師,今天我們談了創業板、談了大市,由于時間的關係,只能到此為止了。現在可以用兩位老師都認可的六個字來做一個總結:是牛市,不言頂!

  相關稿件
證監會明確創業板資訊披露指定網站 2009-09-21
創業板的投資機會明晰 三類上市公司從中受益 2009-09-21
創業板帶來的機遇 2009-09-21
【透視】準創業板公司大閱兵 2009-09-21
深交所19日急測創業板打新 2009-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