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不見經傳的華蘭生物,僅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漲幅超過一倍。 翻倍漲幅的背後,是華蘭生物僅用三個月時間就研製出“全球首家能夠用於3歲以上人群接種的甲型H1N1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光環。 華蘭生物並非疫苗界的老手,2008年是其疫苗生産銷售的第一年,能夠借應對甲流乘勢而起,憑的是什麼?其後續研發能力能否支撐其為“明日之星”?
華蘭緣何折桂?
9月4日,華蘭生物成為繼科興生物之後國內第二家獲准生産甲流疫苗的企業。 和科興生物一樣,華蘭生物在很短的周期內便研製出了甲流疫苗,首先要歸功於甲流的防疫被列入國家戰略。 儘管在獲准註冊上落後科興兩天,但作為民營企業的華蘭生物在快速反應能力方面依然可圈可點。 華蘭生物的一位工作人員&&,華蘭生物之所以能領先於疫苗的研發與其着手較早有關,從4月25日開始就疫苗的研發未雨綢繆。 董事長安康認為,在國際交流日漸頻繁的時代,以中國眼下的對外交流程度,難以在甲流疫情中獨善其身,遂決定啟動前期研發,並着手擴大産能等工作。 在臨床驗證階段,其招募的受試者涵蓋了3歲以上的所有人群;最終,華蘭生物獲批疫苗既可以用於3歲至60歲人群預防接種,也可以用於60歲以上人群免疫接種。 顯然,具有快速反應能力且能做到更多,這成為華蘭生物抓取此次“甲流機遇”的“勝負手”。 但申萬在近期研報中所言:“甲流疫苗生産與季節性疫苗生産工藝相似,只是毒株不同。” 據知情人士透露,華蘭生物的疫苗生産一直是實行“三班倒”,無論是以前生産季節性流感疫苗還是現在生産甲流疫苗都是如此。 由於在甲流疫苗生産方面華蘭生物具有最大的産能——月産能約為750萬劑,年産能約為9000萬劑,其將成為抗甲流行情的最大受益者幾無懸念:截至8月31日,公司已向中檢所報送454萬劑甲型H1N1流感疫苗,到9月底,公司有望累計提供1300
萬劑甲流疫苗。
好戲在後面?
甲流機遇會如何惠及華蘭生物?問題關鍵在於:進入秋冬季節之後,甲流疫情將會以怎樣的方式演進。 近期,在中國內地,甲流確診病例絕對數量不斷增加,且在9月份新增病例中,本地病例佔95%,聚集性病例有快速增加趨勢。 長江證券分析師葉頌濤&&,對甲流疫苗的進一步的需求受疫情範圍及危害程度等多種因素影響,從危害程度看,目前甲流的死亡率和季節性流感差不多,在中國是低於季節性流感死亡率的,在有些人看來接種的迫切性不大,但如果後期感染人數激增,打的人會增多。 但不管甲流疫情將如何演進,其對打季節性流感疫苗的需求將是一個促進,從季節性流感疫苗的接種率看,美國是27%,中國不到1%,增長潛力巨大。 第一財經研究院研究員黃丁毅&&,在未來三至五年中,公司疫苗産品很有可能取代血液製品成為公司第一大利潤來源。因疫苗産品的毛利率高於血液製品,所以未來其綜合毛利率還有進一步提高的空間,盈利能力有望進一步增強。 公開資料顯示,公司目前已向國家藥監局申報的疫苗共有9個品種,包括流腦系列三個品種,百白破系列兩個品種,以及流感、大流行流感、乙肝、乙腦(純化)、狂犬病疫苗,另有一批疫苗正處於臨床前研究。 但黃丁毅&&,在眾多的國內生物製品生産企業中,華蘭生物的研發能力並不弱,不過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依然有巨大的差距。 公司一位接近高層的人士&&,公司是能做到什麼説什麼,腳踏實地,目前要做的就是按照國家的要求進行生産,生産形勢比以前緊張但依然有序。 不過,在全力生産甲流疫苗之際,由於目前甲流疫苗的生産廠家包括華蘭生物都是從流感疫苗的産能轉化過來的,葉頌濤稱,這對原有季節性流感疫苗的産能會有影響。華蘭生物工作人員也承認:是會存在一定的“擠出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