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6日,世衛組織決定不再公布新增甲型H1N1流感確診病例,而把重點放到監測病毒和疾病的宏觀發展趨勢上。
此前,世界衞生組織宣布將流感大流行警告級別提升為最高級——6級,稱全球流感大流行已經到來。如今,疫情已波及全球136個國家和地區,確診病例9萬多例,其中死亡400多例。我國內地已累計報告確診病例1600多例,沒有重症病例和致死病例。
有人説:瘟疫在古代是墳場,在近代是戰場,在當代是考場。當前,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趨勢究竟如何?中國的防控策略是否科學有效?公眾該如何認識和應對疫情?針對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衞生界權威專家。
一問 在疫情流行之初,中國是否存在“過度反應”?
此次流感為一種新型呼吸道傳染病,其病原為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病毒基因中包含有豬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種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世界衞生組織初始將此型流感稱為“人感染豬流感”,後將其重新命名為“甲型H1N1流感”。 在疫情流行之初,中國是否存在“過度反應”?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公共衞生學院院長黃建始認為,中國人口密度大,公共衞生基礎比較弱。按照“木桶原理”,中國應該盡量避免“木桶中最短的一塊板”破壞防疫能力。因此,防疫應該是“小題大做”。中國一開始就吸取了2003年SARS疫情的慘痛教訓,根據國情,做最壞的準備,以爭取最好的效果,沒有“反應過度”。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曾光説,中國採取的圍堵措施完全必要。正是因為中國及時圍堵,流感病毒在中國的傳播速度較其自然傳播速度大大下降。 衞生部新聞發言人毛群安指出,我國最初採取的“拒病毒於國門之外”的做法,是科學有效的。其最大意義在於,為做好各方面準備贏得了時間。 我國首例病例發生近兩個月後才出現學校疫情傳播,迄今沒有出現重症病人和致死病例,綜合防控效果明顯好於許多發達國家。疫情的延緩為我國做好藥品和疫苗的研發生産及儲備等相關準備,爭取了寶貴的時間。通過及時準確、公開透明的報道,有效引導社會輿論,整體輿論態勢平穩,社會心理穩定,沒有出現恐慌情緒。
二問
最初,我國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策略是“外堵輸入、內防擴散”,此後調整為“減少二代病例,嚴防社區傳播,加強重症救治,應對疫情變化”。這是否表明我國對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有所放鬆?
衞生部新聞發言人毛群安認為,針對疫情的變化,我國適時調整完善防控策略,這不是放鬆,而是突出重點,更有針對性。 衞生部應急辦副主任梁萬年指出,經過研究探索,我國對甲型H1N1流感的病毒特點和疫情特徵有了新的認識。一是引發本次疫情的新流感病毒,具有較高的傳染性,但短期內病毒變異的可能性較小。二是本次疫情的病例病情較溫和。絕大多數病例以發熱和上呼吸道症狀為主,重症或死亡病例較少。使用神經氨酸酶抑製劑類抗病毒藥物如“達菲”救治有效。目前的病死率與普通季節性流感相近。輕症患者可居家對症治療,有些無需治療即可痊癒。三是傳染源難以識別,給疫情防控帶來一定難度。主要傳染源為病人,且發病前1天即具有傳染性,隱性感染者可排毒並感染他人。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説,考慮到疫情進一步發展,尤其是在有些重點地區,密切接觸者的數量會比較多,集中管理有一定的難度,我國把對密切接觸者的集中觀察,改為實行居家醫學觀察。這樣既節約社會成本,又不影響重症救治。如果出現社區流行,我國將實行分類管理,
重點關注老年人、兒童及慢性病患者等人群,這樣可以把主要精力和醫療資源用於治療重症患者以及監測病毒變異等方面。
三問
甲型H1N1流感被稱為“溫和的病毒”,那麼是否意味着,公眾可以像對待普通感冒一樣對待甲型H1N1流感?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曾光説,世衛組織的警戒級別升至最高,只是意味着傳播範圍的廣泛化,以及傳播方式趨向本土化和社區化,並不能解讀為流感的病情變得嚴重了,更不是病死率增高了。但是,與普通感冒相比,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傳播力較強。 毛群安指出,甲型H1N1流感是將與人類長期共存。雖然病毒比較溫和,至今尚未變異,但並不意味着永遠不會變異。有一種觀點認為,可以像對待普通感冒一樣對待甲型H1N1流感,等到人群廣泛感染,就可以形成“免疫屏障”。但是,也有一種觀點認為,病毒傳播的範圍越廣,變異的可能性越大。病毒究竟在什麼條件、什麼時候變異,誰也不清楚。因此,放任疫情大面積傳播,無異於一場賭博。目前,我國的病例多為青壯年,社區二代傳播也被嚴格控制,疫情還沒有傳播到脆弱人群中。有證據表明,病毒在脆弱人群中容易出現毒力增強。 他説,我國將重點關注病毒是否變異。目前,我國的網絡實驗室和哨點醫院已覆蓋全國50%以上的地級城市。今後,將覆蓋全國所有的地級市和部分重點縣。
四問 面對甲型H1N1流感,人們是否需要服用“達菲”或注射疫苗?
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副所長、國家流感中心主任舒躍龍説,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臨床症狀多表現為流感樣症狀,目前都是用抗病毒藥物“達菲”進行治療。但是,“達菲”的作用只是阻斷病毒在體內的複製,一般用於高危和重症病例,因此不建議作為預防性用藥,濫用藥物易造成耐藥。 中國工程院院士莊輝認為,疫苗的生産從病毒培養到滅活、純化、配比,至少需要3個月。即便生産出來,仍需長期的臨床試驗。目前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研製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儘管疫苗對防控流感大流行非常關鍵,但不能期望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生産,能在短時間內對控制疫情産生根本影響。
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新聞發言人顏江瑛&&,甲型H1N1流感是一種新型病毒,疫苗缺乏人群大規模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數據,因此目前不能急於上市。疫苗生産出來後,仍需進行嚴格的臨床實驗,相關部門將對疫苗的研發、生産、檢驗、流通、使用等環節進行全程監管,確保疫苗的安全有效和質量可控。 毛群安指出,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研製和生産的真正意義,主要在於物資和技術上的戰略儲備。我國擬按照1%的人群數量儲備甲型H1N1流感疫苗。
五問 現在社會普遍關注甲型H1N1流感疫苗,往年接種的季節性流感疫苗還打不打?
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中心副主任羅會明認為,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之後,再發病的可能性有,但是症狀會減輕。另外,也有可能不發病。所以我們通常將季節性流感疫苗用於高危人群,即一旦感染流感病毒之後,會出現嚴重併發癥的人群,比如説有基礎性疾病、年老體弱等人群,他們得季節性流感的機會會大一點。所以專家推薦這些人群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
他指出,甲型H1N1流感的臨床表現跟其他季節性流感沒有什麼差別。所以,甲型H1N1流感預防控制的目標是在秋冬季節加強預防,以減輕防控壓力,同時也把其他季節性流感的發病減少一些。目前,衞生部仍推薦自願自費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
六問
世衛組織專家估計這次全球疫情會持續一到兩年,而且全球會有1/3的人感染,中國預計會有多少人感染?持續時間多少?
衞生部應急辦副主任梁萬年指出,關於具體的感染人數,世衛組織專家是在一個數學模型當中做出來的。它的前提就是,如果説沒有一個有效的防護措施,比如沒有用疫苗也沒有用預防性藥物,或者也沒有採取傳染源控制、傳播途徑切斷的措施,可能將有1/3的人感染。這就是醫學上“免疫屏障”的概念。在一個人群中,大家都是易感者,如果不控制這種疾病,讓它傳播的話,至少有1/3的人感染。這些人感染以後,其他的感染者就有免疫力了,相當於一堵墻保護着其他感染者。但如果進行了疫苗接種,採取了防護措施,這1/3就會有所變化。 在醫學上,預測最重要,但也最難。尤其是對於甲型H1N1流感,科學家對它的認識還比較膚淺。具體到這個病毒在中國會持續多長時間?至今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説法。但是,從傳統的疾病發生、發展和流行規律來看,一種新的病毒出現以後,它的發展方向就是三個:一個就是它的情況逐漸加重,危害逐漸加重,造成廣泛的傳播流行,甚至造成比較高的病死率。第二個就是它的毒力逐漸變弱,甚至消除。還有一個可能是,它逐漸地變為優勢毒株,取代傳統的季節性流感,變成流行主要株,但是毒力就是這種毒力。 他指出,不論是甲型H1N1還是傳統的甲型乙型流感,一旦在社區層面上生根,就不會很快銷聲匿跡,很可能和人類長期共同伴生。所以,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工作將是一場持久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