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保增長”的必要條件。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要繼續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要在“保增長”中着重解決好調結構的問題,要堅持用改革的辦法鞏固和擴大“保增長”的成果。
  “中央&&的一系列政策,有助於緩解當前經濟困難,但這些政策只能緩解問題而不能根除問題,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推進改革。”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做出了同樣的回答。
  中國經濟面臨的深層次問題在於,一是發展的目標更多地注重GDP增長,而忽視了GDP增長的方式。[詳情]

  儘管國內經濟已經企穩回升,但仔細分析上半年數據,不難發現拉動經濟的主要是政府主導的項目投資和財政補貼刺激的消費增長,未來如何引導民間投資及時跟進成為當務之急。 上半年,我國投資尤其是政府投資快速增長,為經濟“保八”發揮了重要作用。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33.5%,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7.2個百分點。其中,城鎮固定資産投資增長33.6%(6月份增長35.3%),加快6.8個百分點;農村固定資産投資增長32.7%,加快9.5個百分點。 在經濟低迷時,短期內可以通過增加政府投資來代替社會投資的不足。[詳情]

  從長期來看,無論是投資還是消費,都存在着難以持續強勁增長的不確定性,出口則即使有所回暖也難以再當重任,2010年後中國經濟面臨增長乏力的威脅。解決的辦法有很多,但最關鍵的恐怕還是要靠進一步解放生産力。這又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技術進步,二是結構調整。 當前中國經濟回暖,最大的功臣就是投資。通過4萬億的政府支出計劃,公共投資在當前成了拉動GDP的火車頭。然而,投資的增長很難長期保持如此快速的勢頭。原因有三:即使不談存在大量投資未進入實體經濟,而是流入股市、房地産等資本市場,從而導致政府投資效力下降的問題。[詳情]

  “在金融危機的衝擊逐步平穩之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也需要界定一個度,不能在實際執行過程中變成無度的寬鬆。而且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當前異常寬鬆的貨幣政策,可能會使明後年貨幣政策的迴旋餘地明顯被擠壓。”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長巴曙松説。觀察當前的宏觀經濟走勢,兩大特性值得決策者特別關注,一是流動性過於寬鬆帶來的通脹壓力和資産泡沫;一是處於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自發性的經濟增長仍未根本恢復。這兩大特徵讓貨幣政策的取向陷入了兩難境地。決策層如果對當前的通脹壓力不加以重視,前兩年的價格快速上漲。[詳情]

  當3月份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經濟工作的主要目標之一是保證國內生産總值同比增長8%的時候,很多人對此持懷疑態度。曾有專家對記者&&,保八目標的提出關鍵是為了提振市場信心,至於能不能完成並不重要。然而進入7月份,僅僅過了4個月,絕大部分經濟學者都樂觀起來,認為年內保八的任務很可能實現。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今年GDP增速保住8%目前看幾乎沒有太大懸念。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持同樣的觀點。他説,目前我國的經濟正處於復蘇階段。對今年的宏觀經濟,短期來看是比較樂觀的。[詳情]

  當前中國經濟在見底回升,這在學界爭論不大。清華大學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認為,隨着國家4萬億投資的逐步落實到位,中國經濟確實已經進入了上升通道。從投資來看,5月份我國城鎮固定資産投資較1至4月投資增速快2.4個百分點,為2004年以來最高。由於許多項目剛剛上馬,以及季節因素,可以預計未來幾個月投資仍會走高。消費也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數據顯示,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5.2%。李稻葵&&,如果考慮物價為負數,實際增速超過16%。尤其是糧油、服裝、傢具、汽車等生活消費品在持續增長,説明居民正在擴大消費。[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