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上調怎麼又不綜合考慮了
    2009-06-30    作者:趙勇    來源:現代快報

  油價又漲了,而且漲得還不少——南京的93號汽油,每升漲了五毛一。
  但一切看起來是那麼順理成章:國際油價已經連續22天日均漲幅超過4%了,所以國內油價也可以跟着漲——這是新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裏面規定的,廢話少説,按公式來。
  但還是覺得有點突然,這麼高的漲幅,怎麼説漲就漲了呢?專家吹風、石油巨頭訴苦、發改委陳述漲價的必要性,這些歷次漲價之前慣有的情節,統統被省略了。就像一部看慣了的電影,突然沒了鋪墊,直接就上高潮,突襲得大家受不了。
  不妨一起來溫習一下發改委5月8日公布的新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國內油價與國際原油價格有控制地間接接軌,當國際油價連續22天日均漲幅或跌幅超過4%,就可相應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
  “有控制地間接接軌”,我的理解,就是“可以調整”而非“必須調整”,如果是“必須調整”,那就是“不控制地直接接軌”了。但這次的油價上漲,給我的感覺恰恰就是“不控制地直接接軌”——完全依照公式來,不間接,也沒看到控制。這樣的漲價,確實讓人鬱悶。
  6月1日的那次油價上漲,雖然也很突然,但也算是部分體現了“有控制地間接接軌”。中石化在5月21日的時候就開始訴苦,中石化董事長更是早早就&&,按照新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最晚到5月28日國內油價就可以上調了。中石化董事長的表態加劇了社會上“油價要漲”的預期,但發改委很快就出來辟謠:油價近期不會漲。發改委有關人士解釋説,因為國際原油價格的變動只是國內油價上調的重要參考,但並不是唯一參考。國內油價是否上調,還要綜合考慮國內經濟景氣情況,社會承受能力等種種因素。雖然油價最後在發改委辟謠三天之後就漲了,但我仍然善意地想:延遲三天上漲的油價和“綜合各種因素”的表述,也算是“間接”和“控制”了。
  但這次突襲般的漲價,終於還是證明了我的“善意理解”其實很可笑——不再控制,不再討論,時間窗口一到,二話不説馬上就漲價。當然你也可以説,油價形成機制説“可以漲價”,決定權就在發改委手裏,它決定按公式漲價,沒什麼不對。但我前不久明明聽到發改委人士對媒體説“國內油價上調是要綜合考慮”的呀,怎麼到了這次漲價,“綜合考慮”就成了“只是考慮國際油價”了呢?金融危機仍在肆虐,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報告説40%的中小企業已經倒閉,還有40%掙紮在生死邊緣,這樣的背景,總不至於是油價可以上調的“有利因素”吧。
  如果説今後油價上調再也不“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完全是按照公式來套,那麼,我倒是建議修改一下油價形成機制,把“有控制地間接接軌”改為“直接接軌”,“可以調價”也應該改為“必須調價”。這樣一來,跟漲很快,跟跌的時候,也不能拖拖拉拉。石油生産批發環節的壟斷和零售市場的半壟斷,我看也可以不復存在,至於給兩大石油巨頭的鉅額財政紅包,也完全可以省下來——既然要市場化,那就徹底一點。
  但這一切可能嗎?我們能等到的,恐怕只是跟跌時“要綜合考慮”的拖拖拉拉吧,不過,這倒是完全符合“有控制地間接接軌”這一定價精神的。

  相關稿件
福建汽柴油價上調 93號汽油每升5.92元 2009-06-30
韓曉平:油價上調不合理 調價機制需透明化 2009-06-30
航空行業:國內油價上調 2009-06-30
油價上調後加油站價格不同 2009-06-03
成品油價上調箭在弦上 2009-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