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太平洋管理研究中心董事長劉持金:力拓毀約事件對中鋁長期影響不大
    2009-06-11        來源:經濟信息聯播

    問:對於這次力拓單方面毀約,您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它屬於您的意想範圍之內嗎?

  劉持金:我覺得在我的意想範圍之內,為什麼這麼講?這個交易從2月份開始談,到現在,從時間表上來看已經有三四個月的時間。對於這種國際性大型跨國收購,這個時間是非常長的。那麼我不太吃驚的一面在哪兒呢?是從利益的角度分析,因為最近一兩個月國際原材料價格上漲,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另外力拓股價也在上漲,使得力拓跟2月份比,融資渠道增加很多。今非昔比。2月份中鋁進去,可以講是英雄救美女,那麼今天來看融資沒有那麼困難,股價又上漲了,從某種意義來講,這個價格是不是可以更好一點,反映了目前西方企業在股東利益最大化方面根深蒂固的思想。

  問:據您分析,為什麼力拓在這個時候選擇了更換合作對象,而且這次要付1.95億美元的違約金,他為什麼會做這樣的選擇,對他來説,他是不是衡量了得失之間做了這個選擇?

  劉持金:1.95億的違約金,對老百姓來説是很大的數字,但是對力拓來講,簡直可以忽略不計。為什麼這麼講?因為你把股價折算上去以後,把交易取消以後,如果重新融資,達到的遠遠不止幾個億或者幾十個億,甚至上百億。1.95億對他來説是值得的。但是話又説回來,這樣一個交易的取消不見得對中國鋁業(601600,股吧)就是一個壞的消息,為什麼這樣講?中鋁短期之內不産生利益上的衝突或者對世界範圍原材料價格的影響。相反我認為中鋁集團在熊偉平總經理帶領下,他們學到了很多國際跨國合作運營的經驗,培養了這支隊伍,應該説為中國企業走向海外走出去更好地扮演了拓荒者的角色,我覺得很有意義。

  問:您覺得就目前來看,無論是短時間,還是今後長遠地看,對中鋁的影響是不是並不算太大?

  劉持金:我認為長遠來看並不是很大,因為力拓忘記了另外一個東西,中鋁戰略性收購的股份,不是一個純粹財務性的,我在股市比較低的時候,我可以拯救你一把,不是這樣的。因為中國本身就是全世界最大的鋼鐵、鋁材等等相應基礎材料最大的消費市場,從某種意義來講,中鋁和力拓合作,有很難説得清楚的上下游之間的價值鏈方面合作的意圖。我相信如果拋開西方人短期的股東利益最大化的話,長期來看,很難説力拓今天得到了更多的好處,還是説中鋁得到了少的好處,我認為長期來看對中鋁沒有什麼影響,因為中鋁堅持走向海外,能夠擴大我們資源獲取的渠道的戰略方向,我認為不會輕易動搖。
  問:如果從經濟規律來講,我們考慮到當時2月份簽這個約,當時我們提出30天之內最後簽約,但是之後澳大利亞政府提出延長三個月,這個時間上微妙之處在哪,對於經濟規律我們應該怎樣從中吸取一些教訓?

  劉持金:在泛太平洋內部有一句話,我們給國有企業做顧問的時候,告訴他們,時間就是一切。時機非常重要。為什麼這樣講?因為多數被收購的對象,或者收購的公司,多數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每天的股價都是在變,不要説每一天,每一秒都在變,因此今天的收購要約跟明天、後天、六個月以後的價格完全不一樣。這兒有一個典型的例子可以跟你分享,比如去年2月份當微軟公司CEO提出有意收購雅虎公司的時候,當時雙方討價還價的結果,微軟開出475億美元的價格,非常高。但是沒有超過7、8個月的時間,到去年下半年的時候,隨着金融危機的延伸,雅虎的市值一下掉到200多億,到今天為止,雅虎只有230億美元的市值。換句話講,今天微軟再去收購它可以節省200億美元,可笑之處,即使這麼低的價格,微軟還不見得願意拿出200億去收購它。所以在跨國性的經濟收購過程中,一定要抓住機遇,抓住時機,來有效規劃收購的過程。

  問:從中鋁和力拓並購案件當中或者説示範當中,我們可以總結出中國企業今後要走出去,比如進行國際並購,還有全球戰略,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

  劉持金:這方面根據泛太平洋的研究,至少有三個方面應當引起企業家的考慮。第一,我們中國企業不能太依賴於西方傳統式的並購模式,比如説在西方,在美國,一個成熟的市場經濟情況下,他們常常雇投資銀行做財務顧問,還有會計事務所做凈值調查,還有律師事務所,這些統統都需要,但是對中國企業還需要有一個兼併收購的策略問題,也就是説,比如説時機的問題,交易結構的問題。再有一個這筆交易在對方國家行政的監管者以及政策的難度,政治障礙,有很多這樣的例子,而這些恰恰都是在純粹的市場經濟環境中,西方企業之間相互並購不予考慮,一個財務顧問就夠了。所以我認為第一點,需要有兼併收購的戰略型顧問一開始就要介入,包括輿論宣傳公關戰略都要包括在裏面。第二,對走向海外的風險要做一個規劃,我們常常內部講,有三類規劃。第一類哪些風險我們可以預見到,第二,哪些風險出現之後可以化解,第三,哪些風險一旦出現之後我們還可以受益,並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是不好的。所以一開始按照這三步來講,躲避風險防範就增加非常多。最後一點,我們要看到今天的事實,就是在國際大舞&上,中國經濟實力的崛起也使得很多國外被收購者有點擔心,比如中鋁這樣的企業也好,中石油也好,中海油也好,都是我們大型國有企業,他們總覺得大型國有企業具有政府背景,還戴着有色眼鏡來看待中國的兼併和收購。

  相關稿件
力拓毀約給中國企業上了一課 2009-06-10
力拓毀約無損中國鋼企談判底線 2009-06-09
中鋁確認力拓毀約195億美元注資 2009-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