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經過與其他潛在投資方幾個月的競爭後,美國私募基金巨頭貝恩資本終於如願注資國美。有消息稱,貝恩資本注資國美電器已經獲得國美董事會全票通過,交易成功後,貝恩資本在國美電器所佔股權將超過20%。 由強勢的外資機構注資國美,其實是一個妥協的産物。看似很不可能,但實際上又最有可能性。 內地的同類家電企業即使想入主國美,也不可能獲得接受和批准。因為當局和同業肯定不願意看到一家獨大的局面出現。反對的聲音一定很大。香港一些名氣很大的華資財團雖然有錢也有經驗,卻無法在內地政商關係方面運作自如,因此也沒有競爭能力。一些具有內地官方背景的中資機構要錢有錢,要資源有資源,要想參股乃至收購國美並不存在實質性困難。但這類企業的負責人都知道,如果沒有足夠的實力和背景,貿然參股國美搞不好拿到的是一個燙手的山芋。所以,此類中資機構對於注資國美的態度普遍比較“超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貝恩資本在國美的股權雖然將超過20%,但獲得的董事職位只有一個,對於國美現在的行政影響力有限。對國美內部各派系來説,選擇一家有實力、與內地牽連較少的外資機構,總比引入一家內資的、不知道和哪方關係緊密的企業要好。 可以説,這次融資只是國美變局中一個暫時的穩定期。對於遭遇沉重打擊後的黃氏家族來説,戀棧於國美電器和鵬潤地産這種目標很大的公司並不划算,最為務實的決策是抓緊時機變現,多留現金應變。對於國美內部的其他勢力而言,他們也希望在增發之後逐步尋找高溢價變現股權的辦法。 家電連鎖企業憑藉廣泛的銷售網絡,能夠通過“賬期”佔用供應商資金,將獲得的周期性無成本短期資金投入企業的經營和擴張。正因為國美有這樣特殊的企業性質,加上其命運事關二三十萬人的就業,所以長遠來看,國美不是外資機構所能控制的,也不會長期群龍無首。國美股權的變化,未來還會有連場惡鬥。在黃光裕案有進一步結果之後,國美爭奪戰才會有真正的結局。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