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有沒有永遠稱雄於世,屹立不倒的龍頭企業?目之所及,似乎難以找到可供支撐這一信息的數據;倒是最近通用王朝的黯然背影,提供了一個反向論據:百年老字號,也有市場不買賬的時候。美國最大汽車生産商——通用公司日前正式申請破産保護。 百年老店何以走入破産重組時間?若從專業角度分析,可以為通用找到諸如“提供過多激勵措施、放棄EV1電動車項目、出售GMAC的控股權、對卡車市場繁榮反應過度”之類的“硬傷”。
上述分析當然成立,無論哪一個失誤都會成為改寫通用命運的重要一筆。只是若繞開這類宏觀視角,站在一個消費者更易體會的角度來看,通用被市場拋棄,跟它一直以來忽視消費者需求,一味貪大求全,畸形偏好大排量,固執地不肯生産適銷對路産品,有着莫大的關聯。 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問題,不光反映在美國通用身上,中國消費者對此恐怕也都不陌生:從“鐵老大”的一票難求,到煤、電、油、氣、通訊電信等壟斷企業的“傲慢與偏見”,這些企業有哪一個曾給過消費者好臉色?或許可以説,這已成了有着龍頭地位,坐享壟斷利益的各國大企業的通病。比如最新例證就是法航A330客機失事後,法航高層的行為,活脫脫一種推諉卸責、店大欺客的表現。 但若站在他們位置考慮,或許其表現就不那麼令人費解。在他們那個位置,是很容易産生“老子天下第一”的錯覺的。比如曾任通用總裁的威爾遜就放出豪言“我一貫認為對我們的國家有利的事情也對通用有利,反之亦然。通用太大了,它的影響不言而喻。” 只是,現在的通用早非當年那個全球最大企業了,這種“大佬心態”再不變一變,通用能否復生都是一個問題。通用破産也警示我們,即使是百年老店也不可能靠已有的江湖地位,永遠叱吒風雲。唯有緊盯目標客戶、敏銳判斷市場走勢,隨時根據消費者需求調整營銷戰略,才能牢牢佔據市場份額。 而反觀此前通用的作為,顯然與此相悖。在“能源危機”之前,新能源替代産品和技術代表了未來發展方向,而通用對此的投入一直不足。反而固執地守在自己的狹隘場域,偏執地生産着大排量、高能耗的汽車。直到日韓低能耗車已在美國建廠,他們仍沒能及時反擊。對消費者的淡漠,對市場反映的遲鈍,必然會遭遇市場的惡性報復,最終導致通用今日的沒落。 但是實施破産保護也並不意味着通用就會消亡,美國此前不乏進入破産程序後最終成功重組的案例。通用能否重生,完全取決於它今後努力的方向。最新消息現實,通用已將其越野品牌悍馬,出售給四川民企騰中重工。而騰中重工內部人士透露,收購悍馬後,將對悍馬進行技術改造,主要解決耗油過大的問題。 若將改造後的悍馬視為新悍馬,那麼新悍馬或可作為一個通用復生的觀察鏡像。因為悍馬無疑就是通用的一個最好的縮影。一方面作為全球知名品牌,悍馬可謂越野之王,就如通用曾經在汽車業的龍頭地位一樣不可撼動,而悍馬又高油耗的代表——在油價高企時代,通用王朝落寞背影正倒影在悍馬的大排量中。 但勿庸諱言,通用的品牌和市場基礎尚存,只要後續措施得當,起死回生並非全無可能。而這個後續措施當然就是“新悍馬”的油耗問題了。假如通用將已有的技術優勢充分發揮,作為全球汽車業的腦庫之一,打造出排量更小品質更優,性價比更高的全新悍馬,想來並非難事。而這個“新悍馬”的誕生之旅就是通用的復生之路。那時重新殺回的通用,就是剝離了不良資本後的一輛靚麗的賽車;而假如通用仍不思悔改,躺在功勞簿上翻老黃歷度日,那麼即使重組之後,依然擺脫不了噴着新漆的破舊老爺車的宿命。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