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認為,通用的破産預示着全球汽車業格局在發生變化,亞歐汽車業在這次危機中都受到影響,但沒有像美國那樣傷筋動骨,經濟復蘇後汽車業還會繼續擴張。
亞洲汽車業並未傷筋動骨
“在亞洲金融(2.68,0.09,3.48%)危機對日本汽車業衝擊更大一些,日本國內市場比較蕭條,但全世界都有其工廠和市場,所以日本汽車業只是正常情況下的虧損。”資深汽車分析師鐘師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日本汽車業發展過於成熟,全球都有其經營點,危機對日本打擊是大面積的,但還沒有像美國那樣傷筋動骨,只是産量縮減了一些,步子放慢了一些。 “但美國市場低迷萎縮對日本汽車業影響很大,日本汽車以美國市場為主體,而且本田一半以上都在美國。”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姚傑對本報記者説。 但日本與同在亞洲的中國汽車業相比則是天壤之別,“中國汽車業在這次金融危機衝擊下表現不錯,人家最壞的時候我們還很好。”鐘師認為,中國的現金消費模式和國家強有力的干預保護了汽車業的資金流轉,而且中國汽車市場多元化程度高、市場需求比較複雜,儘管市場在激烈競爭中洗牌,但還有一定的生存空間。 “但我們並沒有從危機中得到更多機會,不能説別人的危機是我們的機會,我們就能乘勢而上。整個國際經濟形勢較差,汽車出口形勢不容樂觀,內銷和外銷疊加效果並不好,在這次金融危機中中國反而沒有得到更多的機會,國內市場競爭壓力過大,市場份額雖然在危機中上去一點點,但還是不被看好。”鐘師説。 據悉,目前中國汽車業在國內市場份額為27%左右。“我們現在還沒有海外擴張的能力,將來羽翼豐滿了,廠家在國內市場能佔到80%以上,到那時再談海外擴張才能實現。”鐘師&&。 中國汽車業的發展要吸取美國的教訓,北京吉利大學商學院教授敖文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説:“美國汽車産業的問題在於成本過高,盤子過大,中國汽車企業將來也會面臨這個問題,目前還沒遇到是因為我們在汽車領域仍然是全世界增長最快和需求量最大的國家。”
歐洲汽車業趁機擴張
“歐洲汽車業也沒有傷筋動骨,只是産量萎縮了一些,步子放慢了一些,其中德國汽車業在歐洲表現最好,意大利總體還可以,法國要糟糕一些,歐洲商用車比例較大,受全球經濟衰退的影響,商用車比較吃虧。”鐘師説。 不僅如此,“歐洲汽車業會有一個崛起,實現自己的低成本擴張,重新奪回丟失了上百年的霸主地位。”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産業經濟研究室副研究員萬軍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説。 萬軍認為,歐洲的汽車工業會利用這個機會,趁機擴張自己的勢力,有可能給世界汽車産業格局帶來新變化。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歐洲的汽車業發展勢頭咄咄逼人,好像要借助這次機會來重整世界汽車産業格局,樹立歐洲汽車企業的強勢地位。”萬軍説。 “歐洲的汽車過去給人感覺是非常貴族,世界上最高端的品牌全在歐洲,技術研發水平相當高,製作工藝非常精良,但在大規模生産方面不如美國。”萬軍&&,歐洲在這次重新劃分勢力範圍的過程中,實際上也是在走一個規模發展的路線,比如説菲亞特的擴張路線,包括大眾和保時捷的合併,都是向着一個更大規模的銷售量去邁進。 據了解,一直以來,世界汽車業呈現的是“6+3”格局,“6”是指通用係、福特係、戴姆勒-克萊斯勒係、豐田係、雷諾-日産係、大眾係。“3”是指:寶馬、本田和標致雪鐵龍。
“前面的六家每年的汽車産銷量大概在500萬輛以上,後面三家大概在200萬到300萬輛之間,前面六家加起來已經佔到整個市場份額的75%,再加上後面的三家就差不多到了90%。這個基本格局實際上是由北美控制和左右的。”萬軍説,在這輪金融危機衝擊過後,大的格局就是北美汽車工業的相對衰退和歐洲汽車工業的強勢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