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産證券化的機遇
    2009-05-14        來源:中國城市出版社

  人類的經濟形態依次經歷三個時代:農業經濟時代、工業經濟時代和金融經濟時代。金融經濟時代資本增值化必然是資産的證券化;21世紀的中國已經進入到了資産證券化的時代。
  隨着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居民的家庭收入不斷增加,民間資本的快速增長,伴隨着資産證券化時代來臨,如何有效地運用民間資本加快我國經濟的穩步發展和民間財富的穩定增長,是政府、企業家和投資家面臨的新課題。金融經濟時代資本增值範式的歷史性躍遷:從工業經濟時代到金融經濟時代。以企業為軸心的商品(産品或服務)産銷過程,構成實體經濟;以金融市場為軸心的貨幣運動過程,構成為虛擬經濟。虛擬經濟産生和壯大的過程,也就是經濟貨幣和經濟金融化持續深入的過程。這個過程是民間財富增長的過程;是讓人民富裕的過程;是産生中産階級的過程;是企業家和投資專家進行資本高級運作的過程。隨着金融經濟時代及資産證券化的來臨,投資理財是現代人一個繞不開的話題。21世紀是金融經濟時代,如果不進行投資理財,個人收入只有貶值,銀行存款利息,還跟不上物價上漲的幅度,還不夠通貨膨脹的損耗。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用之於度。21世紀的金融經濟時代,我們投資理財的收入應該超過我們工資收入的很多才是中産階層的必然選擇。下面我們就從了解資産證券化開始。
  一 什麼是資産證券化
  資産證券化是指將缺乏流動性的資産,轉換為在金融市場上可以自由買賣的證券的行為,使其具有流動性。
  1、 廣義的資産證券化是指某一資産或資産組合採取證券資産這一價值形態的資産運營方式,它包括以下四類:
  (1) 實體資産證券化、即實體資産向證券資産的轉換,是以實物資産和無形資産為基礎發行證券並上市的過程。
  (2) 信貸資産證券化、是指把欠流動性但有未來現金流的信貸資産(如銀行的貸款、企業的應收帳款等)經過重組形成資産池,並以此為基礎發行證券。
  (3) 證券資産證券化、即證券資産的再證券化過程,就是將證券或證券組合作為基礎資産,再以其産生的現金流或與現金流相關的變量為基礎發行證券。
  (4) 現金資産證券化、是指現金的持有者通過投資將現金轉化成證券的過程。
  2、狹義的資産證券化是指信貸資産證券化。按照被證券化資産種類的不同信貸資産證券化可分為住房抵押貸款支持的證券化和資産支持的證券化。
  3、概括地講,一次完整的證券化融資的基本流程是:發起人將證券化資産出售給一家特殊目的機構 ,或者由受託機構主動購買可證券化的資産,然後 受託機構將這些資産匯集成資産池,再以該資産池所産生的現金流為支撐在金融市場上發行有價證券融資,最後用資産池産生的現金流來清償所發行的有價證券。
  4、舉例簡單通俗地了解一下資産證券化:
  A.在未來能夠産生現金流的資産;
  B.上述資産的原始所有者;信用等級太低,沒有更好的融資途徑
  C.樞紐(受託機構)SPV;
  D.投資者。
  資産證券化——B把A轉移給C,C以證券的方式銷售給D。B低成本地(不用付息)拿到了現金;D在購買以後可能會獲得投資回報;C獲得了能産生可見現金流的優質資産。投資者D之所以可能獲得收益,是因為A不是垃圾,而是被認定為在將來的日子裏能夠穩妥地變成錢的好東東。 SPV是個中樞,主要是負責持有A並實現A與破産等麻煩隔離開來,並為投資者的利益説話做事。 SPV進行資産組合,不同的A在信用評級或增級的基礎上進行改良、組合、調整。目的是吸引投資者,為發行證券。
  過去有很多資産成功進行了證券化,例如應收賬款,汽車貸款等,現在出現了更多類型的資産,例如電影特許權使用費,電費應收款單,健康會所會員資格等。但核心是一樣的:這些資産必須能産生可預見的現金流。
  眾所周知,銀行目前面臨 的金融風險,很大程度上源於短期存款和長期貸款之間的風險不對稱。利率波動使銀行承擔巨大的市場風險。過去銀行用規模控制的行政手段控制通貨膨脹,銀根收緊時好企業也貸款無門,銀根放鬆時差企業也有便車可搭,宏觀行政控制的代價是犧牲了市場效益。如果利用資産證券化的方式,將信貸風險以證券的形式“分類包裝”出售給風險偏好更大的投資者,不僅降低了銀行風險,也改善了銀行資産質量,提高了金融系統的安全性和抵禦金融風險的能力。
  其次,資産證券化給風險偏好大的投資者提供了新的一條投資渠道。資産證券化進入銀行間交易再上市流通,最終目的也是為了把風險發售給風險偏好大的投資者,給風險偏好大的投資者提供獲利的機會。高風險通常和高收益相&&,資金緊缺者希望降低風險,資金寬裕者願意增大風險,這就為風險市場的産生創造了條件。被“分類包裝”的資産證券上市流通使市場參與者各得其所,風險和回報通過自願交易得到分攤。這使政府不但降低了國有銀行的金融風險,還獲得了可觀的金融服務收入。
  再次,資産證券化有利於提高國有銀行的整體競爭力。目前國有銀行的業務近90%還是傳統的存貸款經營,利潤來源單一,而外資銀行的包括資産證券化的中間業務已經佔到利潤來源的50-60%,這意味着由於資産證券化業務具有廣闊的發展潛力和巨大的收益水平。因此有可能成為外資金融機構競相爭奪的“金礦”,並成為外資金融機構搶灘中國市場的一個重要的制高點。因此,實施信貸資産證券化,將能夠極大促進中國銀行業整體水平的提高。
  綜上所述資産證券化:是指金融企業通過向市場發行資産支持證券,將貸款資産進行處理與交易,把缺乏流動性的信貸資産轉換為證券,並通過發行這種證券以融通資金,從而達到改善資産負債結構的目的。通過證券化,銀行可使貸款在資本市場上變現,提前收回貸款,在負債不變的情況下改善信貸資産結構,提高信貸資産質量,分散經營風險,並由此推進資本市場的規範化發展。
  二 我國發展資産證券化的意義
  我國發展資産證券化,在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上,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具有宏觀意義
  1、推動資産證券化可以拓寬融資渠道,緩解資金需求壓力。融資是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關鍵問題之一。經過20多年的高速增長後,中國經濟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上都攀上了一個&&。從中長期看,資金仍然是經濟發展中最稀缺的資源,但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總投資出現了持續低於國內總儲蓄的態勢,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原有的融資渠道不能充分滿足投資需求,財政支出總量不能無限擴張,銀行貸款增幅趨緩,股市擴容受二級市場承受能力的制約。未來經濟增長對投資需求尤其是基礎設施的投資需求,將會更加旺盛,而基礎設施建設周期長,佔用資金規模大,單靠財政、銀行和股票融資難以滿足,必須進一步發展和完善資本市場,引進創新多元化的融資工具。因此,通過資産證券化,聚集閒散資金,有助於緩解建設資金總量不足、融資渠道不暢的狀況。
  2、發展資産證券化有利於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基礎設施、基礎産業和支柱産業中的許多資産適合證 券化。例如公路、鐵路、港口、電力和水處理的收費、應收賬款以及房地産、汽車貸款等等。資産證券化對增加這些産業的投入具有內在的邏輯性和經濟合理性,不需要如稅收優惠和低息貸款等額外的政策傾斜。在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今天,發展資産證券化更具重要意義。
  3、發展資産證券化可以推動我國的投融資體制改革和融資結構調整。資産證券化是一種規範化的市場行為,是企業和銀行根據自身的發展目標、融資條件和融資環境,按融資成本最小化的原則實施融資技術,對我國傳統上以財政支出和國有銀行貸款為主導的融資體制形成了有力衝擊。資産證券化還可以改善以間接融資為主的企業融資體制。資産證券化的發展歷史表明,資産證券化作為銀行融資的替代工具,往往在銀行體系出現困難時得到發展,發揮更大的融資作用。正如格林斯潘所説的“後備輪胎”一樣,有助於增強企業及整個經濟系統抵禦金融危機的能力。
  4、利用資産證券化有利於引進外資。有效利用國際資本完善基礎設施、發展國內生産是我國的長期政策。新興市場經濟的成功經驗表明,單純依靠直接投資政策的優惠,通過讓出部分商品市場換取國外資本和技術的傳統模式已經不適應國際資本市場的新趨勢,而資産證券化開闢了除境內引資(B股)市場、海外上市、海外發行債券之外的又一種有意義的證券化引資途徑。
  (二)、在微觀層面上,對於企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資産證券化擴大了企業的融資渠道,提高了融資靈活性。利用發行股票或企業債券融資,企業必須以其全部權益、盈利水平以及企業的整體信用為基礎,要求很高。而利用資産證券化進行融資,只需企業具有能産生未來穩定現金流的資産就可進行。那些按照傳統標準被排斥在資本市場以外的企業,也可借助這一融資工具進行資本運作。
  2、資産證券化可以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通過風險隔離和信用升級,資産證券化可以創造出高於企業自身信用等級的債券。企業待證券化的資産經過評估所得評級比較高時,企業可實現低利率籌集資金。另一方面,企業由於自身信用能力的限制而不能籌集到資金或籌資成本過高,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可以通過資産證券化,提高債券的信用等級,利用信用能力的差別,實現低成本籌資。
  3、資産證券化可以增強資産的流動性、定價效率和透明度。雖然基礎資産本身幾乎不流動或變現能力非常差,但是通過資産證券化,則可以將其轉化成二級市場交易活躍的可流通證券,面向大眾,突破區域限制,同時提高了其定價效率和透明度。
  4、改善我國商業銀行的運營狀況急需發展資産證券化。由於歷史等原因,我國商業銀行特別是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背負沉重的不良資産,嚴重影響了其自身發展,也制約了改革的深化和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通過資産證券化,將部分信貸資産和負債同時移到資産負債表外,可以提高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盤活存量信貸資産。通過期限結構設計,資産證券化可以滿足資産和負債的匹配,消解由銀行系統短期負債和長期貸款資産不匹配而可能引起的金融危機,這對於缺乏衍生産品的中國尤其重要。對於一般企業,資産證券化同樣有助於消解其資産與負債的錯配結構,增強企業抵禦風險的能力。
  總之,21世紀的中國已經進入到資産證券化的時代,對於機構和個人來説都是一次財富重新分配的機遇,誰也不例外,除非你不想讓財富保值增值.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