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9-04-17 作者:尹中立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
|
|
4月13日公布的第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明確&&“要認真落實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這説明股票市場一直擔心的貨幣政策收緊的傳聞和推測再次被化解,當日股市衝破2500點關口,表達該擔心解除後的喜悅。 但是,筆者對此深表擔憂。在實體經濟不景氣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盈利越來越差,而股市僅因為市場上資金氾濫而上漲的話,這樣的股價上漲是虛漲,是泡沫的膨脹。更需要關注的是,如果這輪股市上漲的確是由信貸資金推動的話,其危害遠遠大於2006年、2007年的股價泡沫。
由次貸危機導致的全球金融危機,直接的導火索就是廉價資金,2001年美聯儲在新經濟泡沫破滅及恐怖襲擊的打擊下將利率下調到歷史低點,這是次貸大幅度增長的直接原因,由此産生的資産泡沫讓全球經濟遭受重大打擊,這是我們必須汲取的教訓。 2005年至2007年,我國的資産泡沫膨脹速度也十分迅速,3年時間裏股市最大漲幅超過500%,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的房價上漲超過200%。這些泡沫在2008年幾乎同時破滅,但並沒有對社會造成重大衝擊,由此,讓不少人産生了麻痹的心理,認為資産價格大幅度下跌並不可怕。 筆者以為,剛剛過去了的我國股市泡沫破滅之所以對我國經濟及社會沒有産生重大衝擊,最重要的原因是信貸資金沒有大規模進入股市。儘管2006年、2007年不斷有增量資金進入股市,但主要是居民的儲蓄資金。大多數居民是通過買基金的方式間接進入股市的。由於大多是自有資金,只要堅持持有就不會出現血本無歸的結局。因此,即使出現了股市的大幅度下跌,也不會出現大規模的企業破産和個人無家可歸的情況。 80年前的大蕭條之所以讓美國經濟陷入崩潰,最主要的教訓就是商業銀行與資本市場沒有防火墻。當企業和個人通過負債來投資時,危機遲早要出現,因為一旦資産價格大幅度下跌,這些企業和個人陷入破産困境,在他們資産快速減少的同時,其負債並不會同時減少。於是,銀行的壞賬激增,大量銀行破産。在隨後的經濟恢復中,即使中央銀行試圖向經濟體系注入資金,但企業及個人為了還債,並不願意增加貸款,反而不斷減少負債。此時的企業行為開始轉為負債最小化而不是利潤最大化。只有當企業將因泡沫破滅而毀壞的資産負債表恢復到正常狀態,經濟才真正恢復到正常狀態,其需要漫長的時間。美國在大蕭條時期,就花了10多年時間才讓經濟擺脫困境。 我們應該慶幸發生在我國的股市泡沫沒有讓銀行信貸資金捲進來,但時下的有些做法讓筆者十分擔憂:在出口不可能恢復的情況下,實體經濟無須大量資金,此時將銀行的銀根放得太松將驅使大量信貸資金進入股市。3月份1.89萬億的信貸增量已經看到了信貸資金進入股市的端倪,如果等大量信貸資金進入股市之後再收緊銀根則悔之晚矣!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