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奧巴馬可能會不習慣今年的G20峰會——從來沒有如此密集和眾多的質疑美國的聲音。一貫由美國主導的G20峰會正在面臨新變化,對於奧巴馬而言,除了要應對美國國內經濟頹勢外,國際上對美元地位的質疑也使得這位新總統不能掉以輕心。
實際上,恢復美元的強勢地位和搞好美國國內經濟,基本是一回事。信用貨幣、尤其是主權國家的信用貨幣在佈雷頓森林體系之後,就一直是其國內經濟實力的綜合反映。簡單説,如果一個國家的經濟不行,比如像津巴布韋那樣,那麼即便在貨幣上多印10個零,弄出一堆面值一億的貨幣,其價值跟衞生紙也差不多。因為人們持有貨幣並不是最終的目的(當然不排除一些收藏者有特殊愛好),貨幣是用來交換其他東西的。在國際市場上,美元最終就是用來交換美國的東西,不管是《花花公子》雜誌、星巴克咖啡還是飛機大炮,總之美元對應的是美國的“一籃子商品”。 在明確了這一點後,目前美國的經濟不景氣又意味着什麼呢?事實上是説美元對應的“籃子”裏沒有那麼多商品了。這一切為什麼會發生呢?或者説之前印刷的美元怎麼就不值錢了呢?這是因為很大一部分之前印刷的美元並沒有被用於“生産”,而是用於“消費”了。舉個簡單的例子,美國之前向中國進口數量巨大的玩具,印刷出來的美元購買了玩具用於“消費”,而這部分美元由於中國的結匯制度,跑到了中國的外匯儲備裏。這樣,通過包括玩具在內的一系列商品和服務的購買,美元跑到了他國的外匯儲備裏,而美國購買回來的一系列商品和服務並沒有被用在美國本土進行生産,而是用於消費。這樣一來,美元印得多但生産搞得少,使得兩者對應的比值差距越來越大。因此就出現了所謂美元不值錢的現象。 但不可否認的是,美元目前還是最重要的國際儲備貨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08年的數據顯示,在已公開的外匯儲備中,美元佔65%。與2001年的73%相比,比例已有所下滑,但美元作為主要儲備貨幣的地位並沒有動搖。因此,對內憂外患的奧巴馬政府而言,多印美元恐怕還是最好的選擇。其理由是借由現在印發的美元刺激美國經濟,使得美國經濟能盡快走出困境,這樣美國的經濟好轉又會帶動美元地位的上升,只要現在多印美元的成本能夠被將來經濟好轉的收益所彌補,這樣的政策就是可取的。 仔細想想,除了多印美元之外,奧巴馬政府還有更好的選擇麼?恐怕沒有。目前美聯儲的利率已經接近零利率,貨幣政策沒空間。而財政政策要對美國經濟進行刺激,就是投入大量的錢。美國財政處於赤字狀態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所以財政要掏錢,就只能印錢。對奧巴馬政府來説,這恐怕是一個不得不做的選擇,也是目前條件下最好的選擇了,只要多印的美元能確保帶來如期的經濟好轉。 至於這種期待能不能最終實現,則是另外一回事情;至於大力印刷美元對其他國家乃至對全球金融體系會不會産生負面影響,也是另外一回事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