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衝擊下的亞洲風險
    2009-03-23    華民    來源:東方早報

  亞洲是本輪危機的重災區嗎?從表面上看似乎不是,因為亞洲持有美國有毒的金融資産數量十分有限,亞洲大部分國家還存在金融管制,它們或多或少起到了防火墻的作用。但是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因為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危機傳染的渠道大大地增加了。除了直接的債權與股權損益之外,危機還可以通過貨幣渠道、資金渠道和商品渠道在全球蔓延和擴散。不僅如此,只要我們對亞洲國家的經濟增長模式加以剖析,就可以發現,亞洲國家不僅不能在這場危機中獨善其身,而且在事實上已成為受到危機巨大衝擊和嚴重傷害的地區。
  亞洲國家大都是出口導向型的國家,亞洲國家選擇這樣的經濟增長模式完全出於無奈。出口導向型的經濟增長模式是經濟不發展的必然結果。既然如此,亞洲國家當然就沒有理由在目前的情況下放棄這樣的增長模式。然而問題就在於,在這樣的增長模式下,亞洲將會面臨怎樣的風險呢?如果做一個簡單的概括,大致上會面臨以下風險:
  第一,是對美國出口的高度依賴。儘管國際自由貿易體系一直在發展,但是,國際市場的實際空間仍然是有限的,這是因為全球統一的大市場受到了區域主義的分割。比如歐盟的發展就使得歐洲市場變得越來越內部化。正因為如此,亞洲國家就不得不高度依賴於美國這個世界最大的順差市場。
  第二,是對美元的高度依賴。對美國出口的依賴與長期的順差貿易,使得亞洲國家積累了大量的美元儲備,並導致本幣成為一種被參透的貨幣,即大量的貨幣供給來源於外匯佔款發行。因此,從貨幣結構上看,亞洲國家實際上處在美元區內,並不具備獨立的貨幣定價權。
  第三,是對美國金融的高度依賴。為了趕超先進的工業化國家,亞洲國家大都採取了主辦銀行制度來動員和配置有限的金融資源,從而扼制了金融市場的發展,以致當經濟增長、貿易順差和儲備增加時,不能有效地使用這些金融資源,而只能通過購買各種各樣的美元資産來保值和增值,從而導致亞洲國家對美國金融的高度依賴。
  因為有了以上三種依賴,亞洲國家的經濟周期便逐漸與美國趨於同步化,以致美國經濟的任何變化都會迅速地傳導到大多數亞洲國家。在本次危機發生之前,美國經濟周期波動主要是通過商品渠道與貨幣渠道傳遞到亞洲國家的。但是,這次危機的情況有所不同,因為危機發生在經濟全球化和國際金融市場高度一體化的時代,所以,不僅危機的傳遞渠道增加了,而且其傳遞過程中的衝擊力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新增加的傳遞渠道就是資産價格渠道,而危機的衝擊力之所以會變得無比巨大,就是因為在渠道增加的同時,資本的流動性也因為經濟全球化與國際金融市場一體化而大大增加了。正因為如此,今天的亞洲正在同時面臨三個方面的衝擊:第一,是來自於金融渠道的衝擊,即由美國資産價格的持續下跌而導致的亞洲海外資産的嚴重縮水與國內資産價格暴跌的衝擊;第二,是來自於貨幣渠道的衝擊,即美元的持續降息和貶值造成的亞洲國家貨幣被迫升值的衝擊(少數國家則因經不住打擊已經出現了本幣對美元大幅貶值的現象);第三,是來自於商品渠道的衝擊,即美國次貸危機後,美國居民需求大幅下降所造成的、對亞洲商品進口需求的驟降。面對這樣三個方面的衝擊,亞洲事實上已經成為本次危機的重要受害者。
  面對危機的衝擊,亞洲應當如何應對呢?首先,我們必須接受亞洲國家並非世界經濟增長中的主導國家這一事實;其次,我們還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亞洲事實上處在美元區內;最後,我們還必須承認亞洲國家的經濟仍然處在內需不足以平衡産出的發展階段。只有承認以上三個事實,也就是所謂的約束條件,我們才能找到應對危機的有效方法。
  從這樣三個約束條件出發,從短期來看,亞洲國家的當務之急就是:加強對資本流動的控制,防止資本外逃帶來貨幣與金融危機;穩定國內資産價格,防止資産負債表的進一步惡化;穩定匯率、保持利率平價、調整稅率平價,保持出口暢通,防止基本面的進一步惡化;參與美國救市,確保存量美元儲備的安全。從長期來看,亞洲國家由於面臨內需不足的約束,貿易失衡的調整實際上是沒有彈性的,因此堅持貿易促進的政策仍然是必需的,並且還應當與世界各國一道,堅決反對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從亞洲國家在貨幣與金融上高度從屬於美國的事實出發,理性的選擇應當是與國際社會一道,迫使美國控制美元的發行數量,其方法就是敦促美國大幅削減其財政赤字;最後,亞洲國家可以做的事情是加強區域合作,盡可能地發掘亞洲地區內部的增長潛力。
  總之,對於一個發展中的亞洲來説,其基本的策略應當是:繼續搭美國和美元的便車,更加充分和有效地推進市場力量的發展,以及有利於市場發展、並可降低外來衝擊的政府干預。

  相關稿件
中國的戰略是驅除亞洲迷茫的關鍵 2009-03-23
“亞洲之路”寶船起航 2009-03-18
RBS出售亞洲業務 將保留中國區70%的業務 2009-03-17
摩通全球招兵 搶亞洲發展商機 2009-03-16
亞洲經濟正趨向穩定的七個跡象 2009-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