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經火爆的工業區少了兩萬人
“以前上下班高峰期走在路上,黑壓壓一片都是人,現在人少了,車也少了。”今天,深圳市車公廟工業區南區管理處經理王佔輝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兩年前,工業區還因為租金高而聞名,不知多少企業托關係找門路想在這裡落戶,而現在這裡的房屋空置率竟高達5%至10%。
1999年,這裡曾叫“天安工業區”,當時多是一些以勞動密集型産業為主的企業。經歷幾年轉型後,這個工業區轉為以高新技術産品研發,特別是軟體開發和服務為主的科技園區,這裡也變成了深圳人熟悉的“天安數碼城”。
這裡以配套完備、交通便利而著稱。幾乎有國內所有的國字號銀行,超市、百貨公司、飯店一應俱全,還有一個派出所專門負責這裡的治安。
從去年開始,這個工業區就有企業開始受到金融風暴的影響。一家電線電纜企業,去年上半年每天的銷售額都在幾萬元以上,到8月後開始下滑,一直到後來每天不到1萬元。
也是從去年9月開始,這裡就出現了空房。“天安有1000家企業,其中租房辦公的企業有近200家,雖然數量少,但每個企業的佔地面積和規模都很大。開始空置率是5%,後來一路飆升到10%。現在在8%左右徘徊。”王佔輝説。
像他一樣着急的還有工業區內的一家超市經理任老闆。3年前,他簽下了萬店通連鎖超市在天安片區的經營權,剛開始,只要到了下班時間,總有一批人涌向這裡,連走道都是滿的。“可現在呢?我把店裏的5名員工辭掉了3名,成天在這裡守着當店員。”任老闆臉衝着門外空落落的街道迷茫地説。最要命的是,今年8月就要到期了,他連成本都還沒收回來。
任老闆認為原因是人變少了。王佔輝從轄區警務室找到的數據是,2008年高峰期,轄區天安數碼城總共有近8萬人,到現在不到6萬人了。
從“招工難”到“找工難”
2月8日上午,從廣東茂名老家返回深圳找工作的小譚一早就來到寶安區群眾藝術館,這裡將有一場免費招聘會舉行。或許是因為星期天的緣故,入場招聘的企業只有30家左右,提供的也大多是保安、服務員、收銀員等服務性崗位。在招聘會現場,小譚仔細地把每家企業的用人需求信息看了一遍。讓她失望的是,她想找的文員崗位只有寥寥一兩個,而且都要求大專以上學歷,這讓只有高中文憑的小譚徹底失去了競爭機會。“再看看吧,要是還不行,就得降低自己的期望值,重新做回服務員,不管怎樣,在深圳還是比在老家掙得多一些”。
20歲出頭的小譚已在深圳工作了4年,飯店服務員、商場促銷員、工廠文員,4年時間裏,她換了好幾份工作。受金融風暴影響,去年12月,她所在的寶安一家電子廠破産關門,小譚失業了。由於臨近春節,她索性回家過年去了。但節後嚴峻的就業形勢讓她始料不及,從招聘會現場出來,她一臉愁容地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説:“去年寶安的工作還很好找,很多大企業都長期招人,現在招人的很多是小公司,而且要求都還不低。”
來自河南駐馬店的楊威也在招聘會現場發呆,他想競聘的財務崗位竟然一個都沒看到。去年3月,楊威從老家來深圳,沒費什麼力氣就在寶安區一家儀器製造企業找到一份審核單據的工作。為了參加另一家公司的錄用考試,去年10月,他辭去了這份工作。“當時覺得辭就辭了,沒什麼可惜的,現在考試沒通過,新的崗位又找不到,想起來真是挺後悔的”。
從招工難到找工難,説起這半年裏人力資源市場的逆轉,深圳鵬程人力資源公司寶安分公司的胡經理感觸頗深。他所在的寶安區是深圳加工製造企業密集區,去年三季度前,來招工的企業還非常多,服裝、電子、玩具等製造企業和外貿行業都是用人大戶,但隨着去年10月金融危機的蔓延,市場形勢一下發生了逆轉,現在是僧多粥少,特別是製造企業的身影基本上看不到了。
一位製鞋廠負責人至今還記得去年此時招工難的“盛景”:當年春節過後,由於招不到合適工人,工廠甚至將送貨車改裝成招聘車流動招聘,既不限制年齡和性別,工資待遇也比以往提高了一兩百元,但還是少有人上門問津。
而深圳市寶安區一家電子廠的老闆劉偉源,去年年初還為招工問題大傷腦筋,儘管委託了好幾家職業介紹所,但效果並不明顯,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去年下半年。
根據勞動部門對職介市場的綜合比對分析,到去年第三季度,深圳缺工數量仍達30萬人,但在第四季度,首次出現了求職人數大於需求人數的情況。
“那時每天都接到20至30家企業委託招工,基本上有50%得不到滿足。”深圳市寶安區內一家最大的人才市場的管理人員張煥斌説,現在企業普遍開始反映,隨着職介成功率的上升,企業招工容易了。
與企業招工更加容易相對應的,是求職者應聘過程遇到的很多“周折”。今年22歲的陳兵傑是河南理工大學的畢業生,在上海工作一年後來到深圳找工作,按説有工作經驗、有學歷的他應該容易找到一份還算理想的工作,但他還是經歷了一次“折騰之旅”。
他坐在深圳市人力資源市場內的液晶滾動屏前看招聘信息,一邊看一邊記。不一會兒,他的眼睛就有點花,只好摘下眼鏡閉會兒眼,旋即又戴上繼續看。滾動屏上有200多家招聘企業,合他心意的卻沒有幾家。
“大多是推銷、保安、營業員這樣的職位,而且寫明了必須長期工作”,從鄭州轉道上海又來到深圳,大年初五就開始找工作。開始是在網上或其他途徑找,有過被騙的經歷後,才開始跑全市的人才和人力資源市場。他指着液晶滾動屏下面不斷更新的求職信息提示對記者説,“你看,有這樣東西的地方才正規”,那裏有諸如“7月1日後,深圳特區內最低工資調整為1000元”之類的信息。
此前,他應聘過一家公司,除提供住宿外,1800元的月工資讓他很動心,當天就拿着行李去報到上班。進了宿舍,他看到自己的鋪位在上鋪,他就問,我可以換到下鋪嗎?聽到的卻是這樣的回答:“等過幾天下鋪的人走了,你就可以換下來了”。
心裏直打鼓的陳兵傑第三天就走了。大年初八,參加完深圳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牛年開展的“春風行動”首場招聘會後,“有兩家企業有初步意向,待遇都不高,一個是電話諮詢員,一個是健身房銷售,現在就看哪家能讓我先上班我就去哪家,先找個工作湊合一下,解決生存問題後再説其他的。”他説,來深圳後漂泊不定的借宿生活讓他覺得必須早點找到工作。“現在我的要求不高,工資能上2000元就行,最好能解決住宿”。
四川青年羅飛以前從事金融行業,想在深圳找一份證券行業的工作。來了後才發現,受金融危機影響,證券行業招聘的單位越來越少,且多為類似電話接線員的崗位,他只好把目光從證券行業轉移。於是,他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每天至少爭取到兩家招聘單位面試。結果,他每天都在深圳各個區跑來跑去,一次從羅湖到福田振華路,他竟然轉了3趟公交車。
用工荒?用工潮?
“説實話,現在我們的心裏也沒底,既怕沒人來,又怕來了人卻找不到工作,這主要是對目前究竟是‘用工荒’還是‘用工潮’難以把握。”2月4日,深圳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一位官員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説。依照往年慣例,節後農民工返崗將有兩個高峰,一個出現在正月初六至十二,另一個出現在元宵節後的兩三天。
現在,即使是在深圳關內的中心城區,也隨處可見餐館或酒店在門前打出的招聘橫幅。天安物業管理公司經理王佔輝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往年他們缺勤雜工這樣的低端崗位時,往往招不到人,即使提高工資也找不到,今年好找多了,一挂出廣告,馬上有人來應聘。
在羅湖區,一些高檔的休閒娛樂中心門可羅雀。晚上,出租車司機在其門前“霸位”拉客的明顯減少。一家以“雄牛”命名的高檔保齡球館,因為效益不佳,一次性裁員27人,後來以停業而告終。
2月2日,深圳市鵬基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的招聘人員一大早就趕到市勞動就業服務大廈“春風行動”招聘現場,他們希望招聘20名小區秩序維護員。“一上午我們才招到3人,主要是來應聘的人不多。”該公司工作人員&&,年後這幾天他們一直在招聘,但都沒招滿。綠景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提供保安一職報酬相對豐厚,前往該公司應聘的人也比較多。但即便如此,該公司負責招聘的工作人員仍然抱怨招人難。
藝車燒烤屋的招聘工作人員介紹,這次他們準備招20名服務員,工資每月1200元,包吃包住。在金融危機的形勢下,他認為這樣的工資並不算低,但奇怪的是,來應聘的人依然很少。
“服務業佔了全部招聘企業的九成,比去年同期多出三成,所提供的崗位數也比去年增加27%,包括司機、保安、餐廳服務員等崗位需求都比較大,但雖然目前參加招聘會的人流量上萬,不少服務業企業仍然抱怨招人難。”
招聘活動主辦方——深圳市鵬程人力資源配置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今年節後招聘情況顯示,第三産業的需求量與去年第四季度數據相比有大幅度提升。製造業需求總量已經到了一個歷史拐點,行業正在從第二産業向第三産業轉移。
據深圳勞動就業部門透露,受市場需求下降和訂單減少影響,去年四季度以來,企業用工需求大幅減少,目前深圳崗位缺口已達10萬左右。為幫助外來務工者解決就業問題,深圳市將在3月底前舉辦300場免費招聘會,預計將提供20余萬個就業崗位,這些崗位涵蓋深圳零售商貿、物業管理、酒店餐飲、金融保險等行業。
本報深圳2月8日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