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華爾街風暴]日本經濟衰退 中國受哪些影響
    2008-12-23        來源:cctv

    外交學院院長助理 江瑞平

    主持人:下午好,歡迎收看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經濟資訊聯播》和《經濟半小時》欄目聯手推出的特別報道《直擊華爾街風暴》,我是主持人芮成鋼。有日本經濟分析人士認為,今年第四季度日本經濟還可能面臨著更嚴重的下滑,2009財年日本經濟可能會出現負增長,日本面對的經濟深淵到底會有多深。今天的演播室請來了外交學院的院長助理、全國日本經濟學會的副會長江瑞平教授,江老師,您好!
   
    江瑞平:你好!
   
    主持人:江老師,我們看到了新聞中提到日本政府用“正在惡化”形容當前的日本經濟,剛才有很多信號、很多數據給我們傳遞的資訊是日本的經濟狀況非常糟糕,同時有一些經濟學家指出,日本經濟的基本面還是非常好,前段時間我也看到日本首相麻生太郎用漢字寫了幾個字,作為自己的執政理念,“風雪育大樹”,在風雪裏育大樹,跟人的感覺是雖然風很大、雪很大,但是日本經濟這棵大樹會在抵禦風險中繼續成長,我們到底應該用什麼樣的心態來看待日本?
   
    江瑞平:這個問題是非常好的問題,我們首先看到日本的政治家是有信心的,但是這個信心是需要有基礎的,我們看到的一些現象,怎樣來評價日本經濟。

    第一,剛才的片子當中非常明確地提到了幾個現象,一個是日本內閣府2002年以來第一次公開用“正在惡化”這樣一個詞匯來評價日本經濟走勢。另外也提到日本股市的急劇低迷,日本企業面臨著非常嚴峻的虧損態勢,還有就是向日本的出口。

    我想有兩點可以充分地讓大家知道日本經濟現在是什麼樣的狀況,第一,從本月初剛公布的日本內閣府官方統計,今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已經連續出現了兩個季度的實體經濟的負增長,按照國際慣例來看,如果一個國家的GDP實際增長率連續兩個季度出現負增長,就意味著這個國家的經濟體已經陷入了周期性的衰退,這是非常重要的信號。

    第二,最近日本內閣府又進一步明確了對本年度,就是本財年的實際經濟體增長率預期,7月份公布,認為2008年度日本實體經濟增長率還可能達到1.3%,但是最新預測認為,日本在2008年的實體經濟增長率可能是負的0.8%,再加上日本的失業狀況,日本的消費低迷等等,這都意味著日本經濟已經不像麻生太郎首相希望的那樣,日本經濟可以在全球經濟衰退中獨樹一幟,實際上已經跟著美國經濟陷入到非常嚴重的衰退當中。
   
    主持人:而且下滑的速度超出很多人的想像。
   
    江瑞平:是的。

    主持人:我們記得在20國峰會的時候,麻生首相還表示,日本要拿出巨資來幫助其他國家衝破困境,甚至提出日本要在新的國際金融秩序裏發揮重要的作用,而且在這個風暴一開始,我們看到日本企業一直沒有停止過抄底華爾街的行為。現在來看,當時的估計太過于樂觀了。

    江瑞平:應該是,尤其是日本政府和日本企業自身,他們最初對這次從美國引發的金融風暴到底會對日本經濟帶來多大的衝擊,沒有一個足夠的估計,這次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狀況,和日本經濟在此前經歷的周期演進的過程有直接關係,我們知道日本經濟從2002年年初開始進入了新一輪的周期擴張過程當中,而且增長到後來似乎更加強勁,至少這次周期性擴張持續的時間,從2002年到目前,應該是將近七年時間已經過去了,這84個月是什麼概念呢?在戰後日本經濟周期史上已經創造了一個周期擴張最長的一個歷史記錄,所以日本政府、日本企業最初的心態是非常好的。

    但是這一輪的日本經濟周期擴張,越是到後來越是靠出口國際市場來帶動性的,伴隨著美國金融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衰退的不斷擴張和深化,也越來越影響到日本國內的經濟走勢,導致日本企業和日本政府越來越感覺到日本經濟已經進入到惡化的狀態。
   
    主持人:剛才我們提到了豐田汽車,豐田汽車的狀況日本經濟的風向標,也是心理上具有很大影響力的數字。一度它的營業額和利潤已經超過了底特律三大汽車巨頭的總和。現在它出現了虧損的預期,對明天開盤的日本股市會不會産生比較大的心理上的打擊。
   
    江瑞平:説到日本股市,屢次受到非常巨大的衝擊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所以我想即便明天開盤的話,日本股市還會出現一些大的振蕩,但是不會造成超出人的預期的巨大波動,股民的心理承受力已經足夠了。當然豐田這樣的龐然大物在日本經濟當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尤其對實體經濟而言更是如此,豐田出現這種情況,也意味著類似的日本制造業已經陷入了非常嚴重的經營困難或者困境當中。
   
    主持人:中國和日本是戰略友好的貿易夥伴,中國市場對日本非常重要,日本對中國也非常重要。我們此時此刻,中央電視臺大多數的電視設備,從錄影機到編輯機都是日本生産的,您覺得如果日本經濟持續走壞,對中國經濟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江瑞平:我想可能是幾個層面的問題,剛才你提到的主要是中國從日本進口,或者是消費日本生産的産品,我們受到影響。我想更重要的是兩個方面,一個是中國對日本的出口,對日貿易佔到了中國貿易總量的10%左右,日本到目前為止還是我們的第三大貿易夥伴,日本經濟陷入衰退,它的市場會萎縮,它的進口會減少,中國對日出口也會受到直接的影響,這樣的一個負面影響,應該説是中國經濟第一要關注的消極影響。

    第二,剛才提到的以豐田代表的日本制造業也出現了非常嚴重的經營困境或者説衰退的徵象,日本還是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主要來源國,豐田代表的日本企業在國內遇到了經營困難,也會影響到它的對外投資和對外業務,這樣的話,日本企業的對華直接投資也會受到很大的衝擊和影響。日本作為中國的第三大貿易夥伴,也是主要的投資來源地,日本經濟形勢的惡化對中國經濟産生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
   
    主持人:本月的早些時候也召開了中日韓的經濟峰會,會上也提出了三國關于聯手應對金融危機的宣言。您覺得在危機的時候,我們老説企業要互相抱團取暖,中日韓作為東北亞的三角,有沒有可能也實現抱團取暖的形式?
   
    江瑞平:這種可能性正在成為現實,中日韓三國,有中日韓三國的中央政府已經從多個層面上密切地通過合作,尤其在金融層面通過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的經濟危機和經濟衰退,中日韓還有很多地方是共同的,或者説利益和風險是共同的,首先比如説中日韓都是擁有巨額外匯儲備,在外匯儲備中,美元佔有非常大的比重,美元投資主要是投向美國國債代表的有價證券,這種情況之下,美國經濟出現的問題,對中日韓三國造成的負面影響都是一樣的,加上美元貶值,對韓國、對日本、對中國都是一樣的。在這種情況下,中日韓作為共同受到這次全球經濟金融衰退影響的重要的東北亞經濟體,必須聯手,共同應對。

    主持人:江老師,有人説韓國在這次金融危機中受的影響遠遠大于日本,韓國的經濟如果沒有特別奇跡般的恢復,可能給韓國經濟一個致命的打擊,您覺得呢?
   
    江瑞平:您剛才提到奇跡兩個字,我想對韓國經濟的評價是非常準確的,韓國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在戰後的經濟增長中創造了很多奇跡,但是在十年以前,在97、98年金融危機當中,韓國經濟遭受了一次重創,出現了經濟的負增長,沒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援助,韓國經濟是很難恢復的。到現在,好不容易恢復起來了,最近兩年經濟形勢還是不錯的,但是和日本經濟相比有兩個致命缺陷,一個是它的經濟增長對外需的依存度比日本高很多,包括對中國市場的依存度。
 
    第二,它的對外直接投資的迅速發展導致國內産業空心化問題非常嚴重,這意味著韓國經濟好不容易走出上次金融危機當中的緩慢的經濟恢復過程中存在著先天的缺陷,在這種情況下,遇到了全球金融經濟的衰退,韓國經濟面臨的問題在中日韓三國當中,韓國是最嚴重的。目前韓國一些的大企業已經出現了非常嚴重的經營困難,包括作為一種對策,出現了大批的裁員,包括韓國的國有企業也提出了裁員計劃,這已經非常明顯地意味著韓國經濟已經陷入到了一次非常嚴重的困境當中。
   
    主持人:所有跟韓國的企業打交道的中國公司或者中國的經濟從業人員應該做好什麼樣的準備?
   
    江瑞平:我想包括韓國企業在華的經營,在韓資企業裏就業的中國的勞動力,都應該對韓國經濟包括韓國企業面臨的經營困難,給我們中國帶來的消極影響也要足夠地重視,有幾點是最值得關注的。

    首先,對韓國出口的中國企業一定要考慮到韓國同樣作為中國主要的貿易夥伴,韓國經濟的衰退會對中國企業的出口造成很大的衝擊。

    第二,在韓資企業就業的中國的資勞動者,一定要做好足夠的調整,甚至是被裁減的心理準備,因為韓資企業面臨這樣的困難,不通過這樣一些方式的,是很難得到明顯的緩解。

    第三,中國的消費者,剛才您提到,日本的産品在中國市場上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包括消費品,實際上韓國的産品在中國的消費市場上的影響力在迅速提升,這樣的韓資企業面臨這樣的困難,可能對中國的消費者來講,也會造成一些衝擊和影響。
   
    主持人:我們看到各個國家都紛紛在降價促銷,拉動自己國家的消費,這對于中國制造來説,明年可能會面臨什麼樣的新要求,是不是物美價廉的中國制造機會會更多?
   
    江瑞平:應該是這樣的,當前的經濟衰退,西方家庭的收支平衡很有壓力,在這種情況下,歐美對中國的物美價廉的商品可能也是比較好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對提升中國出口競爭力會産生非常積極的效果。
   
    主持人:但是也有人説,雖然中國的産品物美價廉,但是量上還是會受影響,比如説別人以前買中國的襪子比較廉價,買兩打,24雙,現在可能就買一打或者半打。
   
    江瑞平:是這樣的,這就是比較的問題,一方面人們的消費向低層次消費品集中的話,像剛才講的,會促進中國的出口。另外,消費總量在下降,消費總水準在下降,中國的出口也會因此受到負面的影響。
   
    主持人:這給我們提出一個要求,最近很多經濟學家都在爭論,中國未來的十年二十年的發展,我們中國的方向應該是什麼?像樊綱這樣的經濟學家就説,我們不能盲目地追求趕超這種概念,還要踏踏實實地去想,我們還要繼續生産這些物美價廉的産品。但也有的經濟學家説我們要抓住這個機會,抓緊時間,趁外部壓力加大的時候,趕緊調整産業結構,把中國品牌做起來,您更傾向于哪種觀點呢?
   
    江瑞平:不同的經濟學家有不同的角度,我們今天重點的是探討日本經濟的問題,日本在整個戰後的經濟發展史上有很多值得借鑒的經驗和教訓,比如説到經濟增長,日本在半個世紀之前的20世紀五六十年代,實體經濟增長率和目前的中國可有一比,這也是被稱之為日本經濟奇跡的,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日本經濟的運作和發展,內部也存在著很多問題,而且這些問題在不斷積累和惡化,于是到了第一次衝擊的時候,日本經濟就遭遇了戰後空前嚴重的、比其他國家更嚴重的經濟衝擊。但是在此之後,日本感覺到它必須在關注成長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要調整和優化國內的經濟結構和産業結構。
    對中國經濟來講的話,我們經歷了三十年的高增長,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不能回避的一些問題是存在的,也是在積累的,在這種情況下,我想機遇和挑戰是共存的,我們怎樣看待這樣一個機遇、這樣一個狀態,如果我們在一個經濟狀況非常好的、市場需求非常高漲的情況之下要做産品結構和調整經濟結構是非常困難的,現在這個情況,逼迫我們的企業和我們的經濟主體必須採取有力的措施,調整我們的經濟結構……

  相關稿件
[直擊華爾街風暴]全球經濟需要重新平衡 2008-12-22
[直擊華爾街風暴]油價繼續下降 歐佩克有可能繼續採取措施 2008-12-19
[直擊華爾街風暴]麥道夫騙局曝光:華爾街內還能相信誰? 2008-12-16
[直擊華爾街風暴]如何穩定資本市場 保證民生需求 2008-12-11
[直擊華爾街風暴]我們宏觀經濟的數據是滯後的 2008-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