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解決體制問題食品安全有點難
    2008-12-19        來源:中山日報

    衛生部近日印發了《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品種名單(第一批)》,常見的腐竹、粉絲等數十種食物,均是可能被添加非食用物質的高危産品。而中山市藥監部門提醒,從12月15日起至2009年1月10日為專項整治自查自糾階段,各食品和食品添加劑生産加工企業、銷售單位以及餐飲經營單位應當按照要求開展自查。一經發現,將依法從嚴查處。

    近年來的“大頭娃娃”事件、蘇丹紅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等,讓人不寒而栗,人們甚至不再抬頭問天:我們還能吃什麼?而是説“既然什麼都有毒,防不勝防,不如以毒攻毒,什麼都吃”。是啊,人們都知道“病從口入”,可控制起來容易嗎?
    長期以來,食品消費領域存在的各種安全問題極大困擾了民生,其背後諸多行業管理的體制弊端不言而喻。人們總會説,為了自身健康,要盡量選用規模比較大的生産廠家的産品,由于這些廠家的規模大,政府職能部門對他們的監管會比較嚴格,這些廠家也不會濫用食品原料。而在一些小規模的不法食品企業中,工業染料蘇丹紅非法使用、蔬菜過量使用農藥、麵粉添加增白劑、工業染料充當食品添加劑使用等,讓危害身體健康的食品不時流向市場。
    “大的生産廠家”與“小規模的不法食品企業”兩者間的對比,無不尖銳地道出了諸多行業管理的體制弊端問題。説了這麼多,人們關注衛生部出臺的新法規值也就不足為奇了。其實法規內容是什麼,相關管理部門如何執法,抓到後會怎麼樣等,老百姓並不關心,他們在意的是這些法規是否真正能保證餐桌上的食物安全?
    一些專家説得好,要想解決食品安全衛生問題,首先就是一個科學、合理界定和劃分管理權責的問題,只有較為徹底地解決了多頭管理體制中的權責交叉和利益衝突問題,當前消費和市場監管中的效率低下、推諉扯皮等現象才能夠得到較好的改善。鐘南山院士曾建議擴大食品藥品管理局職權,確定相對獨立、固定的機構,以確立食品安全的問責對象。也就是説,食品安全衛生到底誰來管,最終出了事就由誰來負責。我認為這個建議值得參考。
    發達國家近年來紛紛建立了從源頭治理到最終消費的監控體係,對提高食品品質安全十分有效。而在實施源頭治理方面,我國目前所掌握的科學數據尚不充分,缺少覆蓋全行業的指導原則和評價標準。既然“不充分”,相關部門“搞充分”了什麼呢?
    還是那句話,安全是百姓最基本的需求,因此,我們的相關部門別説“不關我的事”、“不該我負責”。法規制度都是死的,而如何認真實施、不扯皮推諉才是重要的。另外,重視食品安全不能停留在口頭,把食品安全納入考核,要做就得做到位,要做就得做到底。

  相關稿件
國外食品安全立法現狀 2008-12-18
【背景】近期世界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掃描 2008-12-18
陳潔:把食品添加劑認為是食品安全事故的罪魁禍首是錯誤觀點。 2008-12-18
曾慶孝:科學理性應對食品安全 2008-12-18
控制食品安全應該常態化 2008-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