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食品“亂添加”沉疴當用猛藥
    2008-12-17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各類觸目驚心的食品“亂添加”現象,已令人們忍無可忍。為打擊這些現象,從明日起,衛生部等9部門將組成專項整治領導小組,針對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等問題,開展為期4個月的專項整治行動。
  從食品添加劑引發的諸多食品安全事故,乃至出現一些重大食品安全危機的情況來看,此次政府多個部門合力行動,當然是必要之舉。這種短時間、集中的整治行動,儘管難以一下子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但由於整治的力度甚大,作用不容低估。
  近年來,因為添加劑引發的食品安全事故屢屢為媒體曝光。這些事件之所以備受社會重視,蓋緣于原本並不起眼的添加劑與民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通過輿論的曝光,一些民眾猛然發現,那些違規違法使用或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可能導致相當嚴重的後果。
  後果的嚴重性已在此前許多食品安全事故中得到了淋漓的體現。包括蘇丹紅、瘦肉精、吊白塊,以及最近的三聚氰胺等非法添加劑,不僅引得輿論譁然,更直接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由食品添加劑非法使用或濫用所産生的亂象,已經到了非密切關注,且非嚴厲打擊不可的地步了。
  食品添加劑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非法使用;二是濫用。兩者的含義不盡相同,前者指的是食品中添加了不能進入合法使用的添加劑目錄的材料,包括一些工業原料,危害性極大;後者則指的是添加劑的超標、超範圍使用等問題,儘管添加劑本身符合法律規定,但由於用量與範圍的不當,結果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
  毫無疑問,這兩種問題,都將是本次專項整治行動所需解決的,尤其是前者,即違法添加非使用物質的行為,更將被嚴厲打擊。從“審計風暴”、“環保風暴”等專項行動所帶給人們的驚喜來看,有理由期待,針對食品“亂添加”問題的專項整治行動,也將收到良好的效果。
  根據安排,此次整治行動主要分成三個階段:一是行業的自查自糾;二是全面清理整頓和鞏固成果;三是健全長效機制。這些安排,其實也包含了專項行動的手段,即通過行業本身自律,進行自查,同時,職能部門開展專項打擊,另外還從制度面上加以規範和完善,以求實現標本兼治的效果。
  不難發現,以往發生的不少由添加劑引發的食品安全事故中,企業往往是肇事者或參與肇事者,而行業協會多半缺少作為,漠然置之。整治行動將行業自查的作用擺在第一階段,正是基於從源頭抓起的理念。企業若缺少了對法的尊重,對社會責任的尊重,對民眾健康的尊重,單靠外力的干預與打擊,效果總歸會打折扣。而要求行業自查,其實也在倒逼一些不作為的行業協會迷途知返,不應只顧著利益卻忽略了責任與義務。
  以政府部門為主體對添加劑問題進行全面清理整頓,這對於當前問題迭出的食品行業來説,無疑十分必要。以往經驗一再證明,若沒有強有力的外部打擊力量和監督力量,僅僅依賴企業和行業自身的反省,是無法在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沉疴當用猛藥,這句話形象説明了出重拳出擊的必要性。
  進一步看,要想在食品添加劑問題上求得“長治久安”,一個核心的問題還在於監管制度的完善,特別是食品添加劑生産許可制度,應當得到明確的迅速的落實。如此,少數企業方無法游離于模糊地帶。沒有獲得生産許可證者,當然都會容易現出原形。
  因此,從理論上説,如果這次專項整治行動三個階段的任務都能得到很好地完成,則由食品添加劑引致的諸多亂象,必會有一個較好的解決。當然,應該認識到,解決這個問題,將是一個系統性的社會工程,需要假以時日。4個月的整治時間,僅僅是解決食品添加劑問題的一個開始。
  食品添加劑專項行動,目標是諸多的“亂添加”行為。“亂”字既可解釋為非法,也可解釋為“濫”,其實,“亂”字的意思還須拓寬。一些食品添加劑標識不符規範,是一種亂;添加劑超範圍超劑量使用,也是一種亂;同時,一些用於著色的添加劑,更要看看有多少實際意義,若僅僅為了産品好看,而置民眾健康于不顧,也當在整治之列。

  相關稿件
衛生部等部門公布首批違法的食品添加劑品種名單 2008-12-17
首批《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品種名單》 2008-12-17
內銷食品何日擺脫“次國民待遇”? 2008-12-17
有些不安全食品對兒童的傷害不可逆 2008-12-17
專家提醒保健食品姓“食”不姓“藥” 2008-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