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華爾街風暴]麥道夫騙局曝光:華爾街內還能相信誰?
    2008-12-16        來源:cctv

    《環球財經》雜志總編 向松柞

  主持人:我們看到麥道夫詐騙案的衝擊波在短短的幾天裏迅速擴大,但是人們同時也充滿了疑惑,一個擁有納斯達克前主席身份的投資高手,一種並不新鮮的欺騙手段,一大群具有豐富專業經驗的國際金融機構,這起詐騙案當中一切不可能的因素,以最不可思議的方式在華爾街上演。今天走進我們演播室的是《環球財經》雜志的總編向松柞先生,向老師你好。

  向松柞:你好。

  主持人:真的是屋漏又遭連夜雨,您覺得這起詐騙案的曝光對已經非常脆弱的美國的金融界會不會又是一個非常可怕的打擊。

  向松柞:非常可怕的打擊,總的來講不是特別大,總管管理的資産是500萬美金,現在估算固定損失應該超過100億美金,在金融界這麼重大的損失裏100億美金不算什麼,但是這次最根本的問題是對人們的心理造成了一次非常致命的打擊,這次金融危機最大的特點是一次一次曝出來的事件,一次一次衝掉人們原來預想的心理底線被擊破了。這次心理底線是什麼?麥道夫是一個非常資深的、老資格的,可以説是跟巴非特等著名的投資者是在同一個級別的人,是最值得信賴的投資管理者,但是他原來是個大騙子,而且他騙的人都是世界上最定級的人、最定級的機構,包括匯豐銀行、諾貝爾獎獲得者、大導演斯皮爾伯格,這使得全世界覺得華爾街這個金融體係誰還能相信誰?

  主持人:麥道夫都不能相信我們還能相信誰?

  向松柞:過去有一句話現在這個世界上誰怕誰,可能這個話要改一下,就是現在這個世界上究竟誰信誰,這是一個根本的心理底線,如果沒有這個底線做基礎,沒有相信做基礎,整個金融體係你可以想像後果是多麼慘烈。

  主持人:麥道夫是一種象徵,象徵一種信任,一種權威,這個偶像在一瞬間就被敲碎了。

  向松柞:因為他本人做投資已經有40年的歷史,擔任過納斯達克交易所的主席,這個交易所主席就相當于我們的深交所、上交所主席,這是非常重要的職位,在全國的資本市場裏,納斯達克無論在美國還是全世界,都是非常重要的機構,做過主席的人,而且他在做投資的時候從來不到外面找人,很多時候是投資者找到府,請他管理基金,結果最後發現他是個大騙子。

  主持人:這種騙局的背後,是不是進一步暴露出金融監管的問題。

  向松柞:這次深刻暴露了華爾街整個金融模式的問題,第一個層面就是監管,對衝基金過去沒有監管,或者説監管是非常脆弱的,這些投資者準備要起訴ICEC,為什麼你們對他沒有任何監管?應該到ICEC做一些披露,它的投資組合,它的特例優先進行披露,但是現在發現它的披露完全是不合適的,對衝基金還不是麥道夫這個基金,麥道夫的基金叫做對衝基金的基金,就是先把錢給對衝基金,對衝基金再把錢給他管理,所以他是基金的基金,屬于最高層次的基金,實際上沒有監管,完全是基于個人的信用,這下崩潰了,這是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就是更深層的問題,人們現在講我要分散風險、降低風險,我要把投資組合做得多麼好,對衝基金本身介紹取得高回報,而且能夠分擔風險,然後把錢賣到國際上所謂的對衝基金的基金去分擔風險,後來發現風險不僅沒有降低反而更大了,這是整個金融體係在華爾街最根本性的挑戰,必須回答這個問題。

  主持人:麥道夫這次的案件暴露了一個非常可怕的問題,就是信用,信用是美國整個資本主義制度的基石,這次矛頭直指基石,當信用被打破之後,整個體制會往什麼方向運轉?

  向松柞:麥道夫這個事暴露以後,我想起一句話:“歷史經常非常驚人的相似,歷史經常非常驚人的重演。”其實這種騙局大大小小,他這是非常大的一次,這個騙局背後如果歸結為人性就是一種貪婪,為什麼人們會如此貪婪?當人們用非常貪婪,無限度的追求高回報的時候,那些制度是沒有用的。我舉個例子,麥道夫這個事讓我想起雷曼破産的事件,有一個貨幣市場基金跌破了面值,這是在歷史上很少見的,使得美國的貨幣市場完全凍結。為什麼會跌破面值?這個人也是要追求高回報,本來以前的投資策略只是投三個月的美國國債,三個月的國債是非常安全的,後來他發現他的基金回報趕不上他的競爭對手,所以冒險買了很多商業票據,買了很多雷曼發行的債券,最終導致他跌破面值。如果一個人沒有克制,一個金融體係如果不是建立在人們克制的基礎上,説話的信用最後都會被衝破,這是非常大的問題。再一個是政府監管的缺失,必須要確定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必須用法律強制手段讓人們去克制。這兩個基金,還有很多的基金,都是因為無限度的追求回報,背後的投資者不斷在鞭策他們,有沒有高回報?如果你對手的回報比你高,我就把錢從你這兒撤走投到另外的基金去,所以這種人性的貪婪,最終會把所有信用的基礎摧毀。必須要回到人的根本上,我們今後需要什麼樣的賺錢模式?

  主持人:説到這裏就會想起對衝基金本身的模式,如果説華爾街金融風暴開始矛頭指向的是投資銀行家們,這次麥道夫事件是把矛頭直接指向了對衝基金的基金經理。我自己也認識基金經理,他們的生活方式跟那些銀行家一樣,都是坐著私人飛機打高爾夫的人,他們對于財富的追求確實像鯊魚嗜血一樣猛烈,這次的事件對整個對衝基金行業、這種商業模式提出了質疑。

  向松柞:今年對衝基金損失是非常慘重,僅僅11月份一個月,最新的統計數據,全球的對衝基金虧損接近700億美金,在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進行對衝的,這種基金的損失差不多接近50%,這是損失最大的。這次麥道夫號稱對衝基金的基金,其中最大的投資者是FGD,今年5月份在天津召開了全球對衝基金的峰會,是FGD主辦的,FGD多次想在中國開展業務,比如在證監會都做過演示,介紹他們的業務。現在他們必須要反思了,這種營業模式,這種賺錢方式到底能不能持久?不僅基金損失,很多投資者無限損失,比如麥道夫會使得很多富人全部完蛋。

  主持人:向老師,我在想會不會這次的詐騙案暴露會導致全球所有的對衝基金面臨大規模虧損,導致流動性進一步緊縮?

  向松柞:這是肯定的,實際上麥道夫這個案子爆發之前,很多基金就已經面臨這個問題了。我舉個例子,高盛汽車有一個基金,這個基金最高管理資産是150億美金,現在不斷有投資者贖回這個資産,預計到今年年底,這150億資産變成只有60億,至少有90億被贖回。麥道夫這個事暴露出來之後,我相信世界上會有很多的對衝基金,還有其他基金都會面臨被贖回,基金沒有錢,可能要破産,可能要清盤,銀行不會有任何的動機和膽量再去向這些基金融資,所以全球流動性會進一步收縮,這次的金融危機已經是非常厚厚的雪上面再加上了一層嚴重的霜。

  主持人:又給美國政府印鈔票、搞通脹施加了壓力。

  向松柞: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印鈔票也不管用,比如説麥道夫這個案子出來之後,美國政府是沒有精力去救他的,會讓麥道夫這個事兜底,美國民眾也不會答應,所以我覺得這是非常麻煩的問題。這個問題給人們敲響的警鐘絕不亞于雷曼出的問題,究竟我們的金融體係出現了什麼問題?比如衍生工具要不要做?比如説對衝基金和其他的衍生工具讓人眼花繚亂,外人根本搞不清楚這些基金要不要發展。我個人長期反對發展這種衍生工具,有人説衍生工具要發展,但要加上監管。美國已經搞了幾十年,誰能夠監管?格力斯通在他的傳記裏説過:“我們美聯儲的官員也是人,我們連華爾街搞的這些衍生工具是怎麼回事都弄不清楚,怎麼去監管它?”我覺得這對全世界都是一個警鐘。另外一個最根本的原因,你發展這些衍生工具,如此復雜的交給我弄,對創造真實財富、改善人們根本生活是一種幫助嗎?我們設想一下,如果沒有麥道夫,沒有這些華爾街的衍生工具,世界會變得更壞還是更美好?

  主持人:這是個哲學的高度。

  向松柞:這是一個必須要考慮的問題。60、70年代以前實際上沒有這些東西的,經濟增長也很快。

  主持人:對中國的金融策略來説是不是要思考兩個問題,第一個不能因噎廢食,不能因為看到可怕的案件或者黑洞,就停止我們金融創新或者金融開放的步伐。另一方面確實要去思考,如果我們監管不了,寧可不創新或者晚一些創新,直到確認有這種監管能力和機制的時候再去推陳出新。

  向松柞:麥道夫這個事情出來之後,特別是這次金融危機出來之後,講這個話已經沒有意義了,我們不要因噎廢食,不要因為華爾街出現問題就停止金融創新的步伐,這個話講得已經沒有意義了。有意義的是什麼?我們必須全面檢討,華爾街究竟哪方面出現問題?金融創新哪方面能創造,哪方面不能創造。金融創新出來以後,監管部門有沒有能力去監管。格力斯通講得很清楚,監管部門的也是人,他們的聰明程度,他們的經驗,他們對市場的了解遠遠不如實際操作的人,這是很現實的問題。我過去也在金融部門工作過,金融部門的人怎麼監管?你如果不能監管,這個事幹脆不讓他們做。最根本的問題發展衍生工具,跟我們真實的經濟增長有沒有根本的關係?這是經濟學家、金融學家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主持人:這個問題現在做出定論還為時過早,中國的金融從業者或者監管人員,首先還是要把華爾街這場金融悲劇停止,因為中國很多的金融從業人員更多是隔岸觀火,對這場危機的成因,對非常復雜的模型,還沒有完全的從理論上、從實踐上徹底的認識到這點。

  向松柞:我們可以回顧一下歷史,其實你看歷史很簡單,特別是50年代到70年代,世界經濟是高速增長的,特別是日本、美國、德國都是經濟高速增長,50年代的GDP的增長速度遠遠高于70年代以後,50年代到70年代沒有什麼衍生工具,外國經濟也沒有。現在我們的外部交易、衍生工具已經是天文數字,比如這次華爾街金融危機,全球金融風暴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是因為這個武器爆炸了,把全球的金融體係炸毀了。給經濟學家提出了非常嚴峻的問題,衍生工具、對衝基金這些眼花繚亂的金融手段對真實的經濟增長有沒有幫助?

  主持人:這其實是一個非常難以回答的問題。

  相關稿件
[直擊華爾街風暴]如何穩定資本市場 保證民生需求 2008-12-11
[直擊華爾街風暴]我們宏觀經濟的數據是滯後的 2008-12-10
[直擊華爾街風暴]投資者該如何正確認識金價劇烈震蕩? 2008-12-09
[直擊華爾街風暴]投資者該如何正確認識金價劇烈震蕩? 2008-12-09
[直擊華爾街風暴]國際油價劇烈波動 中國燃油稅改革萬眾關注 2008-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