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戰略意義上認識燃油稅方案
    2008-12-09    李稻葵    來源:上海證券報

  成品油價稅費改革方案終于出臺了,我覺得這個方案應該講清一個道理,同時建立一個機制。道理是什麼呢?就是要從戰略意義上認識這個方案,要從中國經濟的長期發展認識這個方案。原油與其他産品不一樣,現在我們48%、50%的原油是進口的,為了進口這些原油,我們耗費了大量的軍事、外交和其他商業上的各種各樣的資源,實際上每一升石油還有很多看不見、沒有算進的隱性成本。從長遠來看,如果我們對石油進口份額的依賴進一步上升的話,必然在戰略上和主要的西方國家會形成一種戰略上的競爭關係。美國人會想,我們花費了生命,耗費了上萬億美元的資金,18年來打了科威特、伊拉克兩場戰爭,保障了石油的供給,伊拉克戰爭雖然事實證明是錯誤的,但是憑什麼中國開車的人與美國人以同樣的價格購買石油呢?所以長遠來看,這個事情是不可持續的,必須要從戰略的高度上去認識,必須把我們的燃油稅、汽車消耗從依賴石油逐步轉換過來。
  我認為,我們應該把相當一部分的燃油稅收入,轉到支援可替代能源或者説節能環保的和耗電的汽車上去,這不僅給我們開車族創造福音,為我們的長遠利益服務,以後的車很多都是耗電的了,同時也是為了讓中國能在純電氣車行業方面佔領商機。這個商機美國人已經看清楚了。除了補貼農村之外,我建議拿出1000億的一大部分來補貼低能耗的機車購置,補貼電動汽車的銷售、研發。
  我們是傳統的第三世界國家,是石油消耗國,進口國,這段時間國際油價持續下跌,而且下跌幅度非常大,短期來看,對我們肯定是利好消息。但是不要忘記,國際油價下降不等于我們的石油成本就降低了,因為還有運輸問題,我們80%的進口石油是通過馬六甲海峽運過來的,那裏不能保證海盜不猖獗,所以問題非常復雜。我們的開車族一定要看到石油有戰略意義,石油問題不可小覷,一定要從長遠角度考慮這個問題。
  從長遠來看,汽車要大力發展,因為汽車不是一般的消費,它不僅能帶來一係列産業的發展,還能增加老百姓生活的機動性、開闊人的眼界,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消費。汽車行業要發展,但是不見得非要靠石油。
  中國過去這麼多年一直對美國有貿易順差,我們賣産品給美國人,美國人沒有把産品運過來,我們獲得了美元,可以買美國的國債券,投資于美國的證券市場,也可以購置美國的房地産或者投資美國的企業,這都是對美國投資。我們已經是美國最大的投資國之一了。
  因為金融危機,美國現在資産價格大幅度縮水,引發了一係列的經濟上的後果,所以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投資,把資産價格撐起來。這也給我們大量的外匯儲備以及我們的未來可能出現的不斷上升的貿易順差提供一個出口,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遇。
  和幾個星期以前相比,世界經濟現在呈現出三大重要的轉折,第一個轉折是從買資産到給銀行注資,第二個轉折是從關注金融轉向關注實體經濟,第三個轉折是從財政唱主角轉向了中央銀行唱主角,全球中央銀行發行的鈔票我估計大概有1.52萬億美元。這段時間,整個世界經濟的管理層和實體經濟的組成部分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還有,奧巴馬正式提名現年47歲的蓋特納出任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財政部長。而蓋特納和他未來的美國政府的經濟管理團隊主要是三個人組成,除了蓋特納,還有白宮的國家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勞倫斯薩默斯,總統經濟顧問克莉絲蒂娜。這個團隊和以前的經濟團隊有根本的不同,是戰略性團隊,是出戰略思維的。這個團隊的組建,未來將對美國新政府在經濟的戰略化方面將會提供一個全新的方式。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