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稅改革算的是長遠賬
    2008-12-09    作者:趙志疆    來源:新民晚報

  發展改革委等部門12月5日公布了《成品油價稅費改革方案(徵求意見稿)》,明確改革方案將于2009年1月1日起實施。這意味著醞釀十多年的燃油稅費改革方案終于揭開了神秘的面紗。

  “徵求意見稿”顯示:政府將取消養路費等六項收費,並逐步有序取消已審批的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在不提高現行成品油價格的前提下,將汽油消費稅單位稅額由每升0.2元提高到1元,柴油由每升0.1元提高到0.8元。同時,還將完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理順成品油價格。
  早在2005年全國兩會期間,當時的財政部領導就曾經透露,“前幾年,我們已經研究決定準備要出臺燃油稅來取代現在的公路養路費。整個的稅收設計方案,包括稅票都準備好了。”遲遲未能出臺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國際上石油價格飛升,在這麼一個價格水準的情況下,我們擔心出臺燃油稅會增加企業的負擔,會影響整個經濟。”
  此次燃油稅改革之聲乍起,有一部分人對改革方案的倉促出臺表示憂慮。回顧當年財政部領導的話,這種擔憂有點多慮了,所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出臺燃油稅不過是在等待一個合適的機會,現在正好趕上“低油價”契機。
  在燃油稅改革方案中,最令公眾關注的內容莫過于消費者的實際負擔會不會增加。就此,新華社以上海為例計算出了車主的“盈虧臨界點”:假設普通家用轎車每百公里耗油量為10升,臨界點就為每年3.75萬公里。年行駛裏程低于這個數字,燃油稅費改革實施後的用車成本將比原來降低,超過這個裏程,用車成本會比原來更高。據測算,國內家用轎車每年行駛裏程基本在1.5萬公里至2萬公里,而且百公里油耗大多在10升以內。由此來看,即使放眼長遠利益,普通消費者也能因燃油稅改革而獲益。
  以燃油稅取代養路費,可以充分發揮稅收杠桿功效,促進節能減排與環境保護——燃油稅改革之後,要排量還是要成本成為車主不得不算的一本賬,在我國大城市80%以上的一氧化碳、40%以上的氮氧化物來自機動車尾氣排放的大環境中,這本賬尤其顯得意義非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平日前表示,這次燃油稅費改革的總體要求是“公平、規范、節約、減負”。
  除去“開支賬”與“環保賬”之外,“民生賬”也是此次燃油稅改革考慮的重點。此番新政的一大亮點是“專款專用”:用于替代公路養路費等六項收費的支出,補助各地取消已審批的政府貸款二級公路的收費,並對種糧農民、部分困難群體和公益性行業給予必要的扶持。在不增加或者降低普通車輛運作成本的前提下,以專款專用的方式補貼農機以及公共交通工具,體現民生關懷,避免其轉嫁成本負擔。
  任何一項改革措施都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改革本身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算好了“大賬”的改革就是一種進步,我們應該有耐心和信心算清各種拾遺補缺的“小賬”,當前推出燃油稅,最重要的就是先算好“開支賬”、“環保賬”、“民生賬”這三筆長遠賬。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