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稅改革算小賬更要算大賬
    2008-12-08    王慧敏    來源:人民日報

    對于熱議中的燃油稅改革,相信大多數的有車族了解情況後,都不會驚慌。

    此次燃油稅改革,有兩大要點:一是在不提高現行油價的情況下實施這項改革。二是燃油稅實行從量徵收,取消公路養路費等原有的6項收費。
    油價不增,養路費又取消,這麼一算,用油者的總體負擔並不會增加。拿北京為例,取消養路費,有車族們一年等于少交了1300多元。只要你不是開著悍馬、路虎這樣的大排氣量的汽車一天到晚可著勁兒燒油,就尋常過日子計,負擔能增加嗎?
    由此看來,制定這項政策時,有關部門充分考慮了消費者的利益。
    應該説,推出這項改革,正逢其時。這些年,養路費“一刀切”的徵收方式,早為人們所詬病:不管你是從北京到南京,還是從家屬院到辦公區(抑或就是將車終年泊在車庫裏),一年中要交的養路費都一樣多。
    如此交費,對于掰著指頭過日子的百姓來説,心裏不平衡完全可以理解!
    改革後就不一樣了:燃油稅按量計稅——每升汽油的消費稅為1元錢。多用油者多交稅,少用油者少交稅。無論從哪個角度講,都是公平合理之舉!
    説正逢其時,還與推出的時機有關。近幾年,國際油價節節攀升,為了安定人民生活,國內油價並沒有隨之大幅上漲,而是國家通過補貼的方式平抑了油價。
    實事求是地説,此舉在減少社會震蕩的同時,也形成了國內成品油價格與國際原油價格倒挂。目前,國際市場油價大幅回落,正是完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的有利時機。國內成品油價格高出的這一塊,正好用來提高燃油消費稅。
    也許有人會問:目前,國際原油價格已經從147美元降到了40多美元,國內油價能不能也隨行就市大幅降低?實行燃油稅改革後,多用油要多交稅,會不會抑制石油消費,影響當前擴大內需政策的效果?
    這就牽涉到算大賬與算小賬的問題。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眼下,我們確實需要通過拉動消費來擴大內需。但是,我們一定要厘清這麼一點:促進消費絕不是鼓勵浪費。
    人口大國、資源貧國的現實告訴我們,任何時候,堅持可持續發展,節能減排,都應該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
    從我國能源現狀來看,石油的儲備並不多。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能源緊缺這一問題日益突出。從1993年始,我國已由石油凈出口國變為凈進口國。目前,國內石油需求的一半以上需要進口。此外,隨著機動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耗油量急劇增加,燃油污染也日益嚴重。目前大城市80%以上的一氧化碳、40%以上的氮氧化物來自機動車尾氣排放……
    試想一想:在此情況下,如果油價過低,消費需求進一步增長會帶來什麼結果?勢必會給我國能源供給、交通、環保等方面帶來更大壓力,最終影響經濟社會的發展。
    因此,從政府的層面來講,一項政策的出臺不僅要顧及當前,更要利于長遠!而對我們老百姓來講,不與子孫搶食,給後人留下碧水、藍天,恐怕是我們基本的做人的良知。
    不算眼前個人得失“小賬”,算清國家經濟發展“大賬”。你我都應該這樣!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