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開端:八月恐慌
在這個承載着太多“勇敢無畏”的新世界中,我們正在經歷着金融市場證券的第一場危機。現在討論這場危機在經濟上會産生多麼重要的影響為時尚早。但是沒有人會懷疑這場危機對金融系統的巨大衝擊。這場危機源於美國自身的信貸膨脹和金融變革。這不是外圍經濟的“裙帶資本主義”,而是世界經濟核心國的不負責任。
——馬丁 沃爾夫(Martin Wolf), 《金融時報》,
2007年9月
我們這個時代所做的最瘋狂的事情似乎就是負債,因為我們從來都不滿足。每當美國消費者要達到他們最大負債承受水平的時候,就有人站出來指出,怎樣利用新的、更複雜的籌資手段舉債,發揮負債的杠桿作用。多年以來,我在觀察負債增長的過程,經常指出,我們的國內生産總值即使增加一美元,我們的負債額也會相應增長。
——傑弗瑞 薩特(Jeff Saut),雷蒙詹姆士聯合會(Raymond James &
Associates)首席投資戰略家,2007年9月
實際上,沒有人能預見到20世紀30年代的那場大蕭條和20世紀90年代初期和末期重挫日本和東南亞的那場金融危機。事實上,每一次經濟形勢轉折之前,都有一段沒有通貨膨脹的增長時期,繁榮的景象使得眾多評論家們相信一個“新時代”已經到來。
——國際結算銀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2007年6月
很多世紀以來,8月和9月都是人們收穫的季節。在這個時期宣布發動戰爭、莊稼減産,以及金融危機,是會臭名昭著的。關於金融危機與這段時期的&&很容易找到例證。在19世紀美國實行金本位制而又過緊的貨幣政策束縛下,夏末農業銀行的現金需求有時候會招致金融恐慌。在美國,一位著名的編年史作家觀察到,8月和9月發生的危機記錄主要集中在1837年、1857年和1873年,在那時西方銀行需要借助從東方流入的大量資金來支撐糧食的運輸。
如果説信貸短缺反映了農業的季節性,那麼後備軍的缺乏也是有一定周期性的。軍隊總是要查看農曆的。在美國革命中,喬治 華盛頓和其他的愛國指揮官們都知道,民兵會留在家裏收穫莊稼。甚至在1914年7月,奧匈帝國無法調動軍隊去迅速侵入塞爾維亞去暗殺哈布斯堡王朝(Hapsburg)繼承人——阿克德克 弗安茲 弗德南德(Archduke Franz.
Ferdinand),因為在7月25日這一天,很多軍隊都處於農假期間。因而,原本完全可以在很短時間內就佔領塞爾維亞的戰爭,卻拖延到致命的數周後大國的最後通牒、動員以及反動員——戰爭的炮火在八月才響起。這也最終導致了一戰的爆發——傷亡人數高達4 000萬。
當然,到了21世紀,北美以及歐洲的人們不再用農曆指導大事,農曆只是保留下來用於設立大型交易會和節日活動,或者人們為了能在路邊攤上購買黑莓、桃子、甜玉米和蘋果汁而記住它。然而,在美國,一個新的“經濟季節性”——春季末和夏季是新房和成屋銷售的旺季——為2007年金融市場抵押貸款和信用市場的震蕩“設定了時間”。日益下降的房價讓人們擔心住房價格經過5年的上漲已經産生了泡沫——實際上有一個已經開始破裂;擔心已經演化成恐慌——至少從大眾媒體和金融市場上看是這樣的,因為6月和7月的銷售數據已經讓銷售量和價格反彈的希望完全破滅了。
幾乎一年以前,公眾的擔心與這大不相同——伊拉克戰爭、共和黨性醜聞以及隨後被揭穿的道德面具——在2006年中期競選中成為了主要問題,在共和黨執政12年後國會的控制權再次回到民主黨手中。即將不能滿足美國需求的世界石油供應和鉅額公債和私債,尤其是住房抵押貸款就要大難臨頭了——這些雖然危險,但不會決定人們怎樣競選。
2007年中期,情況發生了變化。石油需求量的大量增加使得5月份人們關注的重點是石油價格。現在“翻騰混亂”的金融市場佔據了世界的中心舞&。住房回贖權取消的數據、數支對衝基金所出現的問題,以及預測將來贖回權取消和住房價格下降會更大,這些都讓人們感到了害怕。隨着時間的流逝,恐懼蔓延開來——從次級抵押貸款到資本債務極其不透明的抵押貸款證券。到8月份,擔憂蔓延到急需資金的杠桿收購(融資),
而且銀行之間也不願意借款給對方,商業票據的正常交易活動、難以估值的交易項目以前新的金融産品類型也被凍結了。這一影響擴展到了全世界。從倫敦到東京,信用市場凍結之後的信用市場呈現出了非流動性的趨向,購買者“按兵不動”——因為他們對新産品讓人費解的內容了解甚少以及對隱蔽風險的警惕而表現不積極。一度受到追捧的抵押貸款證券不能被估值或者“按市價估值”,甚至也不能退而求其次按照以前的慣例或模式估值,只能按照懷疑論者所説的“虛假估值”——這真是一個令人膽顫心驚的概念。投資者已經聽到一些關於對全球信用市場泡沫進行去杠桿化操作的説法——
即他們在私下裏所擔心“放任不管”。所以説,經濟不景氣和通貨緊縮可能才剛剛開始。其他金融動蕩因素——缺乏穩定性的地方政府債券、貨幣市場基金和普通股票——進一步惡化了糟糕的8月市場,這也是自從1914年因戰爭動員而關閉大西洋兩岸證券交易所以來最糟糕的市場(1914年8月31日紐約證券交易所關閉,4個月內都沒有重新開始所有的交易業務)。
2007年的金融危機迅速暴露出如“分水嶺”般的特徵。自從20世紀80年代,在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和其他中央銀行貨幣擴張的推動下,經過二十多年的膨脹和發展,巨大的信用市場泡沫開始變大。經濟周期觀察者們認為,經過這麼長時間的形成,它需要數年而不是數月來“解套”和去杠桿化。最近令人擔憂的貨幣和石油形勢可能還會加強市場泡沫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即使有中央銀行揮舞着“魔棒”,這一進程也不會出現多麼美好的結局。除非像古諺語所説的,上帝再一次眷顧愚笨的人、酗酒者和美國。
這本書最重要的主題就是影響深遠的經濟和政治“事件”及其後果對仲夏混亂經濟和金融局勢的揭示和闡釋——當然,這種局勢的發展至少部分遵循許多專家的預見。從細節上看,這種揭示和闡釋主要涉及美國房價、信用市場泡沫危機,沒有經歷任何危機的多種金融創新所帶來的動蕩局面,日益顯現的全球石油産量的不足,以及與之相關的美元弱勢走向,還有在這所有方面的背後是狂妄自大的美國“帝國主義”的盲目樂觀。喬治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