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稅&&的相關配套難題
    2008-11-25    作者:周子勳    來源:上海證券報

  燃油稅政策&&已經迫在眉睫了。時至今日,無論是政府高層還是在經濟學領域,開徵燃油稅的必要性已被廣為認可。開徵燃油稅有利於理順價格關係,敦促人們節約用油。目前市場上流傳較多的版本是徵收燃油稅30%或50%,由石油公司代徵;取消養路費,原有的徵稽人員全部劃入交通部門。

  但是,燃油稅的&&是個複雜問題,需要具備一些必要條件。從目前監控到的信息可見,有關部門對&&燃油稅的急迫性,似乎還只看到了降低油價這一個“窗口”,多少忽視了當前一些不利於&&燃油稅的負面因素,最重要的一點,大量與利益分配相關的配套問題還沒有解決,而這些問題如果不系統地處理好,將對燃油稅形成極大的障礙。
  首先,燃油稅&&可能激化部分利益群體的利益矛盾,並且轉化成社會問題。比如,燃油稅&&將直接加大出租車行業的成本,出租車價格會上調嗎?如果上調,將會轉嫁給消費者;如果不加價,而出租公司也不減“份錢”,這將使出租車司機這個弱勢群體更加艱難。近期,國內多個城市的出租車行業已經很不穩定,重慶、三亞、甘肅永登等城市的出租車司機已經先後罷工,上海出租車司機也因經營環境問題與市政府對話。這些事件實際上向決策者發出了強烈的信號,如果燃油稅配套政策不能妥善解決問題,那麼很可能使城市社會矛盾激化。
  其次,燃油稅&&之後如何保障農民的利益?如何從政策上和技術上向農用成品油傾斜?這是個“既可經濟、又可政治”的大問題。現在取消了農業稅,農民種地國家還給補貼,但農民增收還是個大問題。原因何在?糧價上不去,但各種農資、化肥、燃油、用電的價格卻不斷上漲,一旦開徵燃油稅,相當於給農業成本上漲加了個助推器。如果放開糧價,這將導致糧價的大幅上揚,還會帶動養殖、畜牧、農産品(000061,股吧)深加工等的價格上揚。在國內目前的物價構成中,這將極大地推高物價,形成通貨膨脹壓力。
  再次是物價問題。從經濟學上看,其徵收最終會轉化成物價上漲的動力。由於受國際市場大宗商品漲價、企業生産經營成本增加及自然災害等因素影響,我國當前仍有一定的價格上漲壓力。從國內看,也存在較強的工資和成本上漲預期。10月PPI仍上漲6.6%。由於CPI和PPI的結構原因,糧食和食品價格在我國CPI構成中權重很大,而在PPI構成中糧食的權重相對較小,而能源、原材料在PPI中佔有很大比重。當前形勢下, PPI的走勢比較能夠反映和代表國內經濟的實際情況。由於PPI對CPI有一定的傳導作用,這種傳導作用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生活資料出廠價格變化直接影響CPI 的變化;二是生産資料出廠價格的變化,直接引起生消費品的企業生産成本的變化,間接影響CPI變化。很顯然,目前,燃油稅開徵如果導致社會經濟成本大漲,物價大升,無疑會引發更多的社會經濟問題。
  當然,實行燃油稅後,公路收費如何調整,如何為貸款修路還本付息等問題的解決也需要周密設計。事實上,燃油稅“難産”的根本原因是各利益主體之間的利益分配,如交通部門和稅務部門、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分配等。比如,燃油稅&&後,養路費將會取消,而各種交通設卡收費也應該取消。這就涉及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利益平衡問題。鋻於養路費過去歸地方政府,但燃油稅歸中央的現實,除非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分享燃油稅,否則在地方會出現更多的交通設卡收費,其結果是在國內形成一種“燃油稅+交通收費”同時存在的格局。這與燃油稅政策要達到的清理稅費的目的不是背道而馳嗎?
  如此看來,開徵燃油稅除了要等待“低油價契機”外,還要看各方利益的博弈的結果。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