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稅專家:開徵燃油稅能減少開車人負擔
    2008-11-20    作者:許小青    來源:新華網

    [訪談起因] 據媒體報道,從國家發改委相關人士處獲悉, 12月1日正式開徵的可能性比較大。

  雖然國際油價當前持續回落,但是國內油價並未下降,此刻是不是推出燃油稅的最佳時機?稅率大概為多少?燃油稅改革與成品油價格機制改革誰先推出?兩者之間有什麼內在聯繫?
  曾參與“費改稅”方案的著名財稅專家、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何振一對此進行解讀。


    嘉賓:著名財稅專家、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何振一

開徵燃油稅會促使油價降低

  和訊網 :據媒體記者從國家發改委相關人士處獲悉, 12月1日正式開徵的可能性比較大。您認為12月1日開徵的時機是不是太倉促了嗎?

  何振一:從當年提出燃油稅到現在已經有10年之久。在最初提出來以後,正趕上國際油價一路攀升,于是政府就想等油價降下來再開徵,如今國際油價持續下降,正是開徵的好時機。

  開徵燃油稅有利于拉動內需,中國石油價格由政府管控,政府也希望能夠做出相應價格改革。開徵燃油稅的初衷,並不是為了增加開車人負擔,政府的意思是相反。

  和訊網:全球金融危機、經濟疲軟、油價持續回落,為燃油稅的開徵創造了一個有利的時機。但是在全球油價最近急速下降的時候,國內的油價並沒有下跌,目前國內的油價其實處于最高點,為什麼在這個時候開徵呢?

  何振一:其實開徵燃油稅就是想利用時機降低石油價格。徵了燃油稅以後這樣今後國家不會很嚴格的幹預石油價格,而與國際接軌,根據國際油價而上下浮動。

  和訊網:您認為燃油稅改革與成品油價格機制改革誰先推出?兩者之間有什麼內在聯繫?
 
  何振一:我估計燃油稅改革和成品油價格機制改革會同時推出來。
 
  國際油價高企時我們政府會對國內油價進行幹預,但是最近國際油價持續下跌而國內的油價居高不下。而燃油稅改革與成品油價格機制是有關聯的,兩者聯動能推出規范化的燃油稅。政府不會孤立實行燃油稅,因為政府推出燃油稅的目的不是為了增加消費者負擔,它是為了規范“亂收費”。

  和訊網:目前市場傳言有30%、50%乃至100%等多種説法。據您估計,我國燃油稅徵收稅率大概為多少?

  何振一:現在都是在猜測。對于個人來説,就是1%的稅也是負擔,稅率不在于高低,而在于要算總賬,將各種費用納入燃油稅以後,看看哪個更有利。

燃油稅會拉動內需

  和訊網:改革方案曾一度提出,要以海南經驗為基礎,將養路費、過路費、過橋費、運輸管理費等諸多交通費用全部納入其中。您認為燃油稅究竟該替代哪些地方收費項目比較合理?

  何振一:不好説,我過去搞個調查,費稅相當多,全國上千種,不僅僅是開車的問題,還有路的收費,現在還有很多不合理收費,今後還得取消。比如從北京到河北保定,路上就有四道稅,過路費自然要比燃油稅高很多。

  和訊網:開徵燃油稅對汽車行業會有多大影響?

  何振一:沒有影響,只能有好處,沒有壞處,因為它不會增加開車的負擔,能拉動銷售。

  和訊網:燃油稅方案遇到很多阻力,這意味著有大量交通收費將轉換成稅收,並進入國庫,而此前,這些收費主要由交通部門來徵收和使用。也就是説燃油稅推出還將牽涉多層利益的分割,包括徵收環節及徵稅對象等。您認為將如何平衡其中的利益關係?

  何振一:這些各個部門不應該自己拿,都應該入國庫,各個部門私自收費,容易滋生腐敗,給老百姓負擔太重了,當時提出費改稅都是為了保證市場經濟的建設,目的不是增加財政收入。

  至于交通部門的一些收入,目前已建立起收支兩條線,納入國家預算了。

  部門利益合理的話肯定會保證,不合理的當然要取消。之前國家預算制度沒和市場經濟接軌,所以正在改革。只要是以政府名義的收費,不管是收費還是收稅,都應該納入預算,統一接受人大常委會和人民代表大會的監督。

  和訊網:由于航空、水運、電力等非公路部門、商業部門不需要使用道路,對于這些用油戶來説,徵收燃油稅是不是會有一些對他們不公平?另外,農用油不用納稅,而如何界定購買農用油的身份,以及如何進行利益補貼?如果有人購買免稅的農用燃油用于應徵稅的領域,這樣的逃稅行為如何管理?
 
  何振一:航空等用油如果不收燃油稅也會收其他稅,稅收不可能有部門歧視。 當初提出燃油稅就考慮到農用油退稅。至于如果有人如果有人購買免稅的農用燃油用于應徵稅的領域,這些問題政府都考慮到了,稅務部門能解決。而且,農用油一般都是柴油。

  相關稿件
燃油稅11年懸而未決 2008-11-20
未經討論的燃油稅且慢徵收 2008-11-20
燃油稅是必須走出的正確一步 2008-11-20
開徵燃油稅 不能再等了 2008-11-20
燃油稅快來了,公路亂收費能走嗎? 2008-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