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稅是必須走出的正確一步
    2008-11-20    作者:楊于澤    來源:長江日報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韓文科近日&&,國內油價要降,燃油稅也將很快開徵。

  這將是一個“大動作”,因為燃油稅事關交通運輸行業、有車家庭,事關所有用車單位,涉及千家萬戶。開徵燃油稅後,原來養路費、路橋費等一幹收費機構變成“多餘人”,面臨關停並轉。僅就廣大車主而言,開徵燃油稅是一大利好;而對於政府來説,它又確實是一件麻煩事。
  燃油稅實際是一個“稅費包”,把養路費、道橋費、公路通行費以及尾氣排放稅等打包,作為一個稅種統一收取。徵收燃油稅,是國際上通行的做法。與此相對,在我國,公路部門收養路費,市政部門收道橋費,公路部門或經營單位收通行費,這是一種中國特色的體制。
  多頭收費,弊端很多,有車家庭都深有體會。一是交通領域關卡重重,光收費人員就是一支數量可觀的“力量”,成本巨大。二是車主為了繳費東奔西走,浪費時間、精力。三是不管你跑多跑少,各項收費一刀切,對於減少私車上路是一個負激勵。還有,有些部門亂設卡,亂收費。
  用一個稅種代替多頭收費,不僅政府減少了“冗務”,而且車主再也不用到處排隊交錢。今後,用車人每加一次油,即相應繳一次稅,徹底免除了專門繳費之苦。如果用車多,則耗油多,相應地燃油稅就交的多;反之,用車少,則耗油也少,要交的稅也少。這對減少私車上路形成正激勵,可有效減少城市擁堵,改善空氣質量。
  社會對開徵燃油稅期待已久,但長期“只聞樓梯響,未見人下來”。燃油稅動議于1994年,1999年《公路法》明文規定以稅代費,2000年方案基本成型,2004年已進入人大審批程序。到2006年,財政部部長&&要“擇機”實施,一晃十多年到了現在,可謂好事多磨。
  有人揶揄説,燃油稅擇機逾十年而擇不到機,不知擇機到何時。以前説是等油價跌下來,趁機把燃油稅打進去,可以保持油價不變。後來油價不跌反升,一直到每桶160美元左右,自然是擇不到機。現在油價跌至每桶55美元以下,據説還將持續走低,我們等待的時機已經成熟。
  自然,費改稅是一場體制變革,涉及複雜的利益調整,相關部門會有所博弈。最近中國社科院財貿研究所一位負責人撰文稱,將現行行政收費規範化,效果比開徵燃油稅還事半功倍。這大概就是博弈的體現,不同利益方通過“智庫”表達意見,並提供利益分配不同的方案,不算反常,但徵收燃油稅是一項真正的“國際慣例”,方向應屬正確。
  從1994年開始,海南在全國率先徵收“燃油附加費”,結果規費收入快速增長,徵管成本大大降低,全境公路一律免費、暢通無阻。改革時機不容錯過,作為一項利國利民的改革,開徵燃油稅應是民心所向,眾所期成。

  相關稿件
燃油稅快來了,公路亂收費能走嗎? 2008-11-20
燃油稅不會對車市造成太大影響 2008-11-20
燃油稅對公路行業的影響分析 2008-11-20
發達國家開徵燃油稅的基本情況 2008-11-20
國外開徵燃油稅的動機 2008-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