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稅快來了,公路亂收費能走嗎?
    2008-11-20    作者:王任輝    來源:魯中晨報

    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所長韓文科在接受某媒體採訪時透露,中國政府將馬上開始徵收燃油附加稅。韓文科表示,“中國政府一直強調要擇機盡快徵收燃油稅,具體方案早已上報。”業內專家認為,燃油附加稅早就該推出了,年底推出也是最佳時機。  

    燃油稅,從1994年有了開徵的動議,到1997年全國人大通過《公路法》首次提出以“燃油附加費替代養路費”,再到國家稅務總局多次對外發布將“擇機開徵”的權威消息,被熱議、期盼多年的燃油稅總是一次次難産。是燃油稅沒有作用?顯然不是,燃油稅如果開徵後,至少能達到少用路者少掏錢、節油、減少交通擁堵及保護公路能功效。
    但是,大部分民意對開徵燃油稅前景並不樂觀,原因在哪裏?燃油稅一次次難産的根本原因在于交通部門和稅務等部門之間的利益博弈、在于地方財政和中央財政之間的掣肘。這兩大根本性原因目前並沒有解決,這就意味著部門之間的利益再分配並沒有達成一致接受的方案,因此,在這樣的環境下開徵燃油稅,並沒有給公路收費一個清晰的説法,誰也回答不了公路收費領域30萬人的就業安置,誰也回答不了失去養路費後的交通部門靠什麼維持既得利益。如果這兩個問題回答不了,那麼同樣回答不了另一個關鍵問題:誰能保證在這樣的亂象下,各種改頭換面的公路亂收費不會沉渣泛起?
    再從油價角度看,國際原油價格從今年7月份每桶147美元,短短4個月跌破55美元關口,美國汽油價格緊跟國際油價跌勢,平均售價跌至每加侖2.3美元,換算成人民幣僅為每升4.15元,而最喜歡將“與國際接軌”挂在嘴邊的中國兩大石油巨頭,其在全國大部分地區出售的93號汽油則高達6.09元/升,價格比美國高出了一半。若再將中美兩國收入水準、貨幣購買力等因素考慮在內,中國人的石油負擔大約高到美國人的10倍左右。在高油價下,由于經濟不景氣等因素,開徵燃油稅勢必會損害所有消費者的利益。所以説,要開徵燃油稅,先把國內目前嚴重倒挂的成品油價格降下來,至少先理順國內成品油的價格調節機制。否則,對消費者來説,燃油稅無疑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有關專家建議燃油稅按油價50%開徵,提出這個開徵標準的基礎油價是多少?看完這位專家的觀點及邏輯後,才明白50%的開徵標準是始終在捍衛交通部門的利益。難道在這麼一個攸關無數消費者利益的事情上,燃油稅的開徵稅率不應該聽取民眾的聲音嗎?
    突然想起了某地政府針對政府各部門亂發福利現象出臺的一項改革措施:由財政每年統一向每名公務員發放5000元的陽光福利,政府各部門不再自行發放任何福利。結果讓政策制訂者大跌眼鏡:公務員每年除了多領這5000元的陽光福利外,以前發的那些福利還是悄悄地照發。
    目前的一切不得不擔心,燃油稅也許會成為又一個“陽光福利”一樣的怪物:燃油稅開徵後,養路費沒了,會沒別的名目的公路收費嗎?果真那樣,燃油稅收了,別的公路收費變著花樣繼續收費,那這個燃油稅豈不又成了消費者的新的負擔?

  相關稿件
燃油稅不會對車市造成太大影響 2008-11-20
燃油稅對公路行業的影響分析 2008-11-20
發達國家開徵燃油稅的基本情況 2008-11-20
國外開徵燃油稅的動機 2008-11-20
國外燃油稅怎麼徵收 2008-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