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開徵燃油稅的動機
    2008-11-20    作者:董登新     來源:中金在線

  燃油稅也稱汽油稅,它是對燃油消費者徵繳的一種特別消費稅,它在燃油銷售環節徵繳。在大多數國家,燃油稅一般只對交通、運輸用油採用較高稅率來徵稅,而對農業機械用油、家庭供暖用油及柴油機用油通常採用較低稅率來徵稅。大家普遍認為,汽車應該為道路的使用而埋單(支付)。不過,有人主張,公交車應該免徵燃油稅;也有人認為,燃油稅是一個遞減稅種,因為低收入的人支付了一個相對於他自己收入更高的稅負比例,應該讓高收入者多繳稅。

  交通燃油稅一直被看作是降低污染、防止全球變暖、節能降耗的一種方式,在有的國家,燃油稅還用作降低對國外原油進口依賴的一種策略。提高燃油稅,已使一些替代能源,如天然氣、生物柴油、電池變得更有吸引力。高油價也使得製造商和消費者主動選擇更節能更環保的産品及工藝。
  在美國,燃油稅的資金主要用於交通及道路方面支出,因此,美國的燃油稅被看作是“燃油使用者付費”。而在其他國家,燃油稅則是財政收入的一個來源。
  許多歐洲國家,如英國、法國、意大利,採用了高燃油稅來降低對燃油的依賴,從而減少交通和污染。因為高燃油稅不僅有利於“節油”、“降耗”,鼓勵新技術與替代能源的研發與生産,而且還有利於引導人們選擇經濟節能的小車和公交出行,並能鼓勵人們合夥用車(拼車)、短途旅游。此外,稅收資金還可以用來有效地改善交通條件,大力發展公交設施。
  由於世界各國稅制存在差異,例如,該國是否開徵燃油稅,以及稅率是高還是低,這些直接導致了“跨境加油”現象的經常發生。尤其是在歐洲,由於歐盟各國的燃油稅存在較大差異,再加上歐盟成員國之間的市場“無國界限制”,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司機跨境加油。事實上,在有些較小的國家或地區,如盧森堡、安道爾、直布羅陀等,它們有意識採用降低燃油稅的策略,希望能吸引更多的跨境加油者,這樣,就可以增加這些小國的稅收。
  由於大多數國家的海關允許加滿油箱的交通工具入境時免徵(油箱中燃油的)燃油稅,因此,為了防止從馬來西亞進口低燃油稅的油品,新加坡海關要求國內交通工具出境時必須至少加滿油箱的3/4。
  前期,當原油價格上漲過百元/桶時,位於巴西邊界的阿根廷的加油站都同時挂出了兩種油價:一種油價是用於持阿根廷牌照的小汽車的,另一類油價則是用於持外國牌照的小汽車的。這樣做是為了限制巴西司機在阿根廷購買低價燃油,以免加油站排長隊,防止哄抬油價。
  由此可見,世界各國開徵燃油稅的主要動機和目的包括:應對高油價、節能、降耗、減排、環保、養護交通,而增加財政收入則屬次要目的。正因如此,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一些發達國家除了開徵燃油稅外,同時新開徵了“煙塵排放稅”,該稅種主要是針對二氧化碳及其他溫室氣體排放而徵繳的一種“環境稅”或“污染稅”。目前開徵“煙塵排放稅”的國家主要有瑞典、芬蘭、荷蘭、挪威、意大利、英國、新西蘭、美國、加拿大等。

  相關稿件
朱秉剛:我國應該適時推出燃油稅政策 2008-11-20
■名詞解釋 什麼是燃油稅 2008-11-20
王剛:即使燃油稅推出,也不意味着馬上執行 2008-11-20
楊志勇:燃油稅推出可能有兩種方式 2008-11-20
劉尚希認為:開徵燃油稅的障礙已經消除 2008-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