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少經濟學家驚呼,發端於2007年上半年、以美國次貸危機為起始的這場國際金融危機發展到2008年9月已經演變成一次“人類經濟活動中的重大危機”。全球資本市場問題集中暴露,華爾街獨立投行模式宣告終結,各國央行聯合採取降息等一系列措施,希望盡快恢復投資者信心,阻止危機進一步向實體經濟蔓延。按照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魯裏埃爾 魯比尼(Nouriel
Roubini)預言的“走向金融災難的12步”,前10步已經不幸被一一驗證,還沒發生的最後2步是“金融市場流動性枯竭”和“實體經濟的崩潰”,這着實讓實體經濟的企業家們憂心忡忡。 和上一次的亞洲金融風暴相比,中國進一步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當中,中國雖不像歐美處於金融危機的風口浪尖,但産業結構對外貿輸出具有相當大的依存度,因此不可避免地受到衝擊。我們不禁要考慮兩個問題:首先,企業該如何應對才能自保?其次,利用這次危機對其他市場的不利影響,抓緊産業結構調整,提高核心競爭力,從而提高中國實體經濟在全球競爭中的地位和層次呢? 這裡我想引用兩個寓言故事:一個是英國國鳥——知更鳥,它每天最早出現,所以英語裏的“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就出自它。另一個是傳説中的寒號鳥,它過一天是一天,一直沒能給自己造個窩。當寒冷的冬天來了,它被凍死在岩石縫裏。這兩種鳥代表着兩種生活態度,前者總是未雨綢繆,早做準備,對未來的目標有着清楚的認識和把握。而後者得過且過,從不為將來打算,最後連生存下去都做不到。 當讀到振華港機的案例時,管彤賢的笑談中頗有些“知更鳥”的從容,其中至少有幾點是能讓眼下很多企業得以安身立命的金科玉律:
認識行業周期,積極進行産品和技術創新
得益於港口機械生命周期的需求剛性和核心産品技術含量,振華港機在港口機械領域仍然具備着“賣方市場”的優勢,而且具有一定的定價能力,這樣的企業在金融“寒流”中的抵抗能力較強。相反,如果是幾年內就將被淘汰的行業,那麼企業必須盡快進行轉型。回想若干年前的傳呼機業務,隨着手機的大量普及,已經完全從市場上銷聲匿跡了。和每一次金融危機一樣,社會財富必將重新分配,行業格局也會發生重大調整,我們的企業是時候審視一下自己和所處的行業了。
居安思危,積極開拓藍海市場
如果企業非常幸運地能不受金融海嘯的衝擊,繼續健康發展。那麼為了進一步提高的實力,可以挖掘一下自己的優勢資源,把它做深做強。振華港機憑藉現有資源,積極發展市場供不應求、重要競爭對手優勢不明顯的海上重型工程技術項目,正是看到了這片市場的前景,以及企業自身優勢和這一業務的高度匹配度。這樣的業務延伸是一種良性的,提高企業效率的拓展,值得借鑒。 外貿企業可通過遠期外匯交易或外匯鎖定人民幣匯率的做法達到外匯保值 由於中國資本市場的不成熟,外匯期貨依然是空白。匯率改革三年來,人民幣累計升值超過20%,中國的外貿企業感到壓力越來越大,尤其是一些勞動密集型産品的出口加工企業,原來就是靠微利跑量的模式經營的,沒有外匯保值手段,全部利潤被匯率波動抹掉,這些企業只能面臨破産倒閉。最近剛剛結束的08年廣交會,一些江浙地區的外貿企業主不無憂慮地説:“以前我們只要算好內部的一本賬,控制好成本,就知道今年能贏利多少。現在匯率波動那麼大,外面的這筆賬我們算不清楚啊,一年到頭做下來説不定還虧本。”另據一項粗略的統計,去年以來,中國已經有6萬多家中小企業倒閉,2500多萬農民工失業,其中很大部分都是出口加工型企業,企業基礎十分脆弱。除了遠期外匯交易或外匯鎖定人民幣匯率,我們也呼籲外匯期貨盡快&&,以化解中小企業的匯兌風險,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才是金融創新應走的方向。 中國已經成為一個經濟大國,但遠非經濟強國。在這次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中,中國企業的發展必須由主要依賴廉價資源,轉向依靠技術進步;由主要靠量的擴張,轉向靠提高效率和提高産品附加值取勝。哪家企業對此早有準備,並順利實現轉型,它就會熬過“寒冬”,在未來競爭中處於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