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
    2008-11-12        來源:東方早報
    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林志遠表示,之所以在計程車司機中引發罷運事件,與這個行業的靈活機動性分不開。“計程車行業與其他行業比起來,更靈活。罷運提供了比較容易表達訴求的機會。”
    中國人民大學政治係教授張鳴指出,在政府特許下,城市計程車行業變成了一種畸形市場化的特殊行業,計程車司機不得不“挂靠”在公司之下,以一種“合法”的形式疲于奔命,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可能就會採取罷運等激烈方式表達不滿。
    “這對當地政府是嚴峻的考驗。”林志遠認為,出現罷運事件,政府應該積極應對處理,適時進行心理疏導,“高壓肯定不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也不行。政府要樹立一個講話負責、給老百姓解決問題的正面形象,讓老百姓對未來有比較好的希望。”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顧海兵認為,罷運事件對于政府來説,是個挑戰,也是個契機,通過這個契機可以解決計程車行業長期存在的頑疾。“衝破政府的行政規則,通過人大立法,對租金進行界定,而不是像現在一樣少數利益集團以管理的名義攫取暴利。”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余暉認為,政府可以考慮放棄對計程車的數量限制和許可許可權制,如改特許經營或公司壟斷經營為備案制的低門檻進入,通過市場競爭,優勝劣汰;政府加強監督執法,勒令不合格的經營者退出。
  相關稿件
張鴻:政府對罷運事件的應急方案應該加分 2008-11-12
4大原因導致罷運 2008-11-12
[專家分析]葛劍雄:為什麼罷運才能解決問題? 2008-11-12
三亞代市長提出處理計程車罷運四原則 2008-11-12
罷運扎堆期待制度化破解之策 2008-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