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653到2004,華爾街最老和最新的故事

  一部資本市場發展過程的活教材

  金融界、證券業、學界權威人士專文推薦,高度評價本書現實意義

  譯者和作者精彩對話。資本市場的博弈牽動著大國的博弈和興衰

  這是一本關于華爾街歷史的書,也是一本關于美國金融史和經濟史的書。
  在過去的200多年中,華爾街推動了美國從一個原始而單一的經濟體成長為一個強大而復雜的經濟體。在美國經濟發展的每一個階段中,以華爾街為代表的美國資本市場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華爾街為美國經濟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實現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而華爾街本身也伴隨著美國經濟的發展而成長為全球金融體係的中心。美國經濟的成功是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之間協同發展很好的例證。
  本書講述的華爾街歷史就是一部資本市場發展過程的活教材。在這本書中,讀者將會讀到華爾街充滿魅力和睿智的歷史故事。華爾街的歷史演進過程中,出現過形形色色的人物,也經歷過各種各樣的曲折。它提醒今天的資本市場的建設者他們所必然要面臨的現實和困境,也能為今天的投資者們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和警示。
  《偉大的博弈》或許可以向正在現代化道路上匆匆前行的中國提供一個歷史的參照。對于那些希望從華爾街的歷史中獲得借鑒的中國讀者來説,本書是一本有重要參考價值的書。
  《偉大的博弈》或許可以為正在現代化道路上匆匆前行的中國提供一個歷史的參照。在過去的200多年中,美國作為一個新興國家,成功地超越了歐洲列強,而華爾街在這一過程中的核心作用,無疑是這段歷史風雲向世人昭示的最重要的啟示之一。在近幾十年裏,全球高科技産業迅速崛起,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新動力,而這些高科技産業的興起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華爾街的發現和推動。因此,對于全世界的經濟學家和歷史學家,華爾街的歷史是一個永遠研究不盡的題目,而對于正在發展和轉型中的中國,它更具有非常現實的借鑒意義。
  ——祁

 
  《偉大的博弈》是一部講述以華爾街為代表的美國資本市場發展歷史的著作。這本書以華爾街為主線展示了美國資本市場發展的全過程。它生動地講述了華爾街從一條普普通通的小街發展成為世界金融中心的傳奇般的歷史,展現了以華爾街為代表的美國資本市場在美國經濟發展和騰飛過程中的巨大作用。書中大量的歷史事實和經濟數據,讓我們可以更全面和準確地認識美國資本市場的發展過程。
  從世界范圍看,資本市場的産生和發展是與社會化大生産緊密相連的。從馬克思有關虛擬經濟的論述,到後來産生的各種經濟學理論,都對資本市場在現代經濟中的作用進行過不同角度的闡述。在現代經濟生活中,資本市場不僅提供了企業籌集資本的場所,也是實現社會資源配置的工具;並且還起到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的重要作用。
  了解華爾街的歷史,能使我們對于美國如何在兩百多年的時間裏,從一個殖民地成為世界超級大國這一轉變的歷史原因增加了認識。在美國經濟的發展過程中,華爾街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承擔了不同的歷史使命,它支撐了美國聯邦政府在南北戰爭中的戰爭融資,推動了美國由鐵路帶來的第一次重工業化浪潮,擴大了美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獲得的巨大經濟利益,也實現了美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後向新經濟成功轉軌的進程。
  回顧歷史,尤其是最近一百年的歷史,華爾街的作用在不斷豐富和深化,投資人在華爾街追逐自身利益的同時,"看不見的手"實現了社會資源的高效率配置。尤其是在知識經濟時代,資本市場將知識和經濟緊密地結合起來,推動著美國科技的飛速發展,使美國在當今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在具有戰略意義的科技領域裏始終保持著領先地位。
  處在關鍵戰略期的中華民族,面臨著實現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黨的十六大做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部署,這是一項涉及社會各個方面和各個領域的龐大係統工程。以史為鑒,世界歷史發展的經驗揭示了資本市場在國家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一個健康、高效和穩定的資本市場,有利于提高社會資源的利用水準和經濟的運作效率,實現可持續發展,增強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黨中央、國務院深刻地認識到了資本市場的重要作用,將大力發展資本市場作為一項重要的戰略任務。我國的資本市場發展到今天,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為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面對新的形勢和歷史使命,如何進一步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更好地服務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是當前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迫切的課題。 
  黨的十六大提出要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當前,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面臨良好的機遇和條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需要資金投入,居民儲蓄的大幅增長以及社會保障體係的建立和完善必然伴生投資需求,這兩方面的需求為我國資本市場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我國是正處于轉軌階段的發展中國家,優化結構和提高效益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集中統一的證券市場對于打破要素市場分割,實現資源的跨行業、跨地區、跨産業優化配置具有特殊作用。 
  我國的投融資體制目前仍以間接融資為主導,金融體係中直接融資比例的增加,將有利于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分散金融體係的風險,提高金融體係對國民經濟的服務效率。國有企業改革繼續深化,需要證券市場進一步發揮培育和規范上市公司等市場主體的功能,並對國有企業改革發揮示范和帶動作用。穩健的財政政策要帶動民間投資,穩健的貨幣政策需要關注證券資産價格和證券市場的流動性需求,證券市場對宏觀政策的作用機制和效果具有重要的影響。 
  作為體制轉軌時期的新興市場,我國證券市場發展中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矛盾和問題,影響證券市場的穩定運作和功能發揮。比如,市場主體的治理結構尚不規范,影響市場透明度和規范化運作水準;市場結構和功能還不健全,影響了資源配置效率;一些歷史遺留問題尚未解決,影響投資者的信心。借鑒國外成熟市場的做法,將有助于我們尋找解決當前這些問題的答案。正如馬克思主義理論所揭示的那樣,矛盾是事物存在的特徵之一。華爾街的成長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在發展的過程中也遇到各種問題。在早期的華爾街,市場坐莊、上市公司欺詐、內幕交易等等層出不窮,政府官員的腐敗、國民經濟的周期波動和戰爭都給資本市場帶來了接連不斷的衝擊。但是,華爾街最終能夠成長為一個成熟的金融市場,並最終成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它遵循了市場發展的基本規律。正如書中所揭示的那樣,從長期來看,"看不見的手"不斷修正資本市場這個巨大的博弈場的遊戲規則,淘汰不遵守遊戲規則的遊戲者,也通過資本市場影響到經濟社會中的每一個人,並逐步改善資本市場的外部環境。 
  祁斌同志翻譯的《偉大的博弈》為我們提供了一部難得的研究美國資本市場發展歷史的著作。當我們在關鍵戰略機遇期考慮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道路時,借鑒他山之石,吸取成熟市場的經驗和教訓,有助于我們認識資本市場發展的客觀規律,從而更好地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貢獻。
 

  約翰斯蒂爾戈登,《偉大的博弈》作者,美國作家和經濟歷史學家,1944年生于紐約,其祖父和外祖父均在紐約股票交易所擁有席位。他1966年畢業于范德比爾特大學,獲歷史學學士學位。在過去的二十年,他作為全職作家,著有《華爾街上的猩紅女人---十九世紀六十年代的華爾街歷史》,《漢密爾頓的賜福:美國國債的興衰史》。1999年,他出版了《偉大的博弈---華爾街金融帝國的崛起》,該書獲得各界廣泛關注,美國全國廣播電視公司(CNBC)還專門為此書制作了長達兩個小時的專題報道。 祁斌,《偉大的博弈》譯者,1968年生于北京,1991年畢業于清華大學物理係並留校任教。1992年赴美留學,1995年獲羅切斯特大學生物物理學碩士學位並通過博士資格考試,同年轉學芝加哥大學商學院,1997年獲MBA學位。從1997年起開始在華爾街工作,先後在倫敦、紐約等地從事一級市場、二級市場、資産管理和風險投資等業務。曾供職于法國巴黎銀行和美國高盛集團,並曾在紐約一家風險投資基金任合夥人。2000年回國加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任戰略規劃委委員。2001年至今,任中國證監會基金監管部副主任。

 

  尚福林 序
  易綱 序
  致中國讀者
  前言
  第一章 “人類本性墮落的大陰溝”
  第二章 “區分好人與惡棍的界線”
  第三章 “舔食美國商業和金融蛋糕上奶油的舌頭
  第四章 “除了再來一場大崩潰,這一切還能以什麼收場呢?”
  第五章 “浮華世界不再是個夢想”
  第六章 “誰能責備他們——他們想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
  第七章 “面對他們的對手,多頭們得意洋洋”
  第八章 “你需要做的就是低買高賣”
  第九章 “您有什麼建議?”
  第十章 “為什麼您不告訴他們該怎麼做呢,摩根先生?”
  第十一章 “這種事情經常發生嗎?”
  第十二章 “交易所想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
  第十三章 “他不可能那麼幹!”
  第十四章 “華爾街就是……主街”
  第十五章 “是為貪婪説句好話的時候了”
  第十六章 “這種趨勢會不會繼續下去呢?”
  結語 2000年後的故事
  譯者後記
  讀史偶得——《偉大的博弈》跋
  華爾街的昨天和今天——譯者和作者的對話

 

  這種趨勢會不會持續下去?
  截止到1999年夏天,道瓊斯指數較1990年年初已經上漲了將近400%。如果從1980年算起的話,市場已經上漲了1300%。其間,交易量也在大幅上升,到1999年,紐約股票交易所的平均日交易量已經超過了1987年股市崩盤時的日交易記錄,而該記錄本身已經是前一個紀錄的兩倍之巨了。今天的平均日交易量甚至比20世紀40年代任何一年的年交易量都高。
  這種趨勢會不會繼續下去呢?沒有人知道,歷史學家們也不會知道,但是有一件事是確定的——所有的牛市都會結束。不論是1929年的大崩盤,或是1966年的市場低迷,這些都取決于那些超過我們控制的力量的相互作用。但同時,就像我們看到的1987年的情形一樣,如果監管當局密切關注事態的發展,而且採取強有力的行動的話,股市崩盤的後果並不一定是災難性的。
  這正是華爾街在新的千年面臨的困惑。就像因為“泰坦尼克號”的沉沒才建立了北大西洋冰層巡邏制度一樣,監管的加強往往只有在一些痛苦的經歷,尤其是災難性的事件之後才會來臨。只有在飽嘗了19世紀60年代以前放任自流的市場中投機者們為所欲為的苦果後,才有了經紀人隊伍對市場投機行為的有效抑制。同樣,只有當理查德惠特尼使整個證券業蒙羞之後,證券交易委員會才開始對經紀人隊伍實施監管。
  正是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有效監管才給華爾街帶來了60年的穩定(雖然中間有熊市的間歇)和巨大的繁榮,而美國也得以坐享全球最大的、最有效率的證券市場所帶來的巨大經濟利益。今天,情況在慢慢地發生變化,一種全新的通信工具——互聯網,正以遠勝于19世紀中葉的電報的速度迅速將這個世界聯繫在一起。
  在20世紀20年代,只有大廳交易員(紐約股票交易所席位的擁有者)作為一種特許經營,才能夠在一天之內買賣幾十次股票。但是由于有了互聯網,現在只要有幾千美元、一臺電腦和一根能上網的電話線,所有人都可以做到這一點了。這些人被稱為即時交易者,他們往往會在一天結束時會將當天的股票賣出。
  目前,大約有500萬人通過互聯網擁有線上的股票賬戶,據估計,其中有100萬人是即時交易者,而且,這一數字還在呈指數級增長。即時交易者買賣股票的速度通常是傳統經紀人的12倍,有時甚至每天買賣上千次。線上交易方式迅速在華爾街佔據了重要地位,以至于華爾街上受此衝擊最大的公司——美林公司(它有1.4萬名持牌經紀人,他們依靠客戶傭金生存的方式直接受到線上交易的威脅),在1999年中旬也宣布將向其客戶提供互聯網線上交易服務。這一舉措將在此後的數年給華爾街帶來巨大的變化。
  同時,互聯網也被證明是為無數快速致富的夢想提供的一塊沃土。就像20世紀20年代大家口頭傳遞各種秘訣一樣,互聯網也提供無數投資論壇供線上投資者討論股票和交換投資心得,在20世紀90年代晚期,與20世紀20年代類似的過熱開始出現——網絡股泡沫,很多上市公司股票價格的變化受到與該公司的商業前景毫不相關或者關聯很小的因素的影響。
  例如,當Ticketmaster——一家提供售票服務的公司,股票代碼為TMCS,在上市第一天上漲了300%時,一個與它毫不相關、提供物業管理的公司Temco Service,因其代號TMCO與TMCS相似,也上漲了150%。其實,這道理是再簡單不過的了。互聯網本來就是個傳染跟風情緒的最好係統。那麼由誰來監管這種正在出現的新的交易方式呢?答案是,還沒有人。就像20年前密特朗所發現的那樣,市場正在徹底地全球化和一體化。華爾街已經超越國界,其影響力也超越了國界,而監管只能止步于各國的邊境之內。
  要改變這一點非常困難。因為,如果要建立一個有效的、世界性市場的監管體係,必然要牽涉到世界大國在主權上的實質性的讓步,但是沒有什麼比讓一個國家在自由和獨立問題上讓步更難的事了。人類就是這樣,也許只有一場像“泰坦尼克號”那樣的金融災難才能帶來這樣一個統一而有效的全球監管體係。
  因為華爾街和政治家們尚不能建立起這樣的監管框架來保證全球化市場的穩定,同時,也因為我們前面所提到的——“資本主義的問題在于資本家本身的貪得無厭”,所以,華爾街再次發生如同1929年那樣規模的股災,也並不是完全沒有可能的。但是,即便如此,華爾街也不會就此止步,至少從長遠來看不會。
  因為,盡管有數不清的海難,人類依然揚帆出海;同樣的道理,盡管有無數次股災,人們依然會進入這個市場,辛勤地買低賣高,懷著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將手裏的資金投入到股市,去參與這場博弈。這和人們去探險——去看看地平線以外的未知世界,是一個道理。它們都是我們人類本性無法分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