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禁止日本出版的書:這本書的出版很不容易,而且給作者帶來很多麻煩,許多大學都不敢讓他任教,作者其他作品的出版也一直受到正統經濟學家的抵制。本書的日文版本來已經簽好出版合同,但是在美國外交界的壓力下,合同不得不取消。

  這是一本比《貨幣戰爭》還要好很多的書。

  ——著名學者、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崔之元

  邁克爾赫德森的這本輝煌的具有毀滅性衝擊力的著作將引起正統經濟學家深深的不安和憤怒的反擊。古典經濟學家不喜歡人們提起帝國主義的醜陋現實。赫德森是當前世界上少數幾位用令人吃驚的角度看待老問題的經濟思想家。

  ——世界暢銷書《第三次浪潮》和《財富的革命》的作者 阿爾文托夫勒

  近一個世紀以來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它是綜合分析資本帝國主義在列寧之後採取了哪些新的和不同的形式的第一本書。

  ——哥倫比亞大學 特倫斯麥卡錫(Terence McCarthy)教授

  在全球化的今天,貨幣代替槍炮成為戰爭的主角,其造成的後果比真正的戰爭更加血腥和殘忍——許多人被洗劫後還渾然不覺。本書將幫助我們了解那些觸目驚心的內幕,幫助我們更透徹地洞悉這個時代的黑暗與危機,讓我們從麻木不仁和被欺騙的狀態下覺醒。

  ——中國傳媒人聯盟特約觀察員、鳳凰衛視鳳凰博報特約顧問,南京大學客座教授、上海證券報評論主編時寒冰

  由於金融知識成為技術門檻,使有機會與大洋彼岸金融帝國打交道的金融權貴們,可以因為具備所謂開放意識和國際化能力而得到資源和晉陞,獲取更多的個人利益,但是卻犧牲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這種局面對於每一個中國人都是一場噩夢。對於希望跨越金融技術障礙從而擦亮眼睛的人,這是一本必不可少的引路書。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投資與市場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曹建海

  本書有著深邃的歷史洞察力,為研讀世界金融形勢,熟悉國際金融規則,分析國內金融現狀提供了戰略性思維。

  ——中國人民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互動業務部副總經理 周志文

 
  本書旨在梳理美國與歐洲和美國與亞洲的金融關係背景,它解釋了自1971年黃金非貨幣化之後,美國財政部的債券標準如何為美國提供了一份免費的午餐,為什麼不可以預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提供幫助。本書第一版發行于三十年以前,它首次對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強迫世界債務國實行毀滅性的政策進行了批評,並追溯了這些政策背後的美國外交壓力。它揭示了英國人和美國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的舉動如何導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金融解除管制的旗號下推動了債務國的資本外逃。本書還記載了世界銀行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如何力求促進國際貿易對美國農産品出口的依賴程度,從而世界銀行也相應地反對國外的土地改革和農業自給自足。這些政策的種子製造了1991年後由美國支持的竊國寡頭主導下的俄羅斯改革的災難和1997-98年亞洲及俄羅斯危機,它們都可以追溯到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這兩個佈雷頓森林機構從其創建始在美國經濟外交官的堅持下留下的結構性錯誤。
 
  邁克爾赫德森是美國獨立的金融和經濟分析專家。1960年代為大通曼哈頓銀行和安達信公司做國際收支分析,此後一直活躍在華爾街,為很多金融公司作諮詢服務。同時也先後在多所高校教授金融課程,現在是美國長期經濟趨勢研究所所長、密蘇裏大學堪薩斯分校的有傑出貢獻的教授。他出版了大量的論述美國金融統治地位的著作,包括《超級帝國主義——美國金融霸權的來源和基礎》、《全球分裂》和《貿易、發展和外債》等,而且是加拿大、墨西哥、俄羅斯和美國等國政府以及聯合國訓練研究所(UNITAR)的經濟顧問。他也是2008年美國大選民主黨候選人丹尼斯?庫欽奇的主要經濟政策顧問。20世紀90年代,俄羅斯和一些東歐國家跌入美國金融戰略陷阱後,他又頻頻訪問這些國家,他的財政金融政策建議幫助普京政府擺脫了金融危機,扭轉了俄羅斯危局,值得中國高度重視。
 

  譯序
  美國金融霸權的四人支柱
  美國金融霸權的輔助性安排
  怎麼辦?
  赫德森對俄羅斯普京政府的政策建議
  第二版序言
  引論:美國金融帝國
  美國經濟外交在兩次大戰期間的兩難
  美國戰後“自由貿易帝國主義”的規劃
  美國進入將其國際收支推向赤字的冷戰
  美國金融帝國的新特徵
  美國的國際收支赤字如何成為實力而非弱勢的源泉
  新型帝國
  當今的金融不穩定與20世紀20年代情形之比較
  世界脫離美元化走向金融自主的必要性

  第一部分 美國世界秩序的誕生:1914——1916年

  第一章 政府間債務的緣起(1917——1921年)
  第二章 1921——1933年間世界平衡的崩潰
  第三章 美國拒棄世界領導權
  羅斯福會見胡佛討論債務問題
  法國拖欠了債務而英國只象徵性地支付了一點
  麥克唐納和赫裏歐訪問華盛頓
  為倫敦會議做準備
  羅斯福的“炸彈”炸碎了倫敦經濟會議
  第四章 1941——1945年年間的租借法案和大英帝國的分崩離析
  第五章 佈雷頓森林體系:美國政府金融資本的勝利
  第六章 孤立共産主義陣營

  第二部分 美帝國的機構

  第七章 美國在世界銀行中的戰略
  世行從重建借貸向開發借貸的轉變
  世行的運作如何偏向於援助美國
  第八章 美國對外援助中的帝國主義
  美國對外援助的軍事化
  援助接受國對美國貿易和收支平衡的作用
  美國的軍事開支如何擾亂了其國際收支和援助項目
  糧食援助如何促成了農業依賴
  糧食援助如何有助於美國的國際收支
  對外援助與冷戰地緣政治
  第三世界的美元債務問題
  第九章 關貿總協定與雙重標準
  第十章 通過IMF取得的美元支配地位(1945——1946年)
  英國如何遭受了毀滅
  為防止競爭性貶值而穩定貨幣
  固定貨幣平價如何導致了英鎊的高估
  美國如何設定份額
  IMF早期貸款運作的邊緣性
  ……

  第三部分 貨幣帝國主義與美國財政部的美元標準

  附錄1 邁克爾赫德森博士在俄羅斯杜馬的證詞
  附錄2 俄羅斯如何才能建立更可行的金融和財政體制
  附錄3 俄羅斯國內寡頭與美國壟斷資本——邁克爾赫德森訪談
  附錄4 美元霸權與美國對外戰爭融資
  附錄5 世界經濟的金融化

 
  第一部分 美國世界秩序的誕生:1914——1916年

  第一章 政府間債務的緣起(1917——1921年)

  在“一戰”期間及戰後,政府間的債務使體現戰前經濟關係之特徵的私人投資黯然失色。然而,比債務規模更為重要的是,在地緣上,信貸集中于單個國家美國手中。戰前,沒有任何經濟學家預見到,美國政府的行為與從前的債權國行為有何不同,或者新的政府間債務體系與此前的私人國際投資體系有何不同。
  “一戰”前,外國資産的債權主要由私人投資者以股息或抵押債券的形式持有,那些抵押債券以鐵路、礦業公司、銀行和其他外國控股公司不斷産生收入的資産作擔保。鉅額的政府債務司空見慣,但這些債權主要由私人投資者持有,而不是由它國政府持有。
  國際貸款和投資被認為具有自我分期清償的功能。隨著外國財富的增加。礦業、工廠和其他實業的投資者將獲得利潤回報,而且,在政府背負債務的情況下,國家稅收的基礎將提高。原則上,政府借款為項目融資,其目的是增加國家收入,因此,它們徵收更高的稅,是出於其能夠償還貸款的考慮。
  戰爭改變了一切。戰爭使某些政府欠下其他政府鉅額債務,它們遠遠高於國際私人投資的價值,並完全基於新的原則之上。在戰後債務中,主要是盟國間的軍費債務,其在1923年達到280億美元,此外,1921年確定的德國賠償債務為60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