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聖經》中的猶太先知約瑟到當代金融大鱷索羅斯,從17世紀荷蘭的鬱金香熱到20世紀末的巴林銀行投機案,歷史總是不厭其煩,周而復始地搬演著同樣的劇情。本書詳細記述了從古至今世界上發生的一係列重大投機事件的來龍去脈,以豐富鮮活的事例説明:資本是推動世界歷史發展的原動力。“假使沒有金錢,沒有與之相伴的投機活動,歷史肯定將呈現另外一副情形。”
 

  《貨幣戰爭》引進版:更久遠的發展歷史,更細節的描寫。

  《偉大的博弈》精華版:更寬闊的視野,更恢弘的筆法。

  《資本戰爭——金錢遊戲與投機泡沫的歷史》

  了解過去,為了更好地預知未來!昨天別人的故事,今天可能是我們的現實!
   一部引人入勝的金融股市發展史\一份驚心動魄的財富積累手冊\一本生動活潑的投資教科書
   這是一本獨具特色的金融發展史。它以歐美兩千年來重大的資本投機活動為主線,勾勒出一條清晰生動的資本發展軌跡,以及迴圈遞進、螺旋狀生長規律。它令人信服地指出,歷史不是帝王、英雄創造的,操縱歷史演進變化的是政治背景後面看不見的資本角逐和鐵一般無情的經濟規律。
   全書資訊豐富,資料翔實,論斷精辟,情節生動,與最近國內熱銷的商業歷史書《貨幣戰爭》、《偉大的博弈》相比,內容更全面,視角更客觀,《貨幣戰爭》的部分章節段落即取材于本書。
   2007年國內股市的投機熱潮,與書中描述的歷史驚人相似,借古鑒今,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中文版補充了大量圖片和注釋,使讀者更易領會本書內容。
編輯本段作者介紹
  Robert C.Martin(“Bob大叔”)世界級的軟件開發大師,著名軟件咨詢公司Object Mento,公司的創始人和總裁。曾經擔任C++Report雜志主編多年,也是設計模式和敏捷開發運動的主要倡導者之一。

 

  前言
  第一章 金錢遊戲的開始
  第二章 銀行的威力——文藝復興時期最大托拉斯的興衰
  第三章 金融界交易所的誕生
  第四章 熱衷于鮮花的投機商們
  第五章 冒險家們夢想著殖民地
  第六章 法國的貨幣“革命”
  第七章 一個金融家族的奇跡
  第八章 蒸汽時代的鐵路投機者
  第九章 傑?古爾德的黃金陰謀
  第十章 德國經濟繁榮時代:投機者的時代
  第十一章 20億法郎消失在熱帶叢林之中
  第十二章 價格剛剛起步
  第十三章 當華爾街面臨崩潰
  第十四章 依瓦?克魯格的火柴帝國
  第十五章 海外投資服務公司的騰飛和沒落
  第十六章 亨特兄弟的白銀冒險失敗?
  第十七章 破滅的投機泡沫
  第十八章 不平靜的年代——90年代的股市震動
  第十九章 日本的衰退 1990-1992
  第二十章 1997金融危機
  第二十一章 “新經濟”的崩潰
  第二十二章 恐怖主義分子對交易所的襲擊
  結束語
  參考文獻

 

  開始,我以為這又是一本如今受到熱捧的關于如何投資理財的教科書,看過之後,才發現它更像是在記載和剖析真實史實,而更重要的,這本“史書”卻適合每一位熱衷于投資理財的人。
  從古希臘古羅馬時期最原始的金錢遊戲開始到東印度公司的輝煌、從美國華爾街的崩盤再到日本的衰退、從東南亞金融危機再到恐怖主義對于股市的衝擊……它撥雲見日般地看清楚了翻雲覆雨的經濟活動背後那只手。讀者會在震驚之余發現後來清醒冷靜之後,看起來那麼愚蠢而荒誕的諸多事情,竟然在歷史上那麼頻繁地發生著,而且群眾基礎幾乎都是廣泛到了全民參與的地步。看來,盡管各國國情相差甚遠、國民性格大相徑庭,但是無論中外,沒有人可以抵禦泡沫一樣美麗的謊言、也沒有人可以擺脫資本的戲弄;盡管投資活動、資本活動的載體已經與時俱進地現代化了。但是無論古今,人性中的貪婪、恐懼、盲從這些劣根性卻仍踏步不前。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的確如此。那場對于鬱金香的瘋狂投資,在幾年前發生在中國對于普洱茶的驟然升溫的投機重新找到了影子。祖父是位在茶葉界從業 60 年的老茶人,雖然早已退休,但出于對茶葉的熱愛,年逾古稀仍在經營一家茶葉小店,他倉庫裏多年前留下的普洱,被一個人一買再買,這位有著60 年經驗的老茶人對此大惑不解——論味道、論品質、論色澤,這樣的普洱只能算是還能喝,怎麼值得有人一再要求多買呢?他不知道,現在的普洱已經脫離了茶的領域,而成為一種投機品。但是,當一件商品被炒得遠遠背離其真實價值,並且幾乎所有的資金都已經進入的時刻,就會發生僵持,進而由于巨大的非正常價值無人接手而發生崩盤。花用于觀賞、茶用于品嘗,這麼樸素的道理在資本的巨大光環面前被人們視而不見。荒唐總有落幕的時候,北京茶市上演的暴露神話也終于崩盤。遊戲終止,必然又是幾家歡樂多家愁。
  任何模式,當無人接盤時,就會崩盤。盛極必衰始終是一個不斷現身的真理。用這一個來評價當今的中國股市恐怕暫時還不太合適,但畢竟,把這一點牢記于心還是必要的。2006 年下半年開始突然變得炙手可熱的股市,吸引了各大金融機構門口長長的隊伍。一旦開了股市的賬戶,財富便打著滾地增長,這在某一段時間是真實的情況。面對如此唾手可得的收益,不少人取出了存款、變賣了汽車、抵押了房産,全部家當統統進入了股市。4000 點、4500 點、5000 點、6000 點……大盤一路引吭高歌。我並不能預知 2008 年初的重新回歸 4000 多點在漫長的股市變動中意味著什麼,但還是建議,股民們努力去區分哪些上市公司是在良性運作而哪些不過是空殼和概念;多想想哪些增值財富來自于公司良好的業績而哪些只是來自于瘋狂的投資。
  借用本書前言中的一句話“這本書是一份直觀教材,至少對下一次的投機浪潮會有所啟示。請相信,它必然會到來。”如果你的書桌左邊不斷變換著五花八門的各類投資理財讀物,請把這本書永遠放在書桌右邊。

 

  第一章 金錢遊戲的開始

  男人必須有能力使財産增值。一個人死後的賬冊表明,他後天取得的要比繼承的多,那他才是個受人尊重並且具有高尚精神的人。
  ——羅馬元老院貴族加圖給兒子的告誡
  誰能靠其財産的利息組建並供養一個軍團,誰才能稱得上是富有。
  ——富可敵國的古羅馬統帥克拉蘇的名言

  從物物交換到貨幣交易

  使用信用卡和現金購物在當今看來是再自然不過了,幾乎所有的商品和服務我們都可以毫不費事地用貨幣購得。然而這一切卻絕非自古而然。在遠古時期,交換就是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因為交換的一方必須首先找到一個確需此物的交易夥伴,同時對方願意出讓的物品又為自己所需。這樣對于那些手持生活必需品(比如糧食)的人來説,交換就會容易得多。然而糧食又有不易儲藏、品質不穩定以及價值低等一係列缺點。所以高價值的大宗交易在當時很難實現——它必須調動整個車隊,還要嚴防偷襲,消耗很大。
  用金銀充當媒介,交換就大大簡化了。這些金屬滿足了作為交換媒介的一個重要前提——它們稀少並因此珍貴,而且不易腐蝕。沒有人願意用珍貴的東西同身邊隨處可得的物品進行交換。而貴重金屬恰恰需要人人苦苦搜尋、採掘、冶煉、提純。
  這樣的交換媒介到底從何時開始引入已經很難考證了。但在西元前15世紀有一神廟碑文記載,埃及法老圖特摩斯三世就曾讓那些被其徵服的亞洲部落用黃金支付戰爭賠款。而在此之前的一千年裏,以黃金作為交換媒介在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裏斯河之間的兩河流域已經很普遍了。
  要避免對交換媒介進行反覆稱量和品質鑒定,就必須將其統一。這一點最終是通過以標準重量鑄造硬幣來實現的,鑄幣上還刻有相應的標識。這種標準必須是普遍認可的,並依賴于一定的機構或者權威,應當由它們負責在金屬小片即硬幣上印刻合適的標記和圖案。已發掘的硬幣表明,最早的硬幣産生于小亞細亞。它們很可能是在西元前7世紀在小亞細亞的呂底亞鑄造的。當時的東地中海地區是世界貿易的中心。
  正因為貴重金屬制成的硬幣可以方便地使用,其價值又被普遍認可,所以這些硬幣——亦即貨幣——對當時的世界貿易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然而,貨幣的産生也為早期的投機活動和金融冒險掃清了道路。因為它除了可以作為交換媒介和保值工具使用外,還是絕好的計價單位。

  舊約中的投機活動 

  早在舊約中就記載了一位極有遠見的大投機家,他同統治者緊緊勾結在一起從事投機活動。
  有一次埃及法老夢見,先是出現7頭肥肥的奶牛,隨後又跟出7頭極其瘦弱的;接著7個鼓鼓的麥穗被7個幹癟的吞噬了。這個神秘但又似乎很重要的夢境難倒了所有的解夢者。只有剛剛從監獄釋放出的約瑟能夠解釋這個神諭。他説此夢預示著7個豐年和7個災年,並且向法老建議,在豐收的年份要大量貯存收獲的莊稼,以備隨後的歉收年之需。法老頓時恍然大悟,並且深受感動。他任命聰明智慧的約瑟為全埃及的宰相:“在埃及全地,若沒有你的命令,不許人擅自行事。”(1摩西,41,42)
  約瑟于是利用這個預言策劃了一個長期的投機戰略。在收成好的年份他以低價購進大量糧食,在貯倉中囤積起來。估計農民們當時還暗自慶幸,有“國家幹預基金”購進豐年多余的糧食,這樣糧價就穩定了。但他們高興得太早了!當7個歉收年真正到來的時候,約瑟和他的生意搭檔法老展現出了作為投機家的出色才華。對于一個信奉“神”的人來説,約瑟絕對是在毫無廉恥和肆無忌憚地工作。法老和約瑟利用他們作為最重要的糧食供應商的壟斷地位,強迫購買者接受不公正的價格。他們第一步先將國內的貨幣佔為己有,隨著購買者的支付能力越來越弱,為了免于挨餓,他們不得不出讓自己的牲口。最終這些貧窮的埃及人還要被迫交出土地,要想生存,他們只能賣身給法老做農奴。至此,人們對這位約瑟宰相徹底失望了。爆管後來農民被允許保留了耕地,但約瑟就此引入了高達20%的收入稅。這樣,這場投機活動不僅在當時達到了空前的規模——整個國家的土地在事實上都落入法老之手,而且它的成功是持久的,因為這次投機使埃及的自由民淪為法老的附屬,並且在可預見的時間內,統治者都可以通過稅收的形式源源不斷地攫取收益。如此規模的投機效果,幾個世紀以後的股票大炒家也望塵莫及。
  埃及的法老們還積極涉足其他的大宗買賣。所有的採石場和礦山都由統治者自己負責開採。統治埃及長達3個世紀直至西元前夕的托勒密王朝甚至還插手工業領域——他們佔有制革廠、紡織廠、煉油廠和莎草紙廠。幾乎所有的城市或國家統治者都成為了該地區最大的企業家和銀行家。不過在金融方面,他們也並非總是很在行。波斯國王們就曾要求在其大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