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的士罷運”的教訓
    2008-11-11        來源:新華日報

  前天,因出租車司機的合理訴求正在得到有關方面的妥善解決,重慶主城80%以上出租車恢復營運。

  在慶倖事端沒有擴大惡化之餘,我們也有一些擔心:雖然群體事件並不都是無理取鬧行為,但其對社會秩序、社會和諧與社會穩定往往不利。特別是“不鬧不解決、小鬧小解決、大鬧大解決、快鬧快解決”如産生“示範”效應,使這種社會生活中的“非常態”變成常態,那將貽害無窮。
  因此,應該力求在“風起于青萍之末”即解決問題,別等到釀成群體事件才給予足夠的重視。 
    而要防患于未然,就得做到以下幾點:
  為群眾表達利益訴求提供合法、便利、有效的渠道。這裡的關鍵是有效——“説了不白説”——老百姓説話有人聽,問題有人解,困難有人幫。説了管用,普通群眾感到人雖微而言不輕,就會通過正當渠道反映問題,尋求幫助,維護自身權益,而不會採取“罷運”等偏激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以重慶出租車風波為例,“罷運”前一段時間抱怨和意見的帖子在政府網站上就有許多,甚至“罷運”也不是秘密,上月底就有苗頭。有關管理者並不需要“一葉落而知秋”的見微知著的本事,只需把百姓的冷暖疾苦當回事,就不至於“把事情鬧大了”。
  當“裁判員”的不能“吹黑哨”。重慶出租車罷運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出租車企業收取的規費偏高。這是一個帶普遍性的問題。按説,出租車企業與出租車司機有矛盾,政府主管部門應是代表公平正義的仲裁者。但如果政府主管部門不能秉公仲裁,甚至有商業賄賂、官商勾結的腐敗因子在裏面,就可能偏袒偏護;而問題得不到及時公正的解決,日積月累,就可能釀成群體事件。
  “公僕”不能以“父母官”之身份強勢行政,哪怕是“出於愛心”。&&新政前要反復徵求群眾的意見,不能自以為是;平時要設身處地地考慮群眾的安危冷暖,積極主動地為群眾排憂解難。比如,重慶出租車起步價多年維持在5元,這與北京、天津和鄰近的成都相比,都是偏低的。在有些人心目中,起步價提高一兩元錢或許可以忽略不計,但對於出租車司機,卻意味著利潤及生活水平得以大幅提高。這個問題,有關部門久拖不決,最終成了誘發群體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關稿件
重慶發生出租車大規模罷運事件 2008-11-11
三亞部分出租車罷運要求解決租金過高等問題 2008-11-11
甘肅永登縣發生出租車集體罷運事件 2008-11-11
處理罷運事件考驗政府的平衡藝術 2008-11-11
重慶出租車罷運算不算可以容忍的方式 2008-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