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罷運事件考驗政府的平衡藝術
    2008-11-11    方南    來源:人民網

  針對全市發生的出租車停駛事件,重慶市有關部門承諾進一步協調出租車營運企業與駕駛員之間的利益分配,增加出租車天然氣供應,打擊非法營運出租汽車等,確保正常的出租汽車市場營運秩序和社會穩定。通過兩天的努力協調,目前重慶市的出租車運營已告恢復。(據新華網11月5日報道)

  從早幾年的銀川出租車罷運,到這一次的重慶出租車罷運,類似事件已發生過好幾起。儘管最終都得到了解決,但筆者對這一次重慶的解決措施、效率、效果都給予了關注,尤其是從解決過程中,讀出了地方政府正視百姓的利益表達、審視自身工作缺陷的公共理念在提升。概括來説,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對罷運事件有一個實事求是的定位。倒退幾年,只要一涉及“罷”字,那一定會敏感到與政府作對的政治事件,肯定是要深挖政治動機,以嚴打為主要宗旨。可是現在,政府意識到了,類似出租車罷運這樣的事,無非是一種目標簡單的利益表達,不存在政治或意識形態的因素,不該上綱上線,這就為解決衝突的方式定下了基調。
  其二,政府懂得了妥協。在現代社會,利益衝突是一種社會常態。而政府的職責,就是調整、化解不同社會成員間的利益衝突。而由於調整、化解可能存在的失誤與滯後,帶來比較大的衝突本身,就是政府或大或小的過錯。解決的過程,往往不是哪一方的徹底勝利,而是妥協和讓步。在這件事上,重慶市政府以積極的態度,糾正以往被忽略的公共管理事項。這種知錯讓步的做法,是完滿解決此事的關鍵。
  其三,認錯與依法懲處相結合的理性。罷運事件中,重慶出現了攔截、襲擊仍在運營的出租車暴力行為。儘管政府在解決出租車司機利益問題上態度積極,但沒有忘記自己的公共服務身份,對打人、砸車者及時予以必要懲處。因為是否參與罷運,是每位出租車司機的權利,任何剝奪他人權利的行為,都是違法犯罪,都要予以打擊。這樣的思路,改變了過去對集體事件要麼全盤肯定要麼全盤否定的習慣做法。
  在肯定重慶處理罷運事件做法的同時,我們也必須看到,政府致力於公民社會建設、建立利益表達和利益均衡機制,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很多戰略性工作機制尚存在很大缺位。引發出租車司機罷運的幾大問題,為什麼一定要等到罷運之後才引起重視?常態化、制度化的利益表達又體現在哪?如果政府的誠懇只表現在“救火”的時候,新的、更嚴重的危機可能正在醞釀之中了。底限是社會穩定,上限是利益表達,政府的智慧,正在於取得二者之間的平衡。

  相關稿件
重慶出租車罷運算不算可以容忍的方式 2008-11-11
矛盾處理機制有效 "重慶罷運事件"可免 2008-11-11
重慶罷運事件得到妥善解決的反思 2008-11-11
是政府的自省平息了罷運事件 2008-11-11
重慶罷運風波的良性啟示 2008-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