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出租車罷運 舉一反三為上策
    2008-11-11    劉洪波    來源:新京報

    以出租車運營管理問題來説,有了重慶事件,各地就應當舉一反三去處理類似問題,而不必等到又有了出租車罷駛事件才去積極應對。一個正常的社會,在突發危機出現以後能夠溫和、理性地解決,是極為必要的。

    據新華社10日報道,三亞出租車司機罷運與重慶的主要問題一樣:出租車承包金高、黑車多。

    重慶有關領導認為出租車司機停運是“事出有因”,問題解決得很快。既有重慶解決方案在前,三亞應該可以期待照單處理在後。打擊黑車,是基本的市場秩序問題;政府明確&&承包金要降低,如何落實關涉政府信用。這兩個問題都直接影響出租車司機的利益。
    重慶和三亞出租車行業的問題,在國內許多城市普遍存在。從突發事件的處理方式來説,溫和的協商會替代強硬的壓服,重慶罷運事件的處理,使人們對三亞罷駛事件解決能夠抱以一定程度的期待。
    以出租車行業為例,目前國內相當一些城市都採用了控制總量、公司經營、司機承包的模式。政府部門控制行業規模和營運價格,出售經營許可;出租車公司購買許可,向司機發包;出租車司機向出租車公司交費。在這個鏈條中,司機承擔著很大的經營責任,黑車和不合理的承包費直接損害其利益,一旦地方政府打擊黑車不力和公司擅自提高承包費,就可能成為矛盾的焦點。重慶和三亞罷運事件,提示有關部門對具有普遍性的出租車管理體制問題,有必要著手進行整體改革。
    不僅如此,重慶出租車事件的解決方式,可能影響到其他利益損害與利益維護領域。在利益主張與利益協調的良性互動中,隨著政治理性和社會理性有望生長,新的社會博弈過程有可能走出強硬對抗的窠臼。
    然而,問題是否要發展到衝突明顯表現的程度才予以解決,這是一個新的問題。在衝突明顯表現出來以後,溫和地加以解決,這種新的方式需要形成機制,另一個方面是,如果所有的利益衝突都要等到形成突發事件才去解決,那也無非是一種善後而已,溫和雖然可資稱道,但反應不敏仍是大害。
    以出租車運營管理問題來説,有了重慶事件,各地就應當舉一反三去處理類似問題,而不必等到又有了出租車罷駛事件才去積極應對。一個正常的社會,在突發危機出現以後能夠溫和、理性地解決,是極為必要的。但同時,正常的社會又理當視出現突發危機為嚴重情況,努力避免事情走到這個地步。事情不鬧大就不能解決,是積累怨氣的做法,會誘使突發危機變得經常化。
    按照信訪條例,多人上訪需選派5人以下的代表反映情況,但三亞上訪司機們始終不願意選派代表與政府部門談判,因此雙方直至昨日下午4點疏散時止仍未進行接洽。這是一個值得重視的細節,顯然在司機們看來,維權背後的風險仍在。
    此次事件仍處於理性解決的軌道,出租車司機要求成立出租車司機自己的協會組織維護自身利益。事實上,正是因為代表出租車司機利益的協會缺乏,容易導致其利益主張無法及時和經常地表達,從而累積矛盾,爆發危機。一切自發行為,都會增加失控的風險,而有組織的利益訴求行動,卻更容易保證秩序。建立真正的社會中介組織,在利益衝突日漸增加的情勢下,已是突出課題。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