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計程車罷運的示范效應
    2008-11-11    作者:望少輝    來源:荊楚網

  三亞和甘肅永登縣計程車司機罷運事件的發生不能説有偶然性,但是重慶計程車罷運事件的成功解決、司機合理權益的維護絕對起到了推動作用,推動了這矛盾的必然爆發。

    近日人民網剛報道了重慶計程車罷運事件:11月3日早晨,重慶市民意外地發現,計程車消失得無影無蹤。兩天後,當他們一覺醒來時,卻發現計程車又滿街跑了。重慶市委、市政府短時間內成功化解了量大面廣的計程車停運風波。

    今天,我們就看到這起事件的“示范效應”:10日,三亞和甘肅永登縣兩地的部分計程車司機罷運,不滿一些計程車公司壟斷市場、租金過高,以及黑車太多等問題,要求政府相關部門領導接洽以盡快解決問題。(新華網北京11月10日電)

    罷工,一詞一直讓人感覺是過去時代的印記,在今天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大好環境下,絕對是一種特別的維權方式,對工人來説,不到“最後關頭”,絕不是其維權的最佳選擇;對政府而言,也絕不是其願意看到的結果。三亞和甘肅永登縣計程車司機罷運事件的發生不能説有偶然性,但是重慶計程車罷運事件的成功解決、司機合理權益的維護絕對起到了推動作用,推動了這矛盾的必然爆發。但是事件發生了,而且也很好的解決了,解決得令司機滿意,讓百姓放心,讓政府安心。這就産生了兩種不同的“示范效應”。
    一個是對作為權益受損者的“示范效應”。仔細留心一下各類新聞報道,我們不難發現,普通群眾問題的解決多是採用信訪的方式,來尋求領導者的直接幹預,從而解決問題。筆者一直納悶為何許多百姓不願通過法律的途徑來決問題呢?現在明白原來答案很簡單:信訪解決問題更直接、更快捷、更公道,尤其是造成影響的信訪。這種方式讓許多維權者看到了這種方式所帶來的好處,那就是讓自己的合理要求和官員的行政作為,置于社會監督、輿論監督下,對政府造成一定的壓力,從而促進政府來及時、合理地解決問題,從而到達維權的目的。對于弱勢的群眾來説,只要是合理的訴求、只要是不擾亂社會穩定,這種方式也許就是最有效的!重慶計程車罷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于是三亞和甘肅永登縣開始效倣。但是要建立法制國家、和諧社會,信訪只能是權宜之計,因為無論這種方式多麼的有序,多麼的有效,對社會的正常秩序畢竟造成了危害,影響了市民正常生活秩序,這不是值得提倡和學習的!
    另一個就是對其他政府的“示范效應”。也許從重慶計程車罷運事件發生到解決,有些政府還在慶幸自己轄區內沒有此類事件,有些政府也許在思索自己轄區會不會出現此類事件,有些政府也許已經開始著手排查問題了。從這些推斷中,政府應該有兩點警示:一是要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不要慶幸而是要反思。對于群眾的合理訴求要早調查、早解決。重慶政府直到司機罷運,才出面表態堅決機遇解決,那早前幹嘛去了?難道這些問題司機沒有提出過?只怕是官僚主義的表現和利益博弈的局限!這些至少三亞和甘肅永登縣政府就沒有得到警示,沒有從重慶事件中反思!二是要學重慶處理突發事件的“新思維”,其實應該説是發揚黨的光榮傳統。媒體總結的“公開透明、以人為本”,並説這是“新思維”,筆者其實並不讚同。公開透明,這是作為政府的基本要求,同時主要領導面對群眾,深入基層是我黨老一輩領導人的光榮傳統,不要説毛主席等老一輩國家領導人,就是現在的胡總書記溫總理也是時常深入到群眾中間,時刻關注著百姓的冷暖!忘記了過去“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宜輸不宜堵”等工作方法,現在官員和群眾面對面竟成了新聞,不知是進步還是倒退?不過既然成了新聞就有新聞的價值,“溫故而知新”,其他官員還是應該來認真學習一下這種處理突發事件的思維,勇于面對、敢于負責、合理解決,把群眾的利益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這該是常學不懈的!
    同為示范,同為學習,我們希望看到更多的是各級政府的學習,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把突發事件處理好,讓那些維權者沒有學習的機會!

  相關稿件
海南三亞部分計程車罷運 2008-11-11
應對計程車罷運 舉一反三為上策 2008-11-11
現有計程車運營模式能否改變 2008-11-06
重慶計程車恢復營運 嚴肅處理相關責任人 2008-11-06
重慶市目前已經全面恢復計程車營運 2008-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