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的當務之急是什麼
    2008-11-06    作者:王志仁    來源:瀟湘晨報

    美國出現首位黑人總統,或者更嚴格地説,是第一位“非洲裔美國籍”(African American)的總統。奧巴馬贏得了這場超越膚色和種族的選戰,但他和他的團隊最多只能高興一天,因為等在前面的難題,將比選戰還複雜許多,而他根本沒有時間熱身,一上任就要處理。

    首先是減輕龐大的債務。

    截至今年9月底,美國政府欠下的債務,累計已達17萬億美金,分攤到3億美國公民身上,平均每個人要負擔5.7萬美金(相當於30萬人民幣)。美國目前仍在處理金融危機,在企業和民間保守以對、減少支出的情況下,按道理政府應該以投資公共建設或提供貸款的方式帶頭擴大花錢,從而抵消整體支出減緩帶來的經濟衰退。但是,在政府已背負沉重債務的壓力下,要擴大支出就只能靠舉債或加稅,舉債將使債務壓力更沉重,加稅則要面臨民眾反彈,都很困難。
    如果不舉債,不加稅,那錢又從哪來?只能從原有預算裏頭挪一部分來還債,但這馬上就造成政府支出減少,對整體經濟是更大的傷害。奧巴馬再有能力,也難為無米之炊,還錢、找錢和花錢,是他上任後立馬要做的事。

    其次是扭轉下滑的經濟。

    一般以GDP來反映經濟成長,而拉動GDP增長的是投資、貿易和消費這三塊。自1980年裏根主政以來,美國經濟開始以消費為主導,甚至鼓勵透支消費,平均賺一塊花一塊二,但這種模式難以長期為繼。特別是近年美國的高端製造業不斷外移,連服務業也外移,原本是可以出口的項目,現在轉為進口,進而擴大貿易逆差,與主要貿易夥伴間的衝突越來越大。
    透支消費和産業外移並不是問題,問題是美國這幾年並沒有發展出接棒的新産業來持續創造高的生産力和價值,以維持目前美國社會的生活水平。
    美國過去在科技和服務業的創新,是滋養經濟的活水,但近年的創新集中在金融産品方面,而金融産品無法形成大範圍的複製和推廣,産生所謂的“外溢效應”(spill over effect),像以前的計算機、半導體和互聯網一樣。美國社會開始有批評意見,把矛頭指向微軟和英特爾等企業,大量把研發中心設在海外,因而減弱美國本身的創新力量和高階研究工作。奧巴馬得創造環境,讓美國重新拿回在科技和服務業的創新和領先地位。

    第三是考慮從伊拉克撤軍。

    不管美國的政治和軍事目的是什麼,從財務面來講,這是一場奢侈的戰爭。一天十幾億到幾十億美金的支出,幾年下來,已成為美國政府財政上的缺口,而且缺口越來越大。2004年小布什競選連任時,美國社會有一種聲音認為,當國家處於戰爭狀態時,不宜更換領導人,以免布局和戰略要從頭再來。如今,不僅白宮換人,連政黨都要輪替,撤軍也就有了新的可能性。
    當然,奧巴馬不會立刻宣布撤軍,因為這樣將激化美國社會的對立,不利於他和新執政團隊施政。但長期考慮,經濟問題必然是他上任後最重要且優先的議題,他在競選時承諾要帶給美國社會的“變革”(change)和“希望”(hope),最終都要在經濟議題上兌現。

  相關稿件
奧巴馬面對的全球性挑戰 2008-11-06
[質疑]奧巴馬貿易政策引疑慮 2008-11-06
奧巴馬首席中國問題顧問:對華政策大方向不變 2008-11-06
《紐約時報》:奧巴馬當選掃除美國“種族屏障” 2008-11-06
《政治週報》:“奧巴馬革命”給華盛頓政治帶來四大變化 2008-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