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心伯:奧巴馬或將加速推中國入G8承擔更多責任
    2008-11-06    作者:王雲帆 羅小軍 鄭博宏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專訪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吳心伯

  吳心伯,現任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副院長,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華盛頓季刊》編委。吳心伯長期致力于中美關係研究和中美溝通,並與奧巴馬多個智囊有長期交往,大選揭曉前夕,他剛剛訪美歸來。

  吳心伯教授認為,在民主黨奧巴馬政府期間,中美合作前景是樂觀的,中美機制化對話可能會提高層級、美國極有可能在不久將來拉中國加入G8,要求中國承擔更多“責任”。

  選勝結構因素與多元美國

  《21世紀》:奧巴馬以這麼明顯的優勢當選是否還有更為深遠的經濟、政治動因呢?
 
  吳心伯:這當然是國內政治經濟形勢的客觀反映。在此前的民調之中,僅僅11%的美國公民對布希政府的執政業績表示滿意,可以説是人心思變。
 
   除此之外,奧巴馬能夠以這樣壓倒性的優勢獲勝,也是美國選民結構近年來發生的變化的表現。在美國的選民中,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上升,這些想法更加開明的人群更傾向于接受民主黨尋求變革和包容開放的訴求。
 
  美國近年來的城市化進程進一步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口移向東西海岸的大城市,而這些地區歷來傾向于民主黨。
 
  應該説對奧巴馬和民主黨上臺而言,這場金融危機也起到幫助作用。因為嚴重的經濟、社會問題可以成為黨派政治周期更疊的契機。從20世紀30年代以來,美國政黨政治呈現出了兩個36年的周期。從羅斯福執政開始的36年中,民主黨當政28年,共和黨僅僅當政了8年。隨後的36年中共和黨當政24年,而民主黨僅 12年。或許美國政黨政治又將進入新一輪民主黨周期,這個周期可能又將是幾十年。
 
  《21世紀》:奧巴馬的當選反映了美國政治生態怎樣的趨勢?又可能對美國的政治生活帶來怎樣的影響?
 
  吳心伯:作為第一位黑人總統,奧巴馬的當選表明多元化和自由主義在美國政治生態中進一步得到了發展。黑人及少數裔人士進入美國政治舞臺從共和黨執政時期就已經開始,布希任期中鮑威爾和賴斯先後擔任了國務卿的要職,這已經顯示出美國政治生態開始傾向于開明和多元。隨著奧巴馬當選總統,美國社會對黑人和少數裔會更包容。
 
  作為第一位黑人總統,奧巴馬的當選表明多元化和自由主義在美國政治生態中進一步得到了發展。
 
  《21世紀》:最近Google的CEO Eric Schmitt公開表示創新是美國經濟增長的源泉,那麼民主黨和奧巴馬是否具有這樣一種創新的傳統呢?
 
  吳心伯:共和黨的權力基礎集中于金融、能源、軍工、重工等資本密集型産業和大企業,因此共和黨也在政策上向這些産業傾斜。所以監管當局才會盡可能的給予金融産業自由空間。而民主黨更加強調通過技術推動教育和人力資源的投入、産業升級和産品創新,大力倡導技術開發,以技術帶動經濟增長。

  期待建設性多邊主義

  《21世紀》:代表民主黨的奧巴馬當選,對美國的對外關係會帶來什麼樣的變化?
 
  吳心伯:奧巴馬政府將力求通過外交手段解決問題,積極謀求大國合作,借重國際組織的作用。就亞太地區而言,應該會更加強調與中國加強合作。
 
  《21世紀》:那麼民主黨內部在對華政策是否也有不同聲音?
 
  吳心伯:民主黨對華政策思路中存在一定的內在矛盾。一方面,民主黨並不那麼擔心中國崛起對美國和國際格局造成的所謂威脅。另一方面,民主黨代表了美國年收入在25萬美元以下的中産階級的利益。隨著國際分工可能造成美國部分就業機會向中國流失,因此不排除貿易保護主義傾向的抬頭,中美貿易摩擦或將上升。
 
  雖然民主黨政府的對華政策存在張力和矛盾,但我個人還是比較樂觀,因為美國正處于深重的經濟危機之中,需要國際協作,而中國無疑將扮演重要的角色。而且産業轉移是全球化不可避免的結果,因此不會在貿易保護主義上走得太遠。雖然存在不確定性,但中美關係的未來並不需要擔心。
 
  《21世紀》:國會和行政均由民主黨控制,你也提到民主黨的經濟基礎和中産階級基礎,這會不會促成一些貿易保護主義更多産生?
 
  吳心伯:這有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奧巴馬象徵性的做一些動作,而國會也不會給總統施加太大的壓力。另一種可能是,奧巴馬採取一些比較極端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而民主黨控制的國會也推波助瀾。但就我對奧巴馬智囊團的了解來看,前一種可能性更大一些。
 
  《21世紀》:目前美國經濟面臨的問題,需要國際合作一起努力,這是否意味著美國會有更多多邊主義傾向,而不是單邊主義?
 
  吳心伯:多邊主義是大勢所趨,但奧巴馬在處理不同的問題時可能會有不同形式的多邊主義手段。例如,有人主張繞過聯合國,成立“民主國家聯盟”,推動美國和盟國關切的議題,這將是一個議題主導的國際組織,這看上去是進行多邊主義,但其後果令人擔憂。我們還是期待奧巴馬能夠走建設性的多邊主義路線。
 
  《21世紀》:那麼中美之間面臨什麼樣的緊急問題?
 
  吳心伯:在現在的經濟和政治局勢下,中美利益是高度相互依存的。在應對金融危機中,美國需要中國給予協作,而中國經濟的長期利益也需要一個健康的美國經濟。除了這本經濟賬,在政治上中美合作也有其重要性。當前最緊急的一個問題,對于奧巴馬來説就是如何開展國際合作走出危機,這方面,需要中國以及其他國家施以援手,但每個國家又會慎重對待此事。

  或推華入G8

  《21世紀》:中美在安全領域的合作,未來奧巴馬政府會有什麼新變化?
 
  吳心伯:中美在安全領域的對話將繼續,但內容和氣氛將會發生變化,奧巴馬可能不會過于強調中國軍事力量發展對美國安全造成的威脅,而尋求中國軍事更大的透明度。奧巴馬政府還會考慮啟動有關戰略武器方面的對話,以及在禁止發展外空武器等方面磋商。
 
  《21世紀》:那麼經濟方面,未來奧巴馬政府可能會如何與中國處理關係?
 
  吳心伯:目前美國希望中國可以在處理金融危機的過程中展開合作。15日布希邀請各國領導參與G20集團會議,恐怕就是希望得到各國就協作應對危機的表態。聽説美國財長保爾森最近幾乎每天給王岐山副總理打電話,説明美國正在重點向中國尋求合作。奧巴馬政府會不得不繼續處理這一問題,中國仍是應對危機的主要夥伴。在更廣泛的議程上,讓中國在國際經濟中發揮更大作用將是奧巴馬政府重要的政策思路。
 
  《21世紀》:那麼讓中國扮演更重要角色,具體可能有哪些體現?
 
  吳心伯:例如,奧巴馬任上或許將會把推動中國進入G8集團提上議事日程,甚至有可能使之變為現實。此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奧巴馬智囊的建議,在目前戰略經濟對話和戰略對話的基礎上,奧巴馬政府將可能進一步推進中美互動的機制化,把戰略經濟對話等對話機制的層級提升。
 
  《21世紀》:那麼在美國一些人津津樂道的人權等問題上,新的政府將可能如何行動呢?
 
  吳心伯:民主黨向來是比較強調人權和民主問題的,但奧巴馬的智囊團更加傾向于不狹隘的抓住人權議題,而是把重點放在Good Governance(良好治理)上,在這個問題上更多的向歐洲的立場靠攏。這是一個重要的轉變。
 
  《21世紀》:那麼其在他全球問題的合作上面,未來奧巴馬政府將可能如何與中國開展對話呢?
 
  吳心伯:在氣候變化、環境保護方面,民主黨應該會比共和黨表現得更為積極。此前小布希在氣候和環境問題上表現消極,因此美國承擔了來自國際社會更多壓力。但如奧巴馬在這些議題上表現過于積極,中國恐將受到更大壓力。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