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計程車罷運:經營體制該變了
    2008-11-05    童大煥    來源:新京報

    重慶計程車罷運事件,暴露的是全國計程車管理的一個共性問題———公司化剝削。計程車本是最適合個體經營的事業,卻通過行政審批,成為某些公司的特權。

    重慶市近9000輛計程車罷運,成為全國各媒體的熱點新聞,新華社為此做了詳細報道。11月4日上午,重慶市政府新聞發言人指出,引發這一事情的原因,有天然氣加氣困難,黑車營運以及其他一些因素,但主要原因是今年出租汽車公司對部分計程車駕駛員所收的“份錢”每天增加了50—70元。
    其實,綜合考量市區人口數量、計程車總數、每人平均收入等情況,重慶的計程車運價不算低。2006年,重慶市區人口近700萬,其中近半是外來流動人口,消費能力不高。而計程車數量是9000輛,起步價5元,每公里1.2元;北京近1700萬人口,67000輛計程車,起步價10元,每公里2元;上海1800萬人口,42000輛計程車,起步價12元,每公里2.6元;天津也是千萬級人口城市,35000輛計程車,起步價8元,每公里1.8元。如果重慶的計程車運價繼續提高,可能導致乘客減少,司機收入未必會增加。
    據報道,因為“份錢”的違規增加,司機們除去費用,每個月能掙到2000元就算生意比較好的了。但是,司機交給計程車公司的費用每月卻高達七八千元。每天增加50—70元份錢,駕駛員的收入全年將減少2萬元以上,這無疑是他們難以承受的,因此才引發了這次罷運事件。
    每個月收了司機那麼多“份錢”,計程車公司又做了什麼呢?有計程車司機告訴記者,承包一輛車,5年的承包費用高達30萬元,也就是説每年的費用高達6萬元,而政府賣給計程車公司一個指標25年才收5萬塊。“另外每個月還要交管理費1700-1800元左右,另外還有什麼修車費、保險費,各種罰款單更是經常來,每個月光支出算下來在七八千塊錢。”(11月4日《南方日報》)也就是説,很多計程車公司手裏攥著政府指標坐收漁利。即使現在的計程車公司也出錢買車,但這個費用一般不用一兩年就全部收回來,甚至有的要司機交高額押金。事實上,司機們完全有能力自籌這個資金。
    重慶計程車罷運事件,暴露的是全國計程車管理的一個共性問題———公司化剝削。計程車本是最適合個體經營的事業,卻通過行政審批,成為某些公司的特權。這種特權,比當年物價雙軌制時代的賣批文還厲害,賣批文只是一錘子買賣,而計程車這個“批文”卻可以讓一些人成為一本萬利的食利尋租階層。
    罷運事件發生後,重慶市委、市政府高度關注,並決定對擅自提高行業收費的現象必須堅決糾正,責成各計程車公司將“份錢”降回到去年的水準。但這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如果導致計程車公司壟斷經營的行政管理體制不變,計程車公司隨意提高承包金侵犯司機權益,而計程車司機卻對此無可奈何,那麼類似事件還可能重演。這個問題,有必要引起全國范圍的注意和反思。 

  相關稿件